圣手闯都市林羽最新章节

中国古代“三大武圣”一个是关羽,另两个人是谁
1个回答2023-08-07 15:00
姜子牙、岳飞
陆羽是什么圣
1个回答2022-09-18 00:48
陆羽,茶圣也。
村口”这篇文章中引用皎然拜访茶圣陆羽的故事有什么目的
1个回答2024-01-23 18:52
《村口》阅读原文:
  村口,就是村子的入口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如果是都市,那么入眼即是繁华;如果是乡村,那么入眼即是村口。当你风尘仆仆归来,远远地就能望见炊烟笼罩的村口,那么的熟悉而亲切,所有的疲惫瞬间消失。村口就那样随意敞开着,像妈妈的怀抱,迎接着归来的游子。
  (A)也许会有一面土坯墙,上面写着标语,字迹早已模糊,墙下有玩耍的孩童,吸烟的老人;也许会有一口摇把的老井,井边长满苔藓,木制的井把光滑闪亮,长长的井绳垂向深井中,透着幽幽凉意;也许会有一块巨大的磨盘,早已弃置不用,上面蹲着几只觅食的小鸡;而更多的村口,常常会长有一棵高大的老榆树或者垂柳,枝繁叶茂,树冠如伞,伞下坐着悠闲的村民,温馨而有趣。
  是的,我生活过的小村庄,村口就有一棵老榆树,树干黝黑,树纹纵横,树高几十米,数不清的枝杈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老人们说,这树已有百年的历史了。
  每到春暖花开时,村口的老榆树上就结满了榆钱儿,一串串嫩绿的叶片,随风摇曳,那时常和小伙伴们爬上去,挑那最好的榆钱儿撸,一边撸一边往嘴里送,榆钱儿嚼起来甜丝丝的。而树下的老人们则不停地嘱咐着,小心些别糟蹋了树呀。长在村口的树,是村庄的守护者。
  (B)夏日的晚上,风儿轻轻吹,孩子们早已经聚在那里,听爷爷讲故事,听得最多的是《杨家将》和《西游记》,而我最喜欢听爷爷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牛郎和织女就是在老榆树下相遇的,会不会就是村口的这棵老榆树呢?
  (C)每一个路过村庄的人,都要经过村口,而经过村口就能受到热烈欢迎,或坐或站或蹲的人,都会用惊讶的眼神望着你,仿佛在说,你是从哪里来的呀?记得有一年,从未见过面的姥爷捎信来串门,我蹦蹦跳跳地去村口接,每看到一个陌生人,我都会凑上去问,结果都不是。当我哭哭啼啼地转回家,却发现姥爷正和爷爷在喝酒呢,我哭得更凶了。原来,姥爷是从山后面转过来的,并没有走村口。
  曾经的村口,寄予了多少人的期盼与渴望,许多人从村口走出去,再回来却有着复杂的心境;也有人从村口走出去,却再也不曾归来。
  村口常常站着孤独的身影,盼望着亲人归来,也盼望着友人归来。“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阳古驿边。凤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唐朝诗僧皎然,前去拜访好朋友茶圣陆羽,结果陆羽外出而不遇,惆怅的皎然只好站在渔村的村口,盼望着陆羽坐船归来。小小的村口,见证了诗人与茶圣的真挚友情,令人感慨不已。
  村口是滋生思念、牵挂和企盼的地方,也是守望幸福的地方。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想起故乡,就会忆起那熟悉的村口,那是此生最温暖的驿站。
  (选自《甘肃日报》)

  《村口》阅读题目:
  1. 读完选文,你认为村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 下面的三个句子是分别从选文中(A)(B)(C)处抽取出来的,请根据上下文意,将其一一对应补在合适的地方。
  ①村口就是村庄的眼睛。
  ②村口总会有些标志性的风景。
  ③村口总是最热闹的。
  (A) (B) (C)
  3. 赏析下面的句子。
  村口就那样随意敞开着,像妈妈的怀抱,迎接着归来的游子。
  4. 文中的作者对故乡充满深情,请发挥想象,把作者回到村口时的情景简要地写出来。

