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素材

求知足的素材,名人的
1个回答2024-04-08 13:10
知足常乐,才是对幸福定义最完美的诠释。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成为世界的焦点。“我的运动生涯才刚刚开始,以后还有无数辉煌要等待着我去创造。”这句话,让世界人民记录了这个中国田径史乃至亚洲田径史上的奇迹。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坐在那“黄牛票”已经炒至100倍的110米栏比赛场地,看着他痛苦地撕下2号号码牌转身离开的时候,万民落泪。他说,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是不会退赛的。可见当时的他的跟踺是多么剧痛。这,也许就是一种知足吧!不会为了一次的比赛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牺牲自己的运动生涯,这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以一种知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看待生命!知足常乐,刘翔的放弃是一种超越,是失败的英雄!同样,中国人民从20年前对本片失利的奇刻,到如今对刘翔退赛的理解,也正是一种对他人知足的思想态度的转变。 而在1908年英国伦敦的奥运会上,在马拉松的比赛中,瘦小的意大利运动员第一个跑进了赛场。途中他多次摔倒,在最后的15m扑倒在地。两名医护人员将他搀扶着中过了冲刺线。最后,这句运动员的金牌被取消了,因为裁判认为他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到达终结的。英国的彼得太主教在颁奖典礼上说:“参赛比金牌重要”。而这名运动员也很释然,虽然没有得到金牌,却让所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这,就是知足。 因为知足,所以常乐。 李娜在前日比赛中,未能进入澳网8强。她满脸笑容的接受了访问;王楠在奥运会上不敌张怡宁获得亚军,却微笑着与家人拥抱,为自己的运动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只有人心知足了,灵魂富裕了,丰盈的芳香才会从心底溢出,弥漫幸福! 当来自地中海岸边,圣火点燃华夏地火红的热,当绵延不断的热情渲染了五千年璀璨耀眼的天空,让圣火,去传递那知足常乐的幸福,让世界充满灵魂的香味,知足,常乐.  
知足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1个回答2024-05-05 09:21
知足常乐,才是对幸福定义最完美的诠释。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成为世界的焦点。“我的运动生涯才刚刚开始,以后还有无数辉煌要等待着我去创造。”这句话,让世界人民记录了这个中国田径史乃至亚洲田径史上的奇迹。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坐在那“黄牛票”已经炒至100倍的110米栏比赛场地,看着他痛苦地撕下2号号码牌转身离开的时候,万民落泪。他说,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是不会退赛的。可见当时的他的跟踺是多么剧痛。这,也许就是一种知足吧!不会为了一次的比赛而牺牲自己的健康,牺牲自己的运动生涯,这不是懦弱,不是胆怯,而是以一种知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看待生命!知足常乐,刘翔的放弃是一种超越,是失败的英雄!同样,中国人民从20年前对本片失利的奇刻,到如今对刘翔退赛的理解,也正是一种对他人知足的思想态度的转变。 而在1908年英国伦敦的奥运会上,在马拉松的比赛中,瘦小的意大利运动员第一个跑进了赛场。途中他多次摔倒,在最后的15m扑倒在地。两名医护人员将他搀扶着中过了冲刺线。最后,这句运动员的金牌被取消了,因为裁判认为他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到达终结的。英国的彼得太主教在颁奖典礼上说:“参赛比金牌重要”。而这名运动员也很释然,虽然没有得到金牌,却让所有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这,就是知足。 因为知足,所以常乐。 李娜在比赛中,未能进入澳网8强。她满脸笑容的接受了访问;王楠在奥运会上不敌张怡宁获得亚军,却微笑着与家人拥抱,为自己的运动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只有人心知足了,灵魂富裕了,丰盈的芳香才会从心底溢出,弥漫幸福! 当来自地中海岸边,圣火点燃华夏地火红的热,当绵延不断的热情渲染了五千年璀璨耀眼的天空,让圣火,去传递那知足常乐的幸福,让世界充满灵魂的香味,知足,常乐。
形容开始的四字成语词语-从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个回答2024-03-01 23:52
【形容开始的四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拼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 如日方升 【拼音】: rú rì fāng shēng
【解释】: 如:象;方:刚。象太阳刚刚升起来。比喻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
【出处】: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成语】: 星星之火 【拼音】: xīng xīng zhī huǒ
【解释】: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出处】: 《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成语】: 开天辟地 【拼音】: kāi tiān pì dì
【解释】: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出处】: 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成语】: 一元复始 【拼音】: yī yuán fù shǐ
【解释】: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相关故事我我我我我我我要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08:1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拼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成语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举例: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成语典故: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赵弼《两教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2-17 22:1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感悟

个人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很重要,但是,“不断地积累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而不是目标”。

如果我们没有目标就去行动,可能会失败,但即使我们失败了,我们也有了失败经验的积累。而假如我们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成功经验的积累,在下一个千里之行中,成功便会变得更加容易。

有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17:0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拼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成语出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举例: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成语典故: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赵弼《两教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何典故
1个回答2024-01-18 17:3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事!!!我要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8:4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来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这是一个管理藏书的官职,因为这个缘故,老子知识渊博,在当时名声很大。孔子年轻时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



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书中讲了很多能启发人的道理。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双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开始长成的;很多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垒起来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才能走完的。在这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



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事!我要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8:2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来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这是一个管理藏书的官职,因为这个缘故,老子知识渊博,在当时名声很大.孔子年轻时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
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书中讲了很多能启发人的道理.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双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开始长成的;很多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垒起来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才能走完的.在这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
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哪一故事相关?
1个回答2024-03-01 10:27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事: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来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对母亲说:“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后来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这是一个管理藏书的官职,因为这个缘故,老子知识渊博,在当时名声很大。孔子年轻时曾经专门拜访过老子,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

  老子写过一本只有五千字的书,名字是《道德经》。书中讲了很多能启发人的道理。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双臂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芽开始长成的;很多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垒起来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才能走完的。在这里,老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变化的。

  后人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成语,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