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结婚风俗

白族的风俗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7 20:50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

各族的名俗风情及节日
1个回答2024-03-26 02:00
| 首页 | 文化驿站 | 民族风情 | 贵州旅游 | 贵州人物 | 特色美食 | 图片频道 | 黔途博客 | 民族工艺 | ENGLISH | 贵州少数民族风情 土家族舞蹈之神灵崇拜 深山里的远古战神后裔 蜡染:神秘悠远的艺术复兴 飞针走线话苗绣 朗德:醉在苗年 待识别的民族 - 绕家人 长角苗跳花坡习俗 长角苗提亲习俗 长角苗梳头习俗 长角苗娶亲习俗 甘囊香芦笙堂 福泉苗寨梭扁担 苗族芦笙的传说 白裤瑶族的蜘蛛图腾 仡佬族精织铁笛布 千家肇洞 - 肇兴大寨 梭戛箐苗(长角苗)祭山节 侗族琵琶歌 走进梭戛长角苗族 水族斗角舞 寻找长角苗 小尧花鼓舞 芦笙-苗族人的密友良伴 黎平,鼓楼下的歌舞升平 水族家奠探幽 苗族青年奇特的求爱方式 贞丰铜鼓十二则声声传情 苗族-蛊毒 仡佬族婚俗-新娘敲掉牙 侗族活路节 侗族鼓楼 天籁侗歌“嘎小黄” 被表演的岜沙 岜沙,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名人 滚仲 - 芦笙王的故事 苗族刻道 - 持棒而歌 侗族:岭表越僚之苗裔 水族村寨舞升平 水族祭祀:一个村寨的三重世界 苗族牛角银饰的崇拜符号 彝族的情歌与舞蹈 古老神秘苗族龙舟节 贵州苗族银匠和银匠村 高坡苗人洞葬奇俗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苗族 送做定情物:布依族"姑娘茶" 【妙手天成】布依石板房 巫师群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侗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水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彝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布依族 苗族银饰 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布依族 苗族踩花山 苗族龙船节 苗族斗牛节 苗族杀鱼节 苗族苗年 最古老的情人节--苗族姊妹节 奔放的民族舞步-苗族芦笙舞 白裤瑶-父系社会的活化石 古代布依族“派出所”—寨神庙 侗族鼓楼 贵州民歌-苗族民歌 贵州民歌-水族民歌 贵州民歌-仡佬族民歌 贵州民歌-土家族民歌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奔放的民族舞步-苗族板凳舞 奔放的舞步-苗族鼓舞 奔放的舞步-土家族摆手舞 奔放的舞步-苗族芦笙舞 黔西南州布依族建筑 贵州侗苗地区巫教傩堂秘技 苗族银饰 苗族服饰之最 多姿多彩的侗族拦路歌 银饰-苗族离不开的穿戴 贵州少数民族"图谱"-百苗图 贵州民歌-彝族民歌 贵州民歌-布依族民歌 少数民族乐器-铜鼓 奔放的民族舞步-苗族木鼓舞 北侗第一寨:三门塘 侗族饮食习俗 【生育习俗】占里“换花草” 侗族古兵器-月牙翼齿镋 贵州北侗民歌 侗家木叶曲 布依族服饰 贵州布依族舞蹈 - 粑棒舞 布依族多种工艺技术 布依族查白歌节 贵州苗族板凳龙 苗仔- 瑶东方 苗族服饰 黔西南州布依族节日 苗家禁忌 贵州台江苗族民间美术 贵州侗苗地区玩山赶坳 贵州三门塘歌场 十哭十摆 - 土家族婚俗 偷女婿和偷新娘 - 布朗族婚俗 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贵州彝族火把节 贵州水族端节 水族"水家布" 声振山谷的贵州苗族飞歌 仡佬族婚俗-盘郎过门换三双鞋 奇趣彝族磨磨秋千 奔放的民族舞步-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露水衣" 土家族“八月八”唢呐节 一身“讲究”的土家族服饰 彝族毕摩 侗家斗牛舞 千锤百炼话侗布 神秘二月二苗寨祭桥节 神奇的布依族树皮号 贵州平塘毛南族舞火龙 贵州平塘布依族耍水龙 布依族六月六 土家族饮食习俗 苗族 侗族 布依族 屯堡文化简介 女孩与侗族大歌
各族的名俗风情及节日
1个回答2024-05-07 08:07
| 首页 | 文化驿站 | 民族风情 | 贵州旅游 | 贵州人物 | 特色美食 | 图片频道 | 黔途博客 | 民族工艺 | ENGLISH |



