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第六章读书笔记

《呼兰河传》第六章有感
1个回答2023-11-29 20:38
有二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一个偷鸡摸狗的人,一个喜欢别人叫他有二爷,有二东家,有二掌柜的虚荣好面子的人,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

说他性情古怪有二,其一,有东西不给他吃,他就骂,给他吃,他又不吃,其实无非就是争竞那份'挂念';其二,他和人没话说,却和天空的雀子,地上的大黄狗,甚至是碰了他的脚的砖头,都有很多话说,你说怪也不怪呢?

有二伯口齿不清,将“这个”说成“介个”,不吃羊肉

有二伯虚荣,不喜欢别人叫他乳名有子,除了祖父叫他不生气,别人叫,他必会气得“像老母鸡似的,把眼睛都气红了”

有二伯对外人标榜自己胆大,到了祖父那里说起毛腿子,就胆小了。 人么,无论到什么年龄,在长辈那里都是一个期望保护的小辈;

有二伯孤苦伶仃,穷困潦倒,三十几岁来到'我家',三十几年了,行李是零零碎碎的,睡觉起来就用绳子把行李捆起来,住所也不固定,每天都像要出去旅行一样;一顶草帽没了帽沿;衣裳是一件前清的旧货-不是长衫,也不是短衫,而是大半截子的衣裳,走在街上,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人;有二伯的鞋子,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跟,耍猴不像耍猴,讨饭不像讨饭的,走起路来却是端庄沉静,像一个大将军似的;有二伯偷各种东西,以至于是不是他偷的,都会赖上他,一被发现了,老厨子就会用各种的话戏弄着他;

有二伯带我逛公园,从来都不给'我'买东西,只顾催着,“快走,快向前走”。逼急了,他就说,二伯没钱,我说“没钱,你不会偷呀”二伯的脸就红了。

这就是那个时代, 人穷志短的年代,一边做着偷鸡摸狗的行当停不了手 ,一 边期望着自己能够像个有二爷,有二掌柜一样被尊重,有点可恨却又恨不起来。

有二伯给了人们那么多的谈资,被打时,没人劝没人拉,就那么地躺在院子中心。是夜,有二伯要上吊了,走近了一看,原来是假的,第二天又待在井边,等大家都过来时,作势要跳井,那自然是跳不成的。这样有二伯又多了个笑话,街上的孩子编成了一首歌:有二爷跳井,没那么回事,有二伯上吊,白吓唬人。

冬天,静夜的院子里,狗在狗窝,鸡在鸡架,鸟在鸟笼,一切各得其所,唯独有二伯不好好睡觉,在东厢房一套一套地讲着,他说“介个年头的人狼心狗肺的,吃香的喝辣的,好人在介个年头,是个王八蛋兔羔子……”没头没尾地“兔羔子、兔羔子”地自己说着话。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1个回答2023-02-02 00:22
需要多少字呢?
《呼兰河传》第四章中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8-17 13:10
吃惊 天昏地暗
呼兰河传第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1-26 01:21

《呼兰河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

主要讲东北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里的生活是死寂、平静的。呼兰小城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十字街上有着饰店、布店、油盐店、菜店、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东二道街上有火磨,有学堂,有碾麻房、豆腐房、染缸房、扎彩铺。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呼兰河传第一章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13:45

第一章书名没有书名就是直接《一》

下面是大概内容

第一章一共有九节,主要讲东北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里的生活是死寂、平静的。第一节引出呼兰河以后,主要写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节主要写卖豆芽的女疯子;第三节写染缸房里的故事;第四节第五节主要写扎彩铺;第六节主要写小胡同卖麻花的;第七节主要写卖卖豆腐的;第八节介绍火烧云;第写总写呼兰河的一年四季。

这些都不是是单纯地写介绍呼兰河的地理,而是以地理为纲逐一介绍,反映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对王安忆的《长恨歌》的影响。不同的是《长恨歌》各小节都加了标题,并单纯地介绍一种事物,而《呼兰河传》没有这么做。

呼兰河上第三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15 00:03
写萧红和祖父的故事。
呼兰河传第一章好词好句
1个回答2022-12-08 22:25
谢谢了哈,你是个好人
呼兰河传第一章书名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4 07:44
第一章书名没有书名就是直接《一》
下面是大概内容

第一章一共有九节,主要讲东北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里的生活是死寂、平静的。第一节引出呼兰河以后,主要写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第二节主要写卖豆芽的女疯子;第三节写染缸房里的故事;第四节第五节主要写扎彩铺;第六节主要写小胡同卖麻花的;第七节主要写卖卖豆腐的;第八节介绍火烧云;第写总写呼兰河的一年四季。
这些都不是是单纯地写介绍呼兰河的地理,而是以地理为纲逐一介绍,反映生活在呼兰河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对王安忆的《长恨歌》的影响。不同的是《长恨歌》各小节都加了标题,并单纯地介绍一种事物,而《呼兰河传》没有这么做。
呼兰河传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
1个回答2024-03-06 10:47

第一章一共有九节,主要讲东北小城呼兰河的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这里的生活是死寂、平静的。

小说虽无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但又确确实实为我们塑造了四个经典的人物,即慈爱的祖父、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古怪的有二伯和坚忍的冯歪嘴子。

学术界一直关注的是祖父、小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目前还没有人专门论述有二伯。有二伯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古怪的性格形象,绝不亚于鲁迅笔下的阿Q。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表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在她的表述下,似乎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呼兰河,一个衰落的村庄。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没有半点色彩。

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扩展资料: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萧红传奇的一生,在潦倒、背叛与苦难中度过,但一生的漂泊,伴随的是一路的反抗。她是那个怀孕后背弃、困于旅店的十九岁少女,也是那个毅然向报社投稿寻求帮助、与萧军结为伉俪的倔强姑娘。

小小红军——穷困潦倒而意念不屈,当时的萧红最大的愿望,也许就是“电灯照耀着满城的人家,钞票带在我的衣袋里,就这样,两个人理直气壮地走在街上”。

呼兰河传第一二章描绘了什么,第三四章回忆了什么,第五,六,七章写出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06:04
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第三、 四章回忆“我”童年的,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
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 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第三章写“我”幼时的生活,总共九个小节,除了第三、第九两个小节外,其余七小节都是以祖父或者祖母开 头,中断以前的言语,继续新的言说。第三章是整部小说的重彩油画的聚焦点,描绘了“我家”的后花园。
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
第五章承接第四章对租住在西南角小偏房里,以赶车为职业的老胡家的介绍而来,写老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
第六章写有二伯。本章节是《呼兰河传》“最像小说”的一章,它从小团圆媳妇,也就是第五章泼墨浇成的黑洞内部开始,将笔墨集中在滑稽中透着悲悯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以极大的耐心和顽强意志,筑造了一条灰色的过渡地带。
第七章勾画冯歪嘴子一家——焦点是冯歪嘴子小儿子咧嘴一笑中露出的“小白牙”——的命运,营造好了势所必至的运笔方向。冯歪嘴子的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