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最新新闻和消息

闻当消息时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13:28

应该是闻到消息,就是听到消息吧。

什么是稀土,稀土有什么作用?
2个回答2022-12-17 12:05
稀土是一种金属矿,可烧制瓷器,还有手机,电脑等等电子产品上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
什么是稀土
1个回答2023-02-14 08:39
稀土元素是从18世纪末叶开始陆续发现,当时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又很稀少,因而得名为稀土。通常把镧、铈、镨、钕、钷、钐、铕称为轻稀土或铈组稀土;把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称为重稀土或钇组稀土。也有的根据稀土元素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除钪之外(有的将钪划归稀散元素),划分成三组,即轻稀土组为镧、铈、镨、钕、钷;中稀土组为钐、铕、钆、铽、镝;重稀土组为钬、铒、铥、镱、镥、钇。
什么是稀土
2个回答2023-01-29 00:56
稀土是一组金属的简称,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称为镧系元素的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以及性质与其相近的钪和钇。
从1794年发现元素钇,到1992年发现自然界中的稀土元素钷,前后经历了178年,才把17种稀土元素全部在自然界中找齐。当初认为它们很稀贵,其氧化物又有难溶于水的土性,故当时称它们为“稀土”。其实稀土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比铜、铅、锌、银常见的金属还要高,性质也不像土,而是一组性质十分活泼的金属。但是“稀土”这个奇特的名称却被沿用至今。
什么叫稀土
2个回答2023-02-02 13:10
稀土是一组金属的简称,包括化学元素周期表第三副族中称为镧系元素的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以及性质与其相近的钪和钇。
从1794年发现元素钇,到1992年发现自然界中的稀土元素钷,前后经历了178年,才把17种稀土元素全部在自然界中找齐。当初认为它们很稀贵,其氧化物又有难溶于水的土性,故当时称它们为“稀土”。其实稀土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比铜、铅、锌、银常见的金属还要高,性质也不像土,而是一组性质十分活泼的金属。但是“稀土”这个奇特的名称却被沿用至今。
稀土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8 04:28
用水弄稀的土
什么样的土才叫稀土?稀土是不可再生资源吗?进口稀土的目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6 11:00
稀土是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的化学物质,那些飞船基本都是用稀土来做的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这些稀奇事是指闰土给我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03:09
是指闰土给我们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事情。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稀奇:稀少新奇。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京报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6-24 12:18

《京报》最初是清朝在北京出版的半官方性质的中文期刊,也称“邸报”。由官方特许经营的报房投递。由于《京报》只是从政府专设机构中誊抄官方拟向公众传递的资讯,只能起到公告板的作用,故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真正的报纸。民国初年影响巨大的《京报》则由邵飘萍创刊于1918年10月5日。1926年4月,《京报》揭露事件真相惹怒了当权军阀,招致邵飘萍被杀害而停刊。1929年,在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的主持下,《京报》得以复刊,并一直坚持到“七七事变”后而正式停刊。清朝时兴起的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钞,都统称为“京报”,它们都有各自的名号,如聚兴、周文、永兴等等。迄今为止,最早的京报实物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一家名为“公慎堂”报房出版的。

历史上虚度光阴的例子,是虚度的啊
1个回答2024-06-24 12:17
  历史上只要不是出名的人,都是虚度年华的人```
  有个诗人,小时候老毕聪明了,写了个什么诗,后来当大官了,不爱学习了,再没写出过好诗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