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舞蹈

土家族舞蹈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2 16:48

土家族舞蹈包括摆手舞、肉连响、地龙灯、八宝铜铃舞、毛古斯舞、跳马舞、撒叶儿嗬、跳丧舞等,都具有鲜明的土家族特色。其中,摆手舞、毛古斯舞、撒叶儿嗬、肉连响、地龙灯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族舞蹈元素的美学造型首先是展示不同情境和情思的寄善宣意的造型;其次是寓意生灵的造型,再次是美观实用的造型。这些美学造型特点,体现着历经多重文化洗礼的丰厚的艺术精神积淀。
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出对原始图腾的崇拜。在土家族的舞蹈中,有明显的图腾的象征,比如有的将虎看作是不可战胜的圣物,把对白虎的崇拜作为一种制度,以此进行土家先民氏族群体行为的规范,也成为族内内部团结维系的重要纽带。
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对古老祖先崇拜。土家族的跳丧舞从初创到定型,从来没有改变其祭祀的功能。有史料记载,该舞蹈的产生主要还是来自于古代土家先民对祖先廪君的崇敬,由此可以看出土家族先民那种较为特殊的对宗教的狂热追求。
土家族舞蹈里面体现了昂扬奋进的群体思想。土家族人民民族性格鲜明,普遍豁达开朗、热情奔放,他们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各种土家族舞蹈的动作巧妙的进行了融合。


土家族舞蹈的八宝铜铃舞
1个回答2024-02-02 04:45

流行于湘西的土家族祭祀舞蹈——八宝铜铃舞,是土老司祭祀、祭奠亡灵、解钱时所跳。舞者着八幅罗裙,戴凤冠,右手持牛角号(或舞师刀),左手持铜铃,边舞边吹,边舞边唱,还不时与围观者对唱。八宝铜铃舞有两种:坐堂与行堂。坐堂时土老司坐在凳上用手来完成动作,动作较少。行堂则要求舞者不停地行走舞蹈,动作繁多。唱词多为固定的唱词,有喂马、逗马、上马、跨鞍、奔马、下马、跳水坑、跑马摇铃、过门坎、打神堂、莲花跳等程序。舞蹈粗犷古扑。

土家族舞蹈的跳丧舞
1个回答2024-01-04 18:47

土家人的祭祀性舞蹈。在老人去世后,鄂西土家人以跳丧、湘西土家人以打丧歌、跳牌来祭奠老人,其间所跳舞蹈,均为跳丧舞。跳丧舞以鄂西的跳丧舞最有特点。它通常为一人在灵前击鼓领唱,其余二人或四人成双成对边歌边舞,跳丧者多为男子。内容有表现历史、生产、爱情等,大都是即兴自编歌词演唱。动作多模拟飞禽走兽和人类的劳动、战争、常如燕儿衔泥,猛虎下山、美女梳头。头、手、肩、腰、胯、臂、脚齐动,还可以边跳边唱边饮。主要动作要求是八字步,绕手,哈腰、曲膝、摆胯。动作夸张、古朴粗犷,有阳刚之美,所塑造的形象生动逼真。跳丧舞唱腔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沉舒缓,但整个舞蹈音乐欢畅、无悲戚感。

下列舞蹈中,属于土家族民族舞蹈的是(  )。
1个回答2024-01-04 18:50

C E

解析:

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

土家族舞蹈串词?
1个回答2024-01-16 21:24

我们中华民族是各个民族的大家庭,其中土族有属于自己的舞蹈,请欣赏土族舞蹈。

开门红舞蹈 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3-10 06:46
1、开门红舞蹈是秧歌民族舞蹈。
2、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开门红舞蹈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3-15 09:12

1、开门红舞蹈是秧歌民族舞蹈。2、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土家族舞蹈的花鼓子
1个回答2024-01-04 18:47

喜庆场合和休闲时表演的一种庆祝和娱乐性舞蹈。无伴奏,不化妆,男女双双上场,手持手帕、小扇对舞而歌。内容主要是歌唱爱情,歌词可即兴演唱,也有传统的唱段如《十爱》《十想》、《探郎》、《正月里是新春》等。整个舞蹈舞姿轻盈,配合精彩的唱词,舞者用手作出各种滑稽的动作,气氛活跃而热烈。

白族舞蹈的白族介绍
1个回答2024-03-05 13:40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之一。关于它的族源,有以文献为据的“甘、青氐羌迁徙说”,有按考古发掘论断的“土著说”,有根据民族形成过程的“迁徙、土著融合弊乎说”,虽无定论,但都说明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称“白子”、“白尼”,他称较多。两汉时的“昆明”和三国、两晋以后的“叟”都与白族有渊源关系。唐宋史籍白蛮”,元明称“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1956年11月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无书面文字,在民歌、大本曲、戏曲和民间歌舞的唱词中,多借用汉字记白语。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湖南桑植县,四川西昌地区和贵州华节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的都城。相传早在汉武帝时,叶榆(今大理)人张叔、盛览曾向乎洞司马相如习经学赋。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诏击灭五诏,攻占大厘城,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大理地区建立起南诏岁卜枯政权。此后,南诏向唐王朝频繁派遣友好使者及送子弟到成都学习汉文化,大量传入了中原的文化典籍。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吟咏过南诏的历史。

高山族舞蹈
1个回答2024-01-30 23:56
高山族的民间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已经成为高山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山族的舞蹈以模拟、反映和再现捕渔、狩猎、农耕等生产、生活的动作、场景为主,具有鲜明的原始舞蹈色彩。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为集体群舞。人数从几十到数百,甚至上千。常常以熊熊篝火为中心,群集饮酒,酒酣则歌舞并作,众人携手成为圆圈,忽尔“挽手合围”,忽尔“连臂踏歌”,有节奏地跺脚、跳跃、摇身、摆手,场面壮观热烈。常见的高山族民间舞蹈有:

拉手舞:是高山族最为流行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人们通常将其成为高山族舞蹈,他是以大家共同携手且歌且舞为主要特点的。

杵歌:高山族有用杵和臼舂米的习惯,杵歌表现的就是这样的劳动场景,舞蹈时妇女们身着节日盛装,头戴鲜花,持杵围臼,且歌且舞,节奏由慢及快编制成意趣独具特色的劳动乐章。

甩发舞:是雅美人妇女独具特色的舞蹈之一,一般参加人数不限,有长发者便可。舞蹈时妇女们排成一列,手臂相挽,双手抚胸,脚步前后踏动,慢慢地摇动身躯和长发。随着音乐旋律的加快,身体和头部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大,逐渐进入高潮:前进、曲膝弯腰、长发前甩,继而后退、直腰,顺势将头发急速甩起。如此前后交替,周而复始。甩发舞以飘拂甩动的长长黑发为表演中心,蕴含着强烈的原始生命力,一直深受高山族人民的喜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