贵州少数民族风情

土家族舞蹈之神灵崇拜 深山里的远古战神后裔 蜡染:神秘悠远的艺术复兴 飞针走线话苗绣



朗德:醉在苗年

待识别的民族 - 绕家人 长角苗跳花坡习俗

长角苗提亲习俗 长角苗梳头习俗

长角苗娶亲习俗 甘囊香芦笙堂

福泉苗寨梭扁担 苗族芦笙的传说

白裤瑶族的蜘蛛图腾 仡佬族精织铁笛布



千家肇洞 - 肇兴大寨



梭戛箐苗(长角苗)祭山节 侗族琵琶歌 走进梭戛长角苗族 水族斗角舞



寻找长角苗

小尧花鼓舞 芦笙-苗族人的密友良伴

黎平,鼓楼下的歌舞升平 水族家奠探幽

苗族青年奇特的求爱方式 贞丰铜鼓十二则声声传情

苗族-蛊毒 仡佬族婚俗-新娘敲掉牙

侗族活路节 侗族鼓楼



天籁侗歌“嘎小黄”



被表演的岜沙 岜沙,一个被制造出来的名人 滚仲 - 芦笙王的故事 苗族刻道 - 持棒而歌



侗族:岭表越僚之苗裔

水族村寨舞升平 水族祭祀:一个村寨的三重世界

苗族牛角银饰的崇拜符号 彝族的情歌与舞蹈

古老神秘苗族龙舟节 贵州苗族银匠和银匠村

高坡苗人洞葬奇俗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苗族

送做定情物:布依族"姑娘茶" 【妙手天成】布依石板房



巫师群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侗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水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彝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布依族



苗族银饰

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布依族 苗族踩花山

苗族龙船节 苗族斗牛节

苗族杀鱼节 苗族苗年

最古老的情人节--苗族姊妹节 奔放的民族舞步-苗族芦笙舞

白裤瑶-父系社会的活化石 古代布依族“派出所”—寨神庙



侗族鼓楼



贵州民歌-苗族民歌 贵州民歌-水族民歌 贵州民歌-仡佬族民歌 贵州民歌-土家族民歌



中华布依第一堂屋

奔放的民族舞步-苗族板凳舞 奔放的舞步-苗族鼓舞

奔放的舞步-土家族摆手舞 奔放的舞步-苗族芦笙舞

黔西南州布依族建筑 贵州侗苗地区巫教傩堂秘技

苗族银饰 苗族服饰之最

多姿多彩的侗族拦路歌 银饰-苗族离不开的穿戴



贵州少数民族"图谱"-百苗图



贵州民歌-彝族民歌 贵州民歌-布依族民歌 少数民族乐器-铜鼓 奔放的民族舞步-苗族木鼓舞



北侗第一寨:三门塘

侗族饮食习俗 【生育习俗】占里“换花草”

侗族古兵器-月牙翼齿镋 贵州北侗民歌

侗家木叶曲 布依族服饰

贵州布依族舞蹈 - 粑棒舞 布依族多种工艺技术

布依族查白歌节 贵州苗族板凳龙



苗仔 - 瑶东方



苗族服饰 黔西南州布依族节日 苗家禁忌 贵州台江苗族民间美术

贵州侗苗地区玩山赶坳 贵州三门塘歌场 十哭十摆 - 土家族婚俗 偷女婿和偷新娘 - 布朗族婚俗

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贵州彝族火把节 贵州水族端节 水族"水家布"

声振山谷的贵州苗族飞歌 仡佬族婚俗-盘郎过门换三双鞋 奇趣彝族磨磨秋千 奔放的民族舞步-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露水衣" 土家族“八月八”唢呐节 一身“讲究”的土家族服饰 彝族毕摩

