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六祖慧能

关于禅宗六世祖慧能
1个回答2024-05-17 08:59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 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关于六祖的法号,历来志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据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可知“慧能”当是讹误。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 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 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慧能大师为什么成为禅宗六祖
1个回答2022-10-02 18:19
因为五祖弘忍大师传衣钵给惠能,传承为六祖。
慧能法师六祖禅师名言
1个回答2022-07-03 03:53
最有名的,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
禅宗六世祖慧能禅师尸身现在还在吗?
1个回答2022-12-12 07:27
六祖慧能大师的肉身,现在还在广东南华寺。
《六祖慧能传》和《六祖惠能传奇》哪本写的更好?
1个回答2024-01-22 00:40
最好找一部 某个法师讲的《六祖法宝坛经》。既可以参照原经,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故事讲述。主要的是有法师的对经的解释可与原文参照。
六祖慧能的“六祖”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9-08 08:07
六祖意指禅宗第六代祖师,前五代为:达摩祖师、慧可祖师、僧璨祖师、道信祖师、弘忍祖师,此乃五祖血脉图也
六祖慧能传奇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2 01:45

《六祖慧能传奇》是由现代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的一本书籍,作者张志军 。

六祖慧能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7 05:12
阿弥陀佛!详细参看《坛经》
六祖慧能是谁?
1个回答2024-02-20 05:21

六祖,是指禅宗六代祖师之统称,即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其中,六祖慧能被尊为禅宗六祖。

扩展资料

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

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号神光,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人,是汉传佛教禅宗的二祖。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得达摩衣钵真传,是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僧璨,又作僧粲,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为中国佛教禅宗三祖,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后得授与衣钵为禅宗三祖。

司马道信(580年4月3日-651年),生于永宁县(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公元592年(开皇十二年),向禅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道信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于公元651年(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公元1324年(泰定元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弘忍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

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武宗灭法之后,曹溪禅即位居中国佛教的主流地位。

六祖慧能是谁?
1个回答2024-04-10 17:44
六祖慧能(638~713)
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县)。慧能于公元67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那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 ?」慧能回答﹕「弟子世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了仍随口说﹕「你世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才使弘忍微微吃惊。慧能的回答使弘忍不便回绝,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欢快。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但慧能没资格参加,因为他只是干杂事的。神秀是众僧中的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给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非要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分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慧能来到岭南,渡过了15年的隐居生活。在唐高宗年间(676年),在广州遇到印宗法师,印宗法师为他剃发,授戒。至此,慧能才算是正式的僧人,在此之前只是「行者」。

不久慧能又从广州到了曹溪宝林寺﹕在这里,慧能正式「开山」传法。这时候,他在禅宗的地位得到确立,被称为「六祖大师」。而神秀则在北方传法。从此,南北分流,形成禅宗的南北两派。武后、中宗召请,终不赴京。禅宗自初祖以来,无顿渐之分,自六祖慧能开启顿门,嗣后并成为禅宗的正统。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后支派并起,成为唐以后中国佛教的主流。或作惠能。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为《六祖坛经》。公元713年慧能在新州圆寂,弟子将其遗体应回曹溪,法相一直保持至今。

禅宗 -- 特重禅观,不重教理,自称教外别传。以菩提达摩为初祖,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北宗强调渐修,南宗主顿悟。弘忍圆寂后,北宗神秀大阐宗风于长安、洛阳。中唐以后,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并形成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五家。但宋朝以后则仅存曹洞、临济二脉。或称为佛心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