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称王维的诗

王维称苏东坡的作品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7-08 08:2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突出地强调文艺作品既要有鲜则颤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刻的内涵,如诗之有味。诗画结合,揭示了艺术耐人寻味的美的境界。苏轼的这一理论反映了他对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点和意境美的正确认识,而且孙弯败融合诗画特点来论述文艺言不闹亩尽意的美感特征者,苏轼是古代文论史上的第一人。
王国维为什么称苏东坡之词为“旷”
1个回答2022-10-12 15:58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旷者,空阔而开朗也。苏轼作为宋代豪放词的首倡者和开宗立派的宗师,其词之旷远,之磅礴,如金石之声,为百家之绝。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大多心胸旷达,乐观积极,因此,王国维“东坡之词旷”的评价,真是一字中的,十分精准。
《苏东坡传》的思维导图
1个回答2024-04-11 10:41
内容包括“超级记忆”“思维导图”“快速阅读”“潜能开发”四大方面
苏东坡传每章思维导图
1个回答2024-03-08 12:42

       第一章 ,概说 讲了他受历代文人欢迎、死后被封文忠公的谥号;

       第二章,   出生在眉山;

       第三章 ,童年;

       第四章 ,参加科举考试;

        第五章 ,父子三人受重视;

        第六章, 在凤翔做官 几个有关神鬼的小故事;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介绍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和故事;

        第九章,  苏轼受到弹劾;

        第十章 ‘兄弟两人的感情;

         第十一章 , 在杭州做官时认识的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写抗暴诗;

       第十三章 ,修黄楼;

       第十四章,  乌台诗案 逮捕与审判;

       第十五章 ,   在东山居住为农; 

       第十六章, 写赤壁赋;

       十七章 ;练瑜伽 炼丹;

       十八章, 浪迹天涯 四处同友人游玩;

       十九章 ’太后恩宠;

       二十章,  苏轼的画;

       二十一 , 谦退 主动请求做小官;

      二十二 ,又到钱塘 搞水利 赈灾;

       二十三,  为官之道 百姓朋友;

      二十四, 又遭贬官;

      二十五 ,被贬岭南,

      二十六 过着仙人般的生活,

       二十七 ,被贬海南;

       二十八 ,回京途中去世。


苏轼又被叫做苏东坡,苏东坡这个称号是什么时候有的?
2个回答2023-01-19 17:23
元丰三年,苏轼四十六岁,贬谪到黄州 ,开垦了一块荒地,因其在黄州东面,且是一块坡底,给这块地取了名叫“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天人合一苏东坡——读《苏东坡传》
1个回答2024-01-29 14:02
每次拿起《苏东坡传》,皆手不释卷,意趣无穷。之前从其诗词中感受着苏东坡的伟岸形象与俊朗气质,感叹其才华横溢。而阅读此书得以走近东坡,不能不为其人其文其诗其画其情其趣所折服。东坡一生可谓坎坷多舛,然而其生活态度不可谓不令人称羡。其诗情意趣随性绽放,如磁石般吸魂摄魄,我的目光再也不能从这些文字上挪移,一鼓作气,读个酣畅淋漓。

  苏东坡集诗、书、画三者精华于一身,精神、气韵、情调于笔端舞出,寥寥数笔,大自然生命力与运动感便变化丰富无限。苏东坡与年轻艺术家米芾共同创造了以后在中国最富有特性与代表风格的中国画。中国画汲取了书法的技巧与美学原理,吸收了诗的精神与气韵情调。苏东坡等中国绘画的南派重视一气呵成快速运笔的节奏感,道法自然。林先生说:“中国的批评家爱慕书法时,不欣赏静态的比例与对称,而是在头脑里追随着书法家走,从一个字的开始到结尾,再一直到一张纸的末端,仿佛在观赏纸上的舞蹈一般。”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或弯曲,或转折,所表达出的是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表明了不能仅仅以形似来论画。他画的仙鹤羽未动而先有飞走之意,无人际则完全悠闲轻松的神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努力追求的是事物的内在精神。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而势不穷。情景交融,意味无穷。苏东坡的画惜墨如金,但传达出的却是一种物我胞与的喜悦,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胸中有丘壑,方谙意无穷。由此我想到了阅读过的其他文与画,其高明处无一不与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小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中,小徒弟以弯曲的线条和两只骆驼画出了许许多多只骆驼的意蕴,以有限代无限,构思巧妙;“踏花归来马蹄香”,画师以翩翩起舞的蝴蝶表现花香,形有尽而意无穷;“深山藏古寺”,一个挑水的老和尚,将“藏”起来的古寺抽象在欣赏者的心中,真乃曲径通幽;齐白石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用几只湍流中活泼欢游的小蝌蚪来表现可"听"见的蛙声,联想奇特,恰到好处。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给人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苏东坡的写意画。中国画在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而这个道理,苏东坡在《自题郭祥正壁》一诗中解释得最为清楚: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枒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这正是他即兴作书绘画的写照。他作画如此,写诗如此,生活亦如此,从不矫揉造作。

