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原词最后一句到底是什么?
4个回答2023-07-13 20:53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如何借孤鸿形象自况的?
1个回答2022-12-04 23:06
全词四处写到风雨,以风雨起,以风雨结,将风雨贯穿全篇,并让它起着联系人、事、情的枢纽作用。人来,是风雨送来的;人住,也是风雨留下的;人去,也是伴着风雨走的。首尾呼应,主体的情与客体的风雨如鱼得水,融溶谐和,意境浑然,不知何者为景何者为情了。
苏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字面上怎么翻译?
2个回答2022-06-12 11:12
弯弯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叶间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象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1个回答2022-09-18 22:45
此词为作者贬居黄州时所作,是一首咏物诗,词中描绘了荒凉冷落的环境,刻画了孤雁夜飞的形象,暗喻了词人政治失意的孤寂之情,反映出作者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这首词中作者如何借孤鸿形象自况的?
1个回答2023-02-20 01:39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阕写鸿见人,下阕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全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为词中名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1个回答2023-05-25 19:40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住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是什么意思啊?
2个回答2022-06-16 10:54
卜算子

作者: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翻译:弯弯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叶间,计时漏断了人们才安静下来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指
1个回答2023-03-11 01:01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骆宾王《在狱咏蝉》与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有何共同的艺术特征?
2个回答2022-12-18 00:04
都是托物言志(骆宾王《在狱咏蝉》是蝉,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孤鸿),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第四句是“缥缈孤鸿影”还是“飘渺孤鸿影”?
3个回答2022-10-08 04:06
应该是缥缈孤鸿影 全文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