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的诗意20字

寒食节是哪天?寒食节有什么来历?
1个回答2022-10-07 15:09
淸明节的前一、两天,
寒食节的寒食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11 01:26
不生火煮食。食的都是预先煮好的冻的食物。
写20个关于美食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3-06 18:10

1.【尺颊生香】:吃过美味之后,牙齿和两颊逐渐感觉到香甜的味道。比喻言辞、诗文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2.【齿甘乘肥】:食美味,骑骏马。形容生活豪奢。

3.【大烹念数五鼎】:烹:烧煮。古代祭礼,后用以指吃特别美味的饭食。形容生活奢华。

4.【肥醲甘脆】:醲:指酒性浓烈;甘脆:美味。味美的食物。泛指美好的酒食。

5.【焚香列鼎】:焚:燃烧,点燃;列:排列。点起名贵的香,摆满很多的美味佳肴。形容生活阔气和讲究排场。

6.【丰衣美食】:丰厚的衣服,美味的食品。

7.【凤髓龙肝】:比喻珍奇美味。

8.【甘旨肥浓】:泛指佳肴美味。

9.【膏梁子弟】:膏:肥肉;梁:细粮;膏梁:泛指美味的饭菜。旧时指官僚、地主、有钱人家的子弟岁唤。

10.【海错江瑶】:海错:指海产品种类繁多,后用以指海味;江瑶:蚌属,肉不能食,但前后两柱味美,俗称“江瑶柱”。泛指美味佳肴。

11.【嘉肴美馔】:肴:做熟的鱼肉等;馔:饮食。美味的饭菜美食。

12.【嘉肴旨酒】:旨酒:美酒。指美味的酒食。

13.【见弹求鸮炙】:弹:弹丸;鸮:猫头鹰;炙:烤肉。看到弹丸,就想得到吃到美味的烤鸮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14.【金齑玉鲙】:古代吴郡制作的一种美味食品,用细切的鲜鲈鱼和菰菜拦以调料晒制而成,鲈鱼鲜白如玉,菰菜嫩黄如金,因而得名。泛指美味佳肴。

15.【脍炙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16.【山肤水豢】: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17.【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    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    

18.【食鱼遇鲭】: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19.【食指大动】: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20.【殊滋异味】:奇异的滋味。指美味佳肴。

扩展资料:

美食的句子:

1、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2、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4、大望潮肉质肥美,红烧后口味醇厚鲜甜。

5、特别好吃的海螺!肉质很紧韧润,鲜美!

6、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7、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8、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9、品位美食,而不是品位菜单,烧一锅好菜,也绝不是烧钱。乎高凯

10、椒盐皮皮虾味道浓郁,香飘四溢,外表干燥酥脆,白里透红。

寒食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6-28 00:34
根据据传统,寒食这天,民间禁止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也就是主要吃寒食,用来纪念‘介之推’,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后来就变成了一种风俗。有寒食粥、青团等。
寒食节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5-09 00:44
寒食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大意意思?
1个回答2022-09-13 15:37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什么是寒食
1个回答2022-12-09 00:01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寒食节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2-08 23:02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晋文公还国为君后,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阳县改为介休县。

又将“环绵山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以示怀念。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寒食节通常是在冬至后的第105日,其日期与清明节相近。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清明节定在寒食节的一日之后。现代的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于是,有些地区就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了。

寒食节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1 08:32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

寒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20:11
寒食的相关故事,如下:
在春秋战国时,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让儿子奚齐继位,设计害死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只剩少数忠心耿耿的大臣追随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介子推为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封赏群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可是介子推始终不肯出现。晋文公只好亲自前往,发现介子推已经背老母躲进绵山。
有人提议,放火烧山来逼介子推露面。大火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火熄以后,发现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去。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