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夜白居易阅读答案

白居易《村夜》
2个回答2023-03-28 06:02
4(1).月明荞麦花如雪: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4(2).秋季;“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村夜 白居易
2个回答2023-03-28 06:02
1,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2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夜雪白居易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3-01-11 22:30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2)诗人写夜雪,写法独特。请就本诗的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3.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3分)
4.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所包含的意蕴。(3分)
【解题思路】分析情感注意把握两点,一是透露情感的关键字词,二是出题者所加的注解。
参考答案:
1.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孤寂心情。诗人说“已讶衾枕冷”,一冷字,既是说对天气的感觉,更是说诗人的心境。尤其“深夜知雪重,时闻折枝声”,更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2、写夜雪,难以正面描写,所以诗人全从侧面着笔。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写雪势的有增无减。句句写人,却又处处写雪。
3.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烘托大雪之厚重。
4.“时闻折竹声”:①说明雪压断了竹竿,极言雪之大之重;②以声衬静,烘托出雪夜之静;③说明诗人彻夜未眠,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苦之情。
《夜雪》 白居易的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2-10-04 08:51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来表现雪重、大,两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
,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以上全用侧面烘托
,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2、本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雪夜的彻夜辗转难眠的处境,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白居易《村夜》译文
2个回答2022-11-15 00:54
村夜(唐 白居易)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诗人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白居易的村夜的翻译
2个回答2023-02-17 11:19
村夜(唐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诗人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村居的文案?
1个回答2024-02-12 22:16

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乡村的夜晚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2-06-22 06:27
题目和文章呢?在是神人也的看文章和题目啊
池上 白居易 阅读答案
3个回答2022-09-14 15:29
我觉得小孩子年纪很小,所以叫小娃,天真可爱,小艇是因为他们还小开不动大船所以撑着轻便快捷的小船。孩子们毕竟心机不重,偷个白莲其实也是闹着玩的,就像很多人小时候都偷偷采过别人家的植物一样,看到漂亮的花,好吃的果实都会想要去占为己有,应该是一种加引号的偷,在这样的动机之下,偷完之后匆匆逃走带着喜悦一下子就忘记了要把自己的踪迹隐藏起来,水面上的浮萍被船划开了一道痕迹,真是生动活泼,一派天真。
夜雪白居易
1个回答2024-02-12 20:17
1.雪本是无声无息,无嗅无味的,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别。而白居易的这首《夜雪》,从选题来看,本身就很新颖,描写夜间的雪,使人的视觉也完全失去作用。所以他用的是一种侧面烘托手法表现的夜间大雪。

2.首先,诗人通过一个“冷”字,不仅点出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只有雪大才能令空气也变得寒冷。这里不仅空气寒冷,而是已感衾冷,可见雪落时间已久。其次,“复见窗户明”一句从视觉角度说明了夜雪之大。夜深却见窗明,正是深厚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的光亮。最后两句则从听觉角度表现雪大。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将竹枝折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