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史

历史上五大著名茶人 我国有哪些著名茶人
1个回答2024-03-14 02:55
茶人,原是指直接从事茶叶采制生产的人,继而又发展为从事茶叶产制贸易教育科研事业的人。“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茶人的内涵也在扩大。

汉唐茶人
王 褒、左 思、杜 育、王 蒙、王 肃释、皎然、陆 羽、常伯熊、裴 汶、刘禹锡、白居易、李 约、卢 仝 、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 释齐己 。

宋元茶人
丁渭、 叶清臣 、文彦博、 梅尧臣 、欧阳修、 范仲淹、 蔡襄 、曾几 、苏轼 、苏辙、耶律楚材、 黄庭坚、 赵佶 、陆游、 杨万里、 马钰、 周必大、 萨都剌、 倪瓒。

明清茶人
朱权、 文征明 、钱椿年 、顾元庆 、徐献忠、田艺蘅、张源 、许次纾 、屠隆 、屠本畯、 罗廪、 闻龙 、龙膺、徐勃、 陈继儒 、文震亨、 张大复、 高濂 、周高起、释超全 、李渔 、杜睿 、冒辟疆 、冯可宾、 查慎行 、袁枚 、乾隆 、汪士慎 、郑板桥 、施闰章。

现代茶人
吴觉农、柯永涛、王泽农 、陈椽、陈学、庄晚芳 、张天福、 王镇恒 、詹罗九、 童启庆、 程启坤、 姚国坤 、朱自振、刘勤晋、阮浩耕、陈文华、余悦 、滕军 、蔡荣章、 范增平 、罗庆江、 施兆鹏 、曹席宾、徐金华、吴赜宇(墩台茶人)、王顺明、

外国茶人
忠谈禅师 、崔致远 、李奎报 、郑梦周、 丁若镛 、金正喜 、崔圭用、 朴权钦、 荣西禅师 、村田珠光、 武野绍鸥、 千利休 、古田织部、 千宗旦、 小崛远州 、片桐石洲、 井伊贺弼、 隐元禅师、 卖炭翁 、大枝流芳 、上田秋成、 木村蒹葭堂、 赖山阳 、青木木米 、小川可进 、田中鹤翁、 千宗室 、丹下明月 。
茶的历史
1个回答2023-12-16 23:21
起源于中国。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汉族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三皇五帝时代便有神农以茶解毒的故事。西汉后期到三国时代,茶发展成为宫廷的高级饮料。西晋到隋朝,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关于饮茶的记载也日益增多。至唐、宋时代,茶已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普遍饮用之品。饮茶的历史也很古老。饮茶起源于西南地区。在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带产茶和饮茶。直到秦统一了中国,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茶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先流传至长江流域,5世纪,北方饮茶相效成风。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历史上著名的茶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23 10:46
茶人,原是指直接从事茶叶采制生产的人,继而又发展为从事茶叶产制贸易教育科研事业的人。“茶人”两字,最早见之于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茶中杂咏》诗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不断扩展,茶人的内涵也在扩大。

汉唐茶人
王 褒、左 思、杜 育、王 蒙、王 肃释、皎然、陆 羽、常伯熊、裴 汶、刘禹锡、白居易、李 约、卢 仝 、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 释齐己 。

宋元茶人
丁渭、 叶清臣 、文彦博、 梅尧臣 、欧阳修、 范仲淹、 蔡襄 、曾几 、苏轼 、苏辙、耶律楚材、 黄庭坚、 赵佶 、陆游、 杨万里、 马钰、 周必大、 萨都剌、 倪瓒。

明清茶人
朱权、 文征明 、钱椿年 、顾元庆 、徐献忠、田艺蘅、张源 、许次纾 、屠隆 、屠本畯、 罗廪、 闻龙 、龙膺、徐勃、 陈继儒 、文震亨、 张大复、 高濂 、周高起、释超全 、李渔 、杜睿 、冒辟疆 、冯可宾、 查慎行 、袁枚 、乾隆 、汪士慎 、郑板桥 、施闰章。

现代茶人
吴觉农、柯永涛、王泽农 、陈椽、陈学、庄晚芳 、张天福、 王镇恒 、詹罗九、 童启庆、 程启坤、 姚国坤 、朱自振、刘勤晋、阮浩耕、陈文华、余悦 、滕军 、蔡荣章、 范增平 、罗庆江、 施兆鹏 、曹席宾、徐金华、吴赜宇(墩台茶人)、王顺明、

