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基金市价委托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限价委托和市价委托,两者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08-24 10:50
限价委托就是按指定价挂单委托
市价就是按当前的市场价委托
有关股票方面的知识,我推荐你去“牵股芬香”看看,这是一个关于投资者自我交流、分享、学习的社区网站。
限价委托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8-28 07:48
限价定单(又称限价委托)是按客户确定的价格或履约时间的价格进行外汇合同买卖的定单。它是外汇交易定单中第二类经常使用的定单,它规定了买者愿意买的最高价格或卖者愿意卖的最低价格。
限价委托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8-04 15:26
限价定单(又称限价委托)是按客户确定的价格或履约时间的价格进行外汇合同买卖的定单。它是外汇交易定单中第二类经常使用的定单,它规定了买者愿意买的最高价格或卖者愿意卖的最低价格。
股票委托类型“限价委托”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30 15:24
限价定单(又称限价委托)是按客户确定的价格或履约时间的价格进行外汇合同买卖的定单。它是外汇交易定单中第二类经常使用的定单,它规定了买者愿意买的最高价格或卖者愿意卖的最低价格。
股票限价委托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8-23 17:04
限价委托是指客户想要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买卖时,买卖的价格会被做出限定,即在买入股票时限定一个最高价,只允许证券交易商按照最高价或低于最高价的价格成交,在卖出时限定一个最低价,只允许证券交易商按照最低价或者高于最低价的价格成交。

限价委托的最大特点是,股票的买卖可按照投资人最理想的价格成交,有利于投资人实现预算投资的利益最大化。但是限价可能会与市价有一定的出入,所以要等到两者完全一样才能进行交易,限价委托的交易就非常的慢,甚至最终无法成交。

例如,客户希望以30元的价格买进甲公司的股票,而现行的价格是33元,则即使股价跌到30.01元,经纪人也不会执行此项委托。反之,如果客户希望以33的价格元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而现行价格却是30元,则经纪人一定会等到股价到达33元时才履行委托。
刘伯温的子孙后代都怎么样了
1个回答2024-06-03 06:19

刘伯温的后人据现有资料显示为两个儿子,一个是刘琏,是刘伯温的长子,生于1348年,在1377年逝世,与胡惟庸派意见冲突,最后被迫害坠井身亡。还有一个儿子叫刘璟,生于1350年,因燕王朱棣篡位,誓不入朝,并直言燕王将以篡位永写史册,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身亡。

刘伯温的儿子们死后,诚意伯传给了刘琏的儿子刘廌,刘廌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复杂,在祖父和父亲都被胡惟庸等人害死后,决心不入仕途,在家乡奉养老母,打理祖父、父亲和伯伯的坟墓,并将刘伯温的御书、御诏、诰命、行状编集成《翊运录》,现有《盘谷集》传世,共10卷。

后来刘氏都没有人出仕,直到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出任处州卫指挥使,继承刘伯温的诚意伯。再有记载,刘瑜死后诚意伯的爵位传给了刘瑜的孙子刘世延。刘世延的下一位继承人就是刘荩臣,刘荩臣并没有什么作为直到清朝建立,传到刘荩臣的儿子刘孔昭,后面的记载就断了。

刘伯温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钙片什么牌子好?儿童钙片和老年钙片我都需要。
1个回答2024-06-03 06:19
选好点的钙片品牌当然就是十大品牌的比较有保障的,就看个人适合哪个牌子的了,钙片的十大品牌我就看过的,是在十大品牌网买购上面看到的,钙尔奇Caltrate,盖中盖,乐力,安利纽崔莱,三精Sanchine等这些就是十大品牌的,反正品牌的东西都挺好的,你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到上面去参考下啊,品牌的信息多了解些还是有帮助的

 
格林童话买谁翻译得比较好?
1个回答2024-06-03 06:19
问出版社的话,格林的推译林的老版。安徒生的选集里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老版图文都很精致,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民文学的也是个选择。问译者的话,格林一一杨能武,安徒生一一叶君健。有些枯燥真心不是翻译的问题,格林本身就有这个倾向。叶老的文字很美。
关于智慧的谚语
1个回答2024-06-03 06:19
智慧的中国谚语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军事的中国谚语


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一根草搓不成索,一根篾编不成箩。

◆一根木头难成排,一根稻草难捆柴。

◆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丝线扯断难。

◆一只脚难走路,一个人难成户。

◆一只蜂酿不成蜜,一颗米熬不成粥。

◆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三懒一勤,想勤不得勤。

◆千树连根,十指连心。

◆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齐心家不散。

◆兄弟协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会说难抵两口,会做难抵两手。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助人要及时,帮人要诚心。

◆邻居失火,不救自危。

◆兵不离队,鸟不离群。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单筷难挟菜,独翅难飞天。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

◆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

◆家不和,外人欺。

◆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
阜宁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6-03 06:18
历史沿革

县治阜城镇古名黄浦,隋以前为射阳湖入海口,宋嘉定年间于射阳河轭湾处建真武庙,得名庙湾,明处时产盐称庙湾盐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为防倭患,垒土筑城,称庙湾镇,立县后称阜宁城,民国时称城厢镇,民主建政后称阜城镇。

古阜宁境域,数度“陵谷互易,沧桑改观。”大海夺田时,“怒潮啸涌,百里为墟”,陆地遂成浅水湾。海潮东退,水湾又成陆地。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东退,海岸线始长期稳定在北沙、羊寨、施庄一线。此后,沧海变桑田,海岸线逐渐东移。黄河夺淮后,黄水夹带大量泥沙于河口附近沉积,“淤垫日远,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县时,海岸线已东移90公里。

古阜宁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动。春秋战国时,阜宁境域是吴国的辖地,吴亡属越,越亡属楚。西汉时属古射阳、盐渎县,晋属山阳、左乡、盐城县。此后,历朝属山阳、盐城县。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阳县东境马逻、羊寨等图,盐城北境仁义、长乐诸里,合场灶及海滩新涨之地设县,名阜宁县,属淮安府。彼时阜宁地域广阔,东临黄海,西以苏嘴与山阳相连,南至草堰河与盐城接壤,北以云梯关与安东毗邻,总面积5766.75平方公里。

民国初年,隶江苏省淮扬道。民国 21 年 (1932 年 ) 隶江苏省第十督察区。

民国 29 年 (1940 年 10 月 10 日 ) ,建立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隶淮海区。民国 30 年 (1941) 隶盐阜区 (1941 年 9 月 1 日,盐阜区行政公署在阜宁县陈集成立 ) 。同年 6 月 3 日,析县境西南部苏嘴、大冲、条黄等 6 乡,与淮安、涟水各 2 个乡建立淮 ( 淮安 ) 、涟 ( 涟水 ) 、阜 ( 阜宁 ) 边区,隶属淮安县;同年 9 月,析县境东北部 2 、 3 、 6 、 12 区建立阜东县;析北部 11 区和 8 区部分建立涟 ( 涟水 ) 、灌 ( 灌云 ) 、阜 ( 阜宁 ) 边区,后改为潮南县,于 1942 年改为滨海县。民国 31 年 (1942 年 5 月 ) ,析县境东南部射阳河以南,串场河以东的 6 、 9 区及 7 区、 12 区各一部分建立射阳县。民国 34 年 (1945 年 ) ,隶盐阜分区;同年 12 月,隶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隶盐城行政区。 1983 年隶盐城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