  《村口》阅读答案:
  1. 村口是滋生思念、牵挂和企盼的地方,也是守望幸福的地方。
  2.(A)② (B)③ (C)①
  3. 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归乡的游子远远望见村口时的亲切、温暖。
  4. 示例:远远望见村口的老榆树,百感交集,赶紧快走几步来到榆树下,放下手中的行李,轻轻地抚摸着沧桑黝黑、纹理纵横的树干。此时,榆钱儿已挂满枝头,于是踮起脚,撸一串榆钱儿往嘴里送,细细咀嚼,凉津津的,甜丝丝的。
为什么武圣是关羽,而不是项羽呢?
1个回答2023-06-11 22:35
关羽恩义,挂印封金,过关让族燃斩将,败走麦城被捕后宁死不降,武圣是一个传说,这穗大个传说坦虚需要一个品德及其高尚的人来传承,而项羽。虽然自称西楚霸王,但是显然没有关羽那样的受人尊敬
花间高手中的秋羽在第几章回到原来的世界
1个回答2022-06-26 13:55
秋羽什么时候回地球
关于茶圣陆羽,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
1个回答2024-02-14 10:04

陆羽是唐代复州竟陵人(现在湖北省天门市),年少时随着戏团到处演出,走访各地,受到当时饮茶风气的熏染,培养出对茶的爱好,从而积极从事茶事资料的搜集和研究,并亲自考察荆州、峡州等茶叶产地,历经数年的努力,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初稿。

随后,他又周游各茶叶产地,对茶树品种、生产、气温和土壤的关系,以及种植、采制、茶器、茶具等知识做了翔实的调查、研究、实践和充实,以《茶经》初稿为基础,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完成了三卷十章的《茶经》,并正式付梓出版。

陆羽石刻像

茶圣陆羽是哪里人?
1个回答2024-05-09 17:20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陆羽为什么称为茶圣,讲解茶圣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22:27
陆羽是唐朝的大学者。他小的时候,历尽了苦难。陆羽是和尚从河边捡来的被人抛弃的孩子。
他从小在庙里干 活,条件十分艰苦,每天要放牧几十头牛。小陆羽很好学,常常 骑在牛背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有一天,陆羽正骑在牛背上读书,和尚发现了,就把他关进 了庙里。陆羽就在庙里默吟默背,但是常常挨打。陆羽不得不偷 偷地逃出了寺庙。
后来,陆羽碰到了一个唱戏的班子,他一边演戏,一边继续 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人。陆羽一生著作很多, 其中《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科学著作,人们尊 敬地称呼陆羽为“茶圣”。

据说,唐代竟陵积公和尚,善于品茶,他不但能鉴别所喝是什么茶,还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这种品茶本领,一传十,十传百,人们把积公和尚看成是“茶仙”下凡。这消息也传到了代宗皇帝耳中。代宗本人嗜好饮茶,也是个品茶行家,所以宫中录用了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代宗听到这个传闻后,半信半疑,就下旨招来了积公和尚,决定当面试茶。
积公和尚到达宫中,皇帝即命宫中煎茶能手,砌一碗上等茶叶,赐予积公品尝。积公谢恩后接茶在手,轻轻喝了一口,就放下茶碗,再也没喝第二口茶。皇上因问何故?积公起身摸摸长须笑答:“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亲手所煎。饮惯他煎的茶,再饮别人煎的茶,就感到淡泊如水了。”皇帝听罢,问陆羽现在何处?积公答道:“陆羽酷爱自然,遍游海内名山大川,品评天下名茶美泉,现在何处贫僧也难知晓。”
于是朝中百官连忙派人四处寻找陆羽,不几天终于在浙江吴兴苕溪的杼山上找到了,立即把他召进宫去。皇帝见陆羽虽说话结巴,其貌不扬,但出言不凡,知识渊博,已有几分欢喜。于是说明缘由,命他煎茶献师,陆羽欣然同意,就取出自己清明前采制的好茶,用泉水烹煎后,先献给皇上。

皇帝接过茶碗,轻轻揭开碗盖,一阵清香迎面扑来,精神为之一爽,再看碗中茶叶淡绿清澈,品尝之下香醇回甜,连连点头称赞好茶。接着就让陆羽再煎一碗,由宫女送给在御书房的积公和尚品尝。积公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连叫好茶,接着一饮而尽。
积公放下茶碗,兴冲冲地走出书房,大声喊道:“鸿渐(陆羽的字)在哪里?”皇帝吃了一惊:“积公怎么知道陆羽来了?”积公哈哈大笑道:“我刚才品的茶,只有渐儿才能煎得出来,喝了这茶,当然就知道是渐儿来了。”代宗十分佩服积公和尚的品茶之功和陆羽的茶技之精,就留陆羽在宫中供职,培养宫中茶师。但陆羽不羡荣华富贵,不久又回到苕溪,专心撰写《茶经》去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