侗家斗牛舞 千锤百炼话侗布 神秘二月二苗寨祭桥节 神奇的布依族树皮号

贵州平塘毛南族舞火龙 贵州平塘布依族耍水龙 布依族六月六 土家族饮食习俗

苗族 侗族 布依族 屯堡文化简介

女孩与侗族大歌
藏族的民族风俗
1个回答2024-03-05 15:10
请连成一篇文章,字数400差不多,越优美越好。(快一点……………………)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瑶族的风俗
1个回答2024-01-26 16:52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1] 、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亮宽庆相传是纪念先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敬握巧谈告盘王(盘瓠)保佑赐福。盘王节,一般是自称“勉支”的瑶族的节日,十分隆重。
哈尼族的特点和风俗
1个回答2024-02-11 02:54

哈尼族的特点和风俗如下:

1、哈尼族历史悠久,远在唐代以前即在宁洱居住,有哈尼、豪尼、碧约、卡多、阿木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根据民族自愿统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主要节日为“十月年”和“火把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定为岁首,举行庆祝。

2、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咐耐也与汉族同过春节。六月衡昌春火把节(宁洱的哈尼族称为“矻扎扎”),一个村或一个家族杀一头牛祭“秋房”,将牛肉分给各户,煮熟后,加青玉米雌丝花生、黄瓜、京豆、糯米饭供献祖先,供献时间需要五天。

3、农历六月二十四,各家用松柴扎火把,用枯松木研末炒黄做香面,将火把点燃,用香面撒在火焰上发出响声,烘燎家里各屋旮旯及畜厩,有的还撒到田边地角,以示“驱鬼除魔”。尔后全村人聚在一起,在火把的火焰映照下边歌边舞,尽情狂欢。

4、哈尼族普遍敬重长辈。吃饭时,好菜放在老人一边,让老人先尝。儿女要给老人斟酒、盛饭,双手捧上。在山间田迅誉野劳动休息时喝水,要让年长的先喝,如果人多,按年龄大小顺序饮用。当劳动归来,晚辈要给老人端茶水、递上水烟筒。

苗族的风俗人情
1个回答2024-02-09 11:15
风土人情: 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
土家族的风俗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8 21:24

土家族的风俗有节日民俗、工艺民俗、婚育民俗、交通民俗、饮食民俗。

一、节日民俗

土家族节日有土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土家年,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月大过二十九,月小过二十盯唯携八。

为纪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每年9月20日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湘西自治州行政区域山缓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二、工艺民俗

土家织锦史称“寅布”、“溪州斑布”、“土锦”等。土家语称“西兰卡普”,汉语叫“打花铺盖”或“土花铺盖”。它是以棉纱为经线,用各色自染的丝、棉、绒线为纬线,采取通经断纬的方法,反面挑花织成。

挑花,又称挑纱、数纱、十字绣、十字挑花、扯扯花,是湘西民间工艺的一种基本针法。单面挑只正面现花纹,双面挑是内外两面都现花纹,无正反之别,十分结实美观。湘西的挑花图案,构图新颖,整齐对称,纹样多为花蝶鸟兽之类。

三、婚育民俗

土家族婚姻习俗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据史载资料所言,唐宋以降,有“同姓为婚,婚嫁不用轿,背负新人,男女混杂”的婚姻现象,“改土归流”后始行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并用花轿迎接。

四、交通民俗

湘西乡民多居住在山岭河谷间,坡陡路险,出行多有不便。俗语道:隔山叫得应,走到要半天。漫长的岁月中,湘西人以不凯伏同的形式修路架桥,创造着适应其地域特色的水陆交通和运输工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通民俗。

五、饮食民俗

湘西地处我国西部,在饮食上除了喜酸辣之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颤子饭、社饭、米豆腐、篙菜粑、铁骨猪肉小炒、腊肉炒黄鳝、蜂蜜扣肉、牛肉汤锅、萝卜炖羊肉等。

土家族的风俗
1个回答2024-02-06 12:22
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嫁。观摹、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该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蒙古族结婚有什么风俗?
1个回答2024-03-13 15:01
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礼。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