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结婚风俗

闽南俗语
1个回答2024-02-13 10:58
我来分析一下
闽南语亚不仅有无聊的意思还用来形容力不从心无力的感觉,如对某人某事感到无可奈何,就说我看到你就亚。之所以说亚得像泡面是因为没钱吃好料的只好吃泡面所以觉得无可奈何也就是亚。
至于闲的像鳖,你看看鳖的生活习性就知道了,鳖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所以在养鳖池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因此鳖的生活环境很清闲,基本上没人打扰,所以闽南语就用闲得像鳖来形容一个人没人打扰很闲的样子。
闽南生女儿的风俗?
1个回答2024-03-06 15:44

潮汕地区有个风俗,家里添了男孩,即添丁,正月十三要办酒席宴请亲戚朋友,生女孩则不用,这是重男轻女吗?

毫无疑问。因为潮汕地区刚好是我们闽南文化,还有温州一些地方也是闽南文化。闽南文化的两大基因就是迷信和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是宗族制的产物,潮汕地区毫无疑问是宗族制保存得很完整没被破坏的地方,和福建一样,比如修族谱、宗祠等。在福建闽南地区,重男轻女是很严重的,有的女人生了女儿别说宴客,就连坐月子的资格都没有,婆婆都不给做坐月子,甚至连她的房门都得跟着遭殃,丈夫出门用摔,进门用踹。我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待遇。在我们泉州农村,女人被迫堕胎生儿子,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央视前几年还在报道福建、广东和温州寄血验子的事,就是孕妇怀孕一个月后采血,然后寄到香港验性别,再做选择。所以女孩嫁这些地方,要考虑能否接受堕胎生儿子,不能接受,就不要轻易嫁

闽南过年 习俗
1个回答2023-11-12 13:01
??
闽南过春节的习俗
1个回答2024-01-20 19:17

1、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后,穿上新衣,给家长长辈拜年,长辈就会给个红包。吃完早餐后(一般吃面线加鸡蛋,吃蛋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出门走家串户拜访亲戚好友。如果有客人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2、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初二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有句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3、初三这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据说,以前对去世未满一周年的亲人是在初三这一天举行祭奠仪式的,这一天不喜欢别人来拜年。或许是从除夕到初二,一直是忙碌并高兴着,有些累了,初三不互访拜年,刚好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的说法。

4、初四这天是“迎神日”,亦称“接神日”。据说,农历十二月廿四日家家户户把诸神送上天庭,让这些神仙在天上欢度春节,同时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间善恶诸事。

5、大家过节后开始忙事了,商铺开张,农民下地,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五过开(过完节日,准备干活),初六养肥(积蓄肥料,以备春耕)”的说法。

闽南民俗漫画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10:51

蔡永辉《惠女阿芳》闽南文化系列漫画

闽南习俗
1个回答2024-03-17 00:29
崇拜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是二十四)就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



祭灶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发明火食是一次重大的文明飞跃,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与普通动物才开始有所区别。那时,人们在住地烧着一堆堆的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制作陶器、防御野兽。这种火堆就是原始的“灶”。灶神崇拜始于此,早在《礼记·祭法》中就写道:“王为群姓立七祀。”灶神即是其中一祀。



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君菩萨。其性别、姓名,各种典籍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炎帝神农,有的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有的说是姓苏名吉利,有的说是姓张名单字子郭,有的说“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有的说是一位老妇……这大概属于神话制造者的“百家争鸣”。



灶神的职责最初只管人间饮食。魏晋之后,一些道教书籍称此神负有代天监察人间善恶的使命,有给人祸福的大权。说是“灶之为神,号曰司命。司人一家良贱之命,过无隐露,纤悉皆言……月晦日,诣天曹白人罪,大者夺纪(减去寿命三百日),小者夺算(减去寿命三日)”。



祭灶的日子也有多种演变。旧时人们勤加祭灶,有六月初四、十四、二十四这些日子祭祀的,有孟夏(四月)、仲夏(五月)祭祀的,也有在八月初三灶君生日祭祀的,还有在腊月初八祭祀的。唐宋之后,多数地区定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俗称“送神”。古时,民间十分重视祭灶,民谚说:“三番谢灶,胜做一坛醮。”
闽南风俗拜天公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3-27 10:23

闽南风俗拜天公的意义是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

拜天公,流行于中国福建闽南、海南、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闽南人聚集地,每年正月初九举行。当地群众视这天为最高神天公的生日,非常重视。

正月初九这天,人们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庆典来庆贺玉皇大帝的生日。许多地区的人们在这一天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祀仪式。以三牲、水果拜祭玉皇大帝的生日,求天公赐福,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有好收成。在各地祭拜天公习俗中,以福建闽南地区最为隆重。

大年初九的风俗

1、祭拜天公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这一天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时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

2、上九办事

俗话说:“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初九这天办事,会受到玉大帝的福庇,办事会非常顺利,非常痛快利索。其实也是希望新的一年事事顺利,万事如意的意思。

3、闹花灯

“正月初九闹花灯”是河源市连平县忠信、大湖、油溪、三角、绣缎、高莞等6个乡镇约定俗成的村民共同闹花灯的大喜日子。

闽南的春节习俗
1个回答2024-05-06 19:14

闽南地区信奉神明,所以过年风俗特别多,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一些春节习俗。在过去,闽南老百姓们最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便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了,如今的传统春节里,海内外的闽南人都把“敬天”、“敬神”、“拜祖先”这三大隆重礼俗给保留下来。

