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赏析

塞上听吹笛全诗赏析 塞上听吹笛原文及赏析
1个回答2023-11-12 20:12
1、赏析:“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 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意义相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 之间声满关山,境界动人。

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 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 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当时正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中写道:“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因为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才能感而不伤。

2、原文:《塞上听吹笛》唐代: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随风吹笛的赏析!最好是一些句子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9-15 13:53
“曾经有种感觉,想让它成为永远。
过了许多年,才发现它已渐渐消逝了。
后来悟出: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真正拥有的,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真正铭刻在心的!
继而明白人生很多时候需要一对宁静的关照和自觉的放弃。
世间有太多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
对没有拥有的美好,人们一直在苦苦的向往与追求。
为了获得,忙忙碌碌,
真正的所需所想往往要在经历许多流年后才会明白,甚至穷尽一生也不知所终!
而对已经拥有的美好,
又因为常常得而复失的经历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夕阳易逝的叹息,花开花落的烦恼,人生本是不快乐的!
因为拥有的时候,也许正在失去,
而放弃的时候,也许又在重新获得。
对万事万物,其实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
如果致意去追逐与拥有,就很难走出外物继而走出自己,
人生那种不由自主的悲哀与伤感会更加沉重!
所以生命需要升华出安静超脱的精神。
明白的人懂的放弃,真情的人懂的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脱!”
塞上听吹笛
1个回答2024-01-27 01:51
  塞上听吹笛 【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作者】:高适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可"一东二冬"通押。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
  【解释】
  羌:古代民族。
  戌楼:军营城楼。
  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译文】
  冰雪消融,
  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
  明月洒下一片清辉。
  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
  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
  风传笛曲,
  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
  【赏析】: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不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简析】: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今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现在我们还可看到诗中写景亦有“虚景”与“实景”之分,如高适这首诗就表现得十分突出。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与岑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实景,“雪净胡天牧马还”,开篇就造就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三、四句中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了一种虚景。全诗虚实结合,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塞上听吹笛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2 20:03

《塞上听吹笛》是诗人在边塞根据所见所闻而写的。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边塞诗中不常见的和平宁静气氛: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大地解冻,牧马晚归,暗示着边烽暂息。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风吹一夜满关山”的意境与李白的“散入春风满洛城”相似。但诗中的哀怨凄清之气已被边塞和平宁静的风光冲淡,基调显得开朗壮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诗实景与虚景交融,前两句“雪净”“月明”等景是实写,三四两句妙就妙在将《梅花落》的曲名拆开,营造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片片落梅,一夜之间飘满关山。声色相融,诗句又因设问而出,更是虚之又虚。胡地并无梅花,听笛而想到梅花飘落,其实也蕴含着故园之思。只是这种情绪并不低沉,而带有一种盛世的豪情。

塞上听吹笛翻译及诗意
1个回答2024-02-20 03:34

《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绝。下面整理了《塞上听吹笛》的诗意,供参考。

《塞上听吹笛》原文及翻译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

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几首?长风万里吹拂一夜洒满关山。

诗意

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此诗作为边塞诗,而带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赏析

全诗开篇就呈现出一作边塞题材诗歌中少有的平和氛围,这主要是通过前两句的实景描写表现的。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塞上听吹笛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28 07:04

《塞上听吹笛》的释义是:

西北边塞,冰雪消融,战士们牧马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作者:唐·高适

诗歌赏析

全诗采用通感的手法,虚实结合地展示了塞上风光和边卒生活。诗的前二句“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边塞实景:胡天北地冰雪融化,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忽听洒满明月清晖的戍楼里传来阵阵悠扬委婉的羌笛声。

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大地解冻、牧马晚归的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展现了边塞和平宁谧的气氛,为全诗定下开朗壮阔的基调。

后两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一问一答,点明羌笛吹奏的曲调是《梅花落》,将士们听着这家乡的小曲,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家乡落梅的花片,一夜之间散满关山。

诗人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风洒落梅的虚景,新颖巧妙地抒写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感而不伤。全篇构思别致,想象奇特, 颇富情韵, 是边塞诗歌中不可多得的格调开朗乐观的作品。

塞上听吹笛
1个回答2024-02-02 03:23
【原文】: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译文】
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
【赏析】: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不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塞上听吹笛
1个回答2024-03-08 02:18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
1个回答2024-03-03 22:23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这样苍茫而清澄的夜境里,羌笛的声音如泣如诉,它牵拽出的是戍士们对千里之外家乡的绵绵思情。

“梅花何处落”,诗人将《梅花落》这一曲名的三字拆开,而“何处”则又是无计排遣的思乡之情的天问。它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扬,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境,可谓异曲同工。风传笛音,音满关山。于是,那关山静寂的夜空里,让人感到飘落的不仅仅是笛声,还仿佛飘落着落梅的花片,那幽幽的梅香,也顿时溢满了整个的天地。

这一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它以有声的笛音,描述出无语的落梅,与起笔的清雅空灵的“雪净月明”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交错于一体,构成清丽而邈远的意境,实在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塞上听吹笛的作品原文
1个回答2024-03-04 02:11

塞上听吹笛1
雪净胡天牧马还2,月明羌笛戍脊亏楼间3。
借问梅花何处落4,困腔风吹一夜满关山5。樱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