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哪天入伏

2012年什么时候入伏
5个回答2022-07-21 23:53
2012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入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7月18日,初伏7月27日结束;中伏天数为10天(因为农历六月20日立秋,属七月以前立秋), 自7月28日至8月6日;三伏(末伏)自8月7日开始至8月16日,8月17日出伏。
什么是入伏,头伏,各地入伏有什么习俗
1个回答2022-10-25 14:41
马上都出伏了。还在问入伏。
什么节气入伏
1个回答2024-03-09 13:15
入伏是在夏至这个节气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入伏的。“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春模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扒禅缓相同,袭让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什么时候入伏天
1个回答2024-03-15 07:14

2021年7月11日入伏。具体时间为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一共40天。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磨裂7月中旬到裤州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

日期统计:

1.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

2.中伏20天的可能性较大,会出现连续几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况。

3.中伏10天的可能性较小,中伏10天的情况至少过2年出现一次,不会连续几年出现。

4.入伏在7月16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5.入伏在7月20日之后的,中伏都是10天。

6.入伏在瞎纯闭7月17日的,中伏多数是20天,极少数是10天。

2012年哪天起伏
3个回答2022-12-08 18:58
2012年7月18日将进入头伏
入伏”。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
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注: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2012年夏至与立秋之间是4个庚日,所以“三伏天”是30天。 2012年“夏至”是6月21日7时45分(农历5月3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在7月18日,即这一天入伏为头伏第一天。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8月7日,这一天是“末伏”第一天。
具体时间是:
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
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
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另:2012年阳历6月21日,农历5月3日。从这一天的
入伏怎么算,一伏几天
2个回答2022-11-23 16:52

1、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入伏。

2、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3、"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入伏怎么算 入伏天的算法
1个回答2022-08-04 19:43
1、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入伏意思是进入三伏天。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
请问2012年的初伏,中伏,末伏分别是一天?急
4个回答2022-09-13 22:52
“入伏”。伏是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字记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中国古代创立的农历是用天干、地支排列年、月、日的,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组成,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组成。按规定,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的第3个“庚日”为入伏,并作为“头伏”的第1天,第4个“庚日”定为“中伏”第一天;从“立秋”开始算起的第1个“庚日”为“末伏”的始日,第2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注: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则为20天。2012年夏至与立秋之间是4个庚日,所以“三伏天”是30天。 2012年“夏至”是6月21日7时45分(农历5月3日),“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出现在7月18日,即这一天入伏为头伏第一天。7月28日入“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8月7日,这一天是“末伏”第一天。具体时间是:2012年7月18日~7月27日 为头伏 10天2012年7月28日~8月6日 为中伏 10天2012年8月7日~8月16日 为三伏 10天(末伏)
2012世界末日地球要进入光子带是真的吗?
1个回答2022-08-26 03:08
我认为这是迷信的说法
入伏的具体时间
1个回答2024-06-07 23:17

2023年7月11日入伏。

2023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带庚的日子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是7月11日,所以这天就成了今年入伏开始的日期。

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从时间上来讲,大约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正好处在小暑和立秋之间,天气既潮湿又闷热。我国古人在诗句中就描绘了三伏的各种炎热,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等。伏天期间,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顺利度过这段酷热难熬的时节。

头伏期间华北高温先消减再发展

6月以来,我国北方华北、黄淮等地经历多轮高温天气,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江南、华南等地则多以闷热高温天气为主。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今年头伏期间,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桑拿天超长待机。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在部分时段极易出现中暑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