    银箔纸钱祭先祖

    每年的大年三十,家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开始忙起来,准备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鸡鸭鱼是少不了的,还有米饭、“米果”(用饭米磨成米浆蒸制而成,即米豆腐)等特色小吃。等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爸爸妈妈便会张罗我们把做好的年夜饭摆在供桌上以拜祭祖先。祠堂里,长辈们点香祭拜“请”祖先,祠堂的大埕上也站满了人,小孩子们玩起各自带来的鞭炮,外出归来的兄弟姐妹们互道平安后便开始叙旧起来了。一炷香烧完后,就可以给祖先们烧纸钱放鞭炮了。闽南的纸钱颇有讲究,分为“金箔纸钱”与“银箔纸钱”。金箔纸钱是用来拜天公与敬神用的,而银箔纸钱则是用来敬奉先祖的。听老人们说,银箔纸钱是先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用的通行货币,先辈们以前苦惯了,在除夕那天给他们多烧点纸钱,祈求他们的保佑,保佑家族兴旺、添丁进财。

    正月初一拜天公

    “敬天”又叫“拜天公”,是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意在向上天祈福。除夕夜零点的钟声敲响以后,便可以举行敬拜仪式了。鞭炮声也陆陆续续传来,一直持续到黎明时分,甚至天亮,一般由家中长辈负责主持仪式。在传统的“八仙桌”上摆上酒水贡品、蜡烛香案,静等上天众神来享“人间烟火”。拜天公时,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叫做“爻杯”。仪式内容是将两个约掌大的半月形、一面圆弧凸出、一面平坦之筊杯掷出,是探测上天之意。爻杯时,先向天公点烛上香膜拜,然后说明掷筊之原因,拿起筊经双手合十参拜之后,在香炉内的香上绕一圈,然后往地上一掷,即是一筊。合掌谢过天公之后,再拾取地下的筊,再往地上一掷,须连三个“圣筊”,才算是神灵许诺。如果连续三个“圣筊”,则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茶叶丰收,茶叶价格好。

    神明巡游换香火

    在传统节日以及特殊封建日,闽南大部分村庄都有神明“巡游”的习俗。神明巡游也可以叫“进香”,通俗地说即到别的村庄或庙宇“换香火”,也可以说是神明之间的联谊,寓意互相保佑各自村庄风调雨顺、平平安安。几乎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神明,我所在的村庄就以供奉“清水岩祖师爷”为祖先神。今年的正月初四,我就去参加了一场,随香的人,那叫一个多啊,鞭炮声响遍整个村庄。这样的习俗也随闽南人的外迁而传播到了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每年春节或在神明“生日”的时候,都会有大规模的神明“进香团”,最为出名的是台湾的妈祖“进香”。

闽南习俗
1个回答2024-05-01 20:29
崇拜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二十三(有的是二十四)就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祭灶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发明火食是一次重大的文明飞跃,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与普通动物才开始有所区别。那时,人们在住地烧着一堆堆的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烧烤食物、制作陶器、防御野兽。这种火堆就是原始的“灶”。灶神崇拜始于此,早在《礼记·祭法》中就写道:“王为群姓立七祀。”灶神即是其中一祀。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君菩萨。其性别、姓名,各种典籍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炎帝神农,有的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
闽南习俗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0-28 12:31

1、煎堆补天

端午节之前,泉州一带常常阴雨绵绵,人们盼晴心切,仿效女蜗氏炼石补天的做法,于是有了“煎堆补天”的民俗。民谣“雨仔微微,舀油来煎堆”正是这种民俗的生动反映。堆,是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泉州府志·风俗》),味道香美,很受人们喜爱。在泉州,除了名闻遐迩的“蚝堆”(又名“蚝煎”)外,还有“麦堆”、“猪油堆”等。

2、筅尘

为了干干净净过春节,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年一度的“筅尘”(掸尘),即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活动。这种“筅尘”的习俗宋代已可见。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3、吵新人

吵新人,即闹洞房。泉州一带有“七日内无大小”之说,意即新婚以后的七天之内可以不拘礼节随时闹洞房。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昵举动,形式多样,诙谐风趣。但有时也会因无所禁忌、别出心裁而出格。

4、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作“满月”。主人要请理发匠为婴儿剃去胎发,俗称“剃满月头”,并以“龟粿粽”馈送亲友邻居,亲友邻居则回赠衣服、赢巾(襁褓)、项链、手镯、脚镯等。“龟粿粽”中必有一种叫“满月圆”的米粿,因形状像奶头,故俗称“猪母奶”。它象征母乳充足,婴儿健康。

5、度晬

婴儿周岁,俗称“度晬”。是日,主人要为婴儿“做度醉”,敬神祀祖,设宴请客,还要制作大量的“四脚龟”和米粽分送亲友,祈求婴儿早日学会走路,健康长寿。外婆家通常要送用红线绣着“?”字的“度晬裘”(披风)、“度晬帽”和有虎头图案的虎耳帽、虎耳鞋以及银制的如意锁、长命锁、天官锁或手镯、脚镯等,祝福婴儿吉庆康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