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里面的鹳雀楼在哪个地方

《登鹳雀楼》还是《登鹳鹊楼》
1个回答2024-03-01 13:28
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登鹳雀楼是什么楼
1个回答2022-06-11 00:55

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中的“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登鹳雀楼是什么楼
1个回答2024-02-18 10:34

登鹳雀楼是什么楼如下: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一首名篇,以温婉清新的风格、壮丽的气势描绘了登高远眺、观赏群鸟的美景和自己的心情故事。据文献顷激记载,这座楼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苏村镇南坊村的西北角上方,那么这座楼到底是哪座楼呢?

根据文献记载,《登鹳雀楼》这首诗应该是在唐朝时期所写,而当时已经有“鹤楼”等名称的雀帆袜景点,不难想象,王之涣极有可能在游览时受到了山水和建筑的启发,再加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因此才有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名篇。

关于这座楼的命名,后世史书及地方志略多有记载,但由于历史漫长,很多叙述都颇为模糊,不同作者的解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登鹤雀楼》和南朝时期的另一首名诗《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中,都提到了一个叫“鹳雀”的地名;而后人又根据这个地名,将当时它被王之涣提到的特定的楼也称为“鹳雀楼”,以示对文学经典的纪念。

至于这座鹳雀楼的具体位置,就比较难追溯了。一般来讲,关于它的历代记载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文献资料,例如《苏州新阁》、《南朝宋书》、《明一统志》等,记录了山东兰陵、江苏无锡等地出现过一些"鹳雀阁"、“鹤楼”、“雀舞楼”等名称的建筑物;

二是文学作品,包括《临江仙》、《田家元曲》、《银杏台咏》、《置酒高堂干戚尽》等多达几百篇的诗文中都有通过提及“鹳雀楼”来轿冲抒发感慨、传达思想的情形。但是具体到《登鹳雀楼》的诗作,其描写和意境作用是非常显然的。

这首诗在古代便广为流传,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后人也就从这首诗中联想到各种不同的历史建筑。而目前普遍公认的鹳雀楼,大多以山东兰陵县南坊村为根据地,应该是宋代之后所建。

当然,由于岁月衍变和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它们在建筑风格、装修工艺及保存状态等方面都与王之涣当时描写的景点略有差异。综上所述,在《登鹳雀楼》这首诗中,“鹳雀楼”的精神意涵远比它本身的实际存在更为重要和广泛。

登鹳雀楼是什么楼
1个回答2024-03-02 06:32
登鹳雀楼是一座位于山西省永济市的古典园林建筑,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这座园林建筑以唐诗名篇《登鹳雀楼》而闻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建筑风格上,登鹳雀楼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风格园林建筑,共分三层,前面能够远眺中条山,下面能俯瞰黄河水,是游览、观赏、拍照的绝佳去处。
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观赏价值,登鹳雀楼还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游客的关注。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诗篇,如王之涣、畅当等盛唐和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们的诗篇不仅描绘了登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友谊、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之,登鹳雀楼是一座集古典园林建筑、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登鹳雀楼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29 15:36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1]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再(不是‘替’、‘换’的意思)
登鹳雀楼
3个回答2022-06-02 06:52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
登鹳雀楼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0-07 05:2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登鹳雀楼的意思是什么啊?
3个回答2022-10-13 08:53

原文:《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对比《登鹳雀楼》
1个回答2022-08-16 02:59
王之涣不仅描写出鹳雀楼的位置和形态,更借黄鹤楼传达了一个哲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1个回答2024-02-18 09:1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