外国茶人
忠谈禅师 、崔致远 、李奎报 、郑梦周、 丁若镛 、金正喜 、崔圭用、 朴权钦、 荣西禅师 、村田珠光、 武野绍鸥、 千利休 、古田织部、 千宗旦、 小崛远州 、片桐石洲、 井伊贺弼、 隐元禅师、 卖炭翁 、大枝流芳 、上田秋成、 木村蒹葭堂、 赖山阳 、青木木米 、小川可进 、田中鹤翁、 千宗室 、丹下明月 。
为什么岕茶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名茶?
1个回答2022-11-02 05:08
明太祖赏的!!!都不啦!!
茶壶的历史
1个回答2023-11-25 16:44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

”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唐代的茶壶类似瓶状,腹部大便于装更多的水,口小利于泡茶注水。

约到唐代末期,世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将茶壶柄去掉,整个样子形如“茗瓶”,因没有提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偏提”。

后人把泡茶叫“点注”。

就是根据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而来。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创新。

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

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为佳品。

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

”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

而宜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

据史料记载说,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

《阳羡名陶录》记载说:“供春,吴颐山家僮也。

”吴颐山是一位读书人,在金沙寺中读书,供春在家事之余,偷偷模仿寺中老僧用陶土搏坯,制做砂壶。

结果做出的砂壶盛茶香气很浓,热度保持更久,传闻出去,世人纷纷效仿,社会出现争购“供春砂壶”的现象。

供春真姓“龚”。

所以也写成,‘龚春”砂壶。

此后又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宜兴陶工,用陶土,或用染颜色的硇砂土制作砂壶。

开始,时大彬模仿“供春”砂壶,壶形比“供春”砂壶更大,一次时大彬到江苏太仓做生意,偶在茶馆中听到“诸公品茶施茶之论。”

顿生感悟,回到宜兴后始作小壶。

其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妙不可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画航录》说:“大彬之壶,以柄上拇痕为识。

”是说世人以壶柄上识有时大彬拇指印者为贵。

从此宜兴砂壶名声远布,流传至今,还是人见人爱的精制茶具。

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

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白茶的历史
2个回答2023-12-24 12:36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2]
白茶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3]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以茶代酒的典故源自哪个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2-09 03:12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里,“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文中的皓即孙皓(242—284年),字元宗,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264-280年在位)。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其中的曜字弘嗣,原名韦昭,(陈寿为了避晋武帝之父司马昭的违,所以改为韦曜),吴郡云阳人,以博学多闻而为孙皓所器重。也就是说,吴王孙皓每次大宴群臣,座客者至少得饮酒七升,有本事能从嘴丫漏掉,不把它咽下去也可以,但七升的酒必须见底的。有位叫韦曜的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出洋相,经常允许他少喝,或暗中赐给韦曜茶来代替酒。 可惜,耿直磊落的韦曜碰到的是个嗜酒如命,贪图享受的平庸幼稚糊涂之主。孙皓竟把宴会演变成了“过家家”,“皓每于会,因酒酣,辄令侍臣嘲虐公卿,以为笑乐。”韦曜认为这样下去,“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彻底堕落的孙皓不听韦曜的劝阻,最终,引起孙皓对他的厌恶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处死。(韦曜的死还有其它的原因)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1个回答2024-04-05 11:31

昌都地区蕴藏着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神山圣水、地热温泉,野花遍地的牧场、炊烟袅袅的帐篷,以及古老的本教仪轨、藏传佛教寺庙塔林、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画,还有色彩斑斓的风土民情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茶马古道是昌都地区自然与人文旅游的一条重要线索,自然界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民族风俗痕迹和数不清、道不尽的缠绵悱恻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马古道上。它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茶马古道穿过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间的民族走廊地带,是多民族生养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宝藏,值得人们追思和体味。    茶马古道上的旅游是口归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谐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险和发现之旅。    茶马古道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诸如交通和运输设施、满足食宿需要的宾馆饭店建设、用电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时大力开发旅游产品,从而带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使昌都地方的经济活起来。

哪位历史人物与酥油茶有着重大关系
1个回答2024-05-08 10:07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

而藏人爱喝酥油茶
<茶经>的历史意义?
1个回答2023-01-04 15:21
告诉你,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