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秋和阿狐绘本故事

中秋节绘画作品
1个回答2024-01-30 09:06

画上月亮、石榴树、葡萄架,家人喝茶赏月吃月饼

中秋绘画作品
1个回答2024-01-23 03:10

行不行呢?就这样了。


中秋节快乐绘本
1个回答2024-01-18 15:11
1 《中秋节快乐》绘本 书名:《中秋节快乐》 作者:文/图 孟亚楠 译:/ 标签:亲子 推荐人群:2-6岁 导读:每一个孤独的身影都会被这天的月光照亮心房;每一颗温暖的心灵都会将一份温柔与温暖传递下去 注:以下为试读内容

123

中秋节绘画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2-29 03:08
先画天上的圆月,在画月中的嫦娥。画几块月饼,再画几个人,坐在桌边。
秋风没有来绘本
1个回答2024-02-02 02:37
1 《秋风没有来》绘本 书名:《秋风没有来》 作者:文/[意]碧娜·艾瑞斯       图/[西班牙]玛莉亚·莫娅 译:李佩吉 标签:亲子 推荐人群:2-6岁 导读:秋天就要来了。树上的叶子变得黄黄的,脆脆的, 随时准备扑进风的怀抱,像蝴蝶那样翩翩起舞....可是..... 注:以下为试读内容

123

介绍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
1个回答2024-01-29 16:38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的主要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正处在由萌芽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其主要特征有如下几点:
  (1)中国画的基本特征至战国开始呈现出来,以线造型,线条运用已比较成熟,设色虽未脱离平涂的初起阶段,但渲染技法已开始使用。人物形象注意动态表现,五官表情尚无力作细致描绘。这是早枯拦期绘画不可避免的缺点。

  (2)春秋战国绘画受到社会实用功能制约,题材和手法都要受到限制,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匠师已熟练地掌握了写实和虚拟的手法,用于描绘不同的对象。

  (3)构图和技法处在幼稚阶段,匠师还没有掌握透视法则,处理形象的前后关系,通常采取上下层隔开的形式:上层表现远,下层表现近。形象角度只有正面和正侧面两种,没有半侧面形象。这种手法直至汉代仍在沿用。但战国时已出现了透视画法的尝试,例如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的漆奁画面描绘正侧面车马形象,辕和马的画法已是近视线的一匹马绘全身,稍远的则在它身后显露出头和脊背,比起一些镶嵌图像中将四匹马平列在车辕上下,上侧两匹足朝天,下侧两匹足朝地的办法,明显进步了。战国末至秦的咸阳宫壁画的车马,也已采用这样的构图。

  (4)由于绘画用场日益扩大,特别是在装点统治者的生活方面越来越显示它的作用,引起政治家和哲学家的关注,绘画活动被用来阐述政治观点和哲理。如韩非子关于画“狗马难、鬼魅易”的论述;记述漆工花三年功夫“画荚”,初看败败逗与一般漆器无别,在早晨太阳刚刚出来时放到特制的窗口前对照太阳观看时,发现荚上有龙蛇车马之状,非常壮观。又如楚国诗人屈原对着祠庙里的大型壁画,联系自己的遭遇,对天发问,写成千古名篇《天问》。再如庄子描写宋国画史“解衣磅礴,裸”,舐笔和墨作画时的心态,也是重要的绘画史料。

  公元前 21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是中国奴隶制由发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世界不同地区的几大文化圈正在形成中,这就是:两河流域文化圈、恒河流域印度文化圈、地中海希腊文化圈、察卖黄河流域中国文化圈。由于中国这块土地相对来说比较封闭,交往少,社会形态和文化特征特别显著。中国从公元前 21世纪由原始公社制转入奴隶社会,经历夏、商、西周、春秋几个发展阶段,到春秋、战国之际,开始了又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并由奴隶社会逐步进入封建社会。

