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佛语的经典语录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4-02-02 03:15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语出〈阿含经〉。

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圣谛。何等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语出〈杂阿含经〉

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语出〈杂阿含经〉

佛告比丘:“有八正道,能断爱欲,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语出〈阿含经〉

一切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众生,是为最吉祥。
《法句经·吉祥品》

爱人如爱己,率已以随人。
《四十华严》卷十二

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涅盘经·梵行品》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随成就众生净,则佛土净。
《维摩经·佛国品》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法句经》
佛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8-25 10:45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名人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4-06-17 03:07

佛教名人经典语录

  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教名人的经典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佛教名人经典语录】

  1、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3、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普贤菩萨警众偈

  4、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

  5、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五苦章句经》

  6、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7、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佛说十善业道经》

  8、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9、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10、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1、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华严经》

  12、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无量寿经》

  13、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4、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15、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16、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17、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

  18、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19、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0、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1、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2、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3、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24、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盘经》

  25、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26、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7、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8、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斌宗法师

  2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惠能

  【佛教经典语录】

  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5、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8、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1、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1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1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1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17、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18、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9、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20、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1、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22、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23、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4、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5、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
佛教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4-09 02:12
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4-02-24 03:15

佛教经典语录如下:

1、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譬如人,于梦中,得佛道,度众生,此无道,无众生。佛法性亦复然,坐道场,无所得。若不得,则不有,明、无明,同一相。知如是,为世尊。众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众生,菩萨众,亦不二。知如是,为世尊。

4、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5、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6、放生放下嗔恨心,蚊虫蚂蚁性长存。今朝手下留情意,他年相逢自然亲。

7、见有见,闻有闻,念有念,识有识,睹无着,亦无识。一切舍,为得际,除身想,灭受行,识已尽,为苦竟。

8、见与不见,心之所见。念与不念,镜花水月。食色性也,虚惘红尘。静观如是,尘起缘灭。

9、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即名为慧也。

10、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教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4-02-27 05:00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佛家所有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2-07-15 19:50
舍得!放下!
佛教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4-03-12 16:43

佛教经典语录如下:

1、譬如人,于梦中,得佛道,度众生,此无道,无众生。佛法性亦复然,坐道场,无所得。若不得,则不有,明、无明,同一相。知如是,为世尊。众生性,即菩提,菩提性,即众生,菩萨众,亦不二。知如是,为世尊。

2、菩提自性生诸万法,行深般若见诸实相。平等十方无所不至,入尘不染,出尘不失。生灭得失在沿途,归得宝所皆空寂。

3、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4、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

5、如虚空本来无动静,不以明来即明,暗来即暗,明暗自有吉来,虚空原无动静。烦恼即菩提,其义亦然。迷悟虽即有殊,菩提心原来不动。

6、自见断十恶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欢悦;生欢悦已,便生于喜;生于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自觉乐;身觉乐已,便得一心。

7、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9、佛学经典语录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0、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教 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4-03-10 05:48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华严经云: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佛说人生的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4-04-18 03:55
  导语: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这是出自。《杂阿含经卷》的一句话,想要了解更多的佛学 语录 ,请继续阅读下去,祝您生活愉快。

  1)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2)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3)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4) 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 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6)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7)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8)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9) 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0)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1)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2) 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13) 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14)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5)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16) 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17)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8)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19)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0)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1)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22)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23)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24)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5)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26)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27)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28)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9)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30)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31)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32)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33) 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34) 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35) 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36)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禅语》

  37)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38) 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39)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40)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41)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2)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43)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44)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5)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6)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47)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8)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49)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50)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51)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52)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53)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54)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5)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56)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57)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58)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9)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60)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