他极其仰慕陶潜,曾与子由的信里说:“然吾与陶潜,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由此想到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东坡是懂陶渊明的,一如林语堂之懂苏东坡。陶公在诗句中所表达的闲远自得之意,超然邈出宇宙之外。苏东坡赏之,对“见”字心领神会,他说:“此诗景与意会,故可喜也。无识者以”见“为望。”在这一点上,苏东坡可称陶渊明的知己。在人格方面,苏轼与陶渊明同样淡泊名利。苏轼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苏轼同样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苏东坡临死前方丈对他耳语:“现在,要想来生!”东坡回:“空想前往,又有何用?”朋友钱世雄说:“你最好还是要作如是想。”东坡对老友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位豁达老人,他的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今天观之,苏东坡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不空想前往,不沉湎过往,把握好当下。他的一生就是这样随性、自然,旷达,所以活得洒脱、自在,令人艳羡而敬仰。

  在叹服苏轼笔落惊风雨的同时,更感叹苏东坡之幸。在时,有知己好友论诗情品画意,远亲近邻送温暖带呵护;去后,有一代国学大师为之立传,有无数仰慕者倾心追随。林先生喜欢苏东坡,因为林先生真的读懂了苏东坡。喜欢一个人不难,懂得一个人不易。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苏东坡因为懂得阴晴圆缺,懂得悲欢离合,所以慈悲旷达;而林先生因为懂得苏轼,所以倾心成就《苏东坡传》。

    虽然这位老人乐观豁达,但读至文末,心中对于他的离世还是涌起莫名的不舍。是因为林先生的文字魅力,更是苏东坡的人格使然。由最初的入目,到最后的已然入心,苏东坡的一生紧紧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文字唤起的是共鸣,读者对主人公产生了情感,苏东坡对生活和生命的激情在读者的心中激荡。林先生在结语中写道:“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从这个 意义上说,苏东坡永远活在读他的、懂他的人心中。

    难忘他那心灵的喜悦,倾心于他那思想的快乐。事实上,在奢侈豪华的生活和简单质朴的生活之间,论幸福,并没有多大不同。有些人费尽心思追求的高职显位却是苏东坡不需要的,然而,职位却偏偏找到他。苏东坡在“乐与苦”一文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做高官的快乐不见得比做个成功的铁匠的快乐大。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苏东坡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我在生活中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能大能小是条龙,能大不小是条虫。对于人来说,能屈能伸何尝不是一种英雄本色?苏东坡可以在朝居高官,亦可在田为农夫。居高官时心系苍生才华尽展,为农夫时身体力行快乐似神仙。这种能屈能伸的生活姿态是每个热爱生命的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苏东坡才华横溢,如决堤之水势不可挡。曾有学者章元弼为东坡而休妻;一时之间”子瞻帽“竟致好多文人模仿;关于逸闻他以”六眼龟“戏吕大防;还有他与朋友钱勰三白三毛互相愚弄;以及朝云侃他”一肚子不合时宜“……这些关于苏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苏东坡名气之盛,达于极点。他的喜悦与快乐不同于韩维的声色美酒奢侈之乐,他的喜悦与快乐从来都与精神和思想系为一体。

    宋朝出色文人多为苏东坡好友,时常在彼此家中相会,饮酒、进餐、笑谑、作画、题诗,已然陶然佳境,堪比世外桃源。从”西园雅集“一事,我们不难看出,苏东坡过的是何等令人艳羡的生活啊。林先生的描述颇为简洁生动,几个人物的神采如在眼前:

“……画里有宋朝三大家,苏东坡、米芾、李公麟,还有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苏门四学士。石桌陈列于花园中高大的苍松翠竹之下。最上面,一只蝉向一条小河飞去,河岸花竹茂密。主人的两个侍妾,梳高发髻,戴甚多首饰,侍立于桌后。苏东坡头戴高帽,身着黄袍,倚桌作书,驸马王诜在附近观看。在另一桌上,李公麟正在写一首陶诗,子由、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都围在桌旁。米芾立着,头仰望,正在往附近一块岩石上题字。秦观坐在多有节瘤的树根上,正在听人弹琴,别的人则分散各处,以各种姿势,或跪或站,下余的则是和尚和其他文人雅士了。”

不由自主赞叹:好个人间仙境!环境无他,意境无穷也!就像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 》中所说的那样: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不禁令读者感慨:”高山流水“也要遇知音哪!苏东坡这一生是不缺少知音的,暂且不表三位德才兼备、温良贤惠的夫人,但说吃个饭“以三白待客“捉弄东坡的钱勰,,使苏轼以”三毛餐“报复,嬉笑之余令人感叹:有这样一位互相愚弄的朋友,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即使开玩笑,也要事逢知己才称得上幽默!

  苏东坡,犹如那轮青天明月,带给读者的是他那达观明朗的喜悦与天人合一的快乐!
王维字什么,苏东坡赞他什么,他与孟浩然合称什么,故后人称其为什么?
1个回答2022-12-05 09:52
王维字摩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后人称其为诗佛。
苏东坡的故事是苏东坡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9 03:38
苏东坡的故事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11、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12、心中的佛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答说看到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说看到了牛粪.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辉煌的胜利,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因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大文豪苏东坡为什么被人们尊称为“坡仙”?
4个回答2023-03-20 23:42
因为苏东坡的诗词特别的豪爽,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坡仙”。
苏东坡人生轨迹思维导图
1个回答2024-04-08 16:46

苏轼,字东坡,其词冠绝古今,豪放于世,其诗清新秀丽,鞭辟入理,其文如海,汪洋恣肆,其字纵横,《寒食贴》为天下第三行书,其画有情,心有所寄。我们查看苏轼一生的轨迹,正好在地图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中”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