  中国奴隶社会经历了 20个世纪的岁月,形成了灿烂了文化。文化的范围很宽广,不同门类发展不平衡,而不同阶段的不同国家各有不同的倾心贯注的文化领域。以奴隶社会而论,古希腊在雕刻,埃及在金字塔,中国则在青铜器,各领风骚,共同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青铜器是集工艺、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又是沟通人权与神权的信物。商周至战国,青铜器占据着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对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形成,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青铜器是中国传统艺术之源,就如同古希腊雕刻对于欧洲艺术,埃及金字塔对于两河文化一样。中国画一直沿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方向发展,不以美为最高标准,而以善为最高境界,追求尽善尽美。而古希腊则以美为造型艺术的最高准则,一切都要为美让路。中国画富装饰性、表现性,不强调表现三维空间效果,不追求外表的逼真肖似。中国雕刻富装饰性、绘画性,线面结合、雕绘结合。欧洲绘画和雕刻与中国的恰相反,绘画追求真实性,以再现对象为目标,强调表现三维空间。欧洲雕刻以真实地再现对象为目标,避免绘画性,即使是细小的衣纹也要用体面加以表现。古希腊雕刻绝没有简单的线。中西艺术的差异,都是因为各自的艺术传统不同所致。
我们的节日——中秋怎么绘画?
1个回答2024-01-22 00:19
可以画中秋的由来,中秋的习俗,中秋的故事,关于中秋的元素,吃月饼,赏月,家人团聚等
关于秋天的绘本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4 02:59
《绘本故事:美丽秋天》
《14只老鼠秋天进行曲》
《叶子先生》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3-09 21:14

战国时期没有有名的画家,而战国时期留下来的画又不多,就是有,也很难考证画家姓名。 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是与铮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摆在一起的,极富观赏性。在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的。幸运的是,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两画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为妇人,其上方绘有飞腾的龙凤;另一幅则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或龙舟。墨线勾勒的侧面肖像及伴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两画的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龙图》所表现出来的画家技巧要熟练了。

大班绘本狐狐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7 08:49
  内容简介
  狐狐的家住在地底下,那里没有声音。有一天,狐狐无意中发现了洞外的热闹世界,从那天起,安安静静的生活就彻底结束了——她模仿起各种声音唱起歌来。因为她的吵闹,每次全家一起出动捕捉猎物时,都一无所获。圣诞节之夜,狐狐一家终于费尽苦心逮住了一只鸡,但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猎人……狐狐一家度过难关了吗?危险时刻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允许个性差异和崇尚包容的故事,它让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就是给予他(她)最广阔的成长空间。

  文学导读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歌手童安格这样唱道:“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啊,“不懂我的心”的,又岂止是朋友和恋人呢?父*女之间,不也常存在这样的问题吗?。
  狐狐的爸爸和妈妈就不懂狐狐的心。他们怎么知道这个小家伙的心思呢?狐狐和天下所有宝宝一样,爱玩耍,爱热闹。当她第一次走出深藏在地下的安静的家时,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嘎嘎嘎”“呱呱呱”“嗡嗡嗡”“嘤嘤嘤”“叽叽叽”“喳喳喳”……大自然的美妙之声让狐狐陶醉,也激发了狐狐的音乐潜能。她怎么能继续“三缄其口,默不作声”呢?狐狐的出格举止让爸爸妈妈有些担心,也伤透了脑筋,因为“叽里呱啦”的狐狸是弄不到猎物的,这可是关系到生存的大问题哪!。
  狐狐也不懂爸爸妈妈的心,为什么家里没有电话,没有广播?为什么连爸爸最爱看的电视节目也只有画面没有声音?为什么沉默寡言的父母不说话却并不妨碍彼此的沟通?这些都不是一个小孩子可以懂得的。
  不理解便出现了“代沟”和“断层”。有了阻隔,沟通也才变得更加重要。当狐狐一家因在圣诞节之夜去鸡窝捕食被森林警官抓住时,是狐狐用自己美妙的歌声和森林警官进行了沟通,让他懂得了自己的忏悔之心,因而感动了森林警官。不经意间,这次冒险经历也让爸爸妈妈和狐狐之间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让他们对狐狐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发现了女儿自身的个性与价值。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是所有父母梦寐以求的事情。孩子快乐地生活,做父母的又何尝不欣慰呢?。
  有意思的是,父母的担心似乎和天赋禀性一样会遗传。当狐狐也为人母时,不知不觉中居然也为自己的那个喜欢安静读书的最小的宝宝担起心来。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于是,我们也懂得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本由德国著名图画书创作家HelmeHeine创作的《狐狐》不仅适合孩子阅读,更值得天下的父母们品味:与其为孩子的与众不同而忧心忡忡,倒不如相机引导,指点他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且和他们一同分享成长的快乐。
  心相近,爱久远。其实,彼此的心并不难懂。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