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的主旨

登泰山记主旨是什么呢?
1个回答2024-03-12 09:58

登泰山记主旨:

文章记叙了作者在农历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本文渲染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是为了衬托登山观日出的游兴之浓。

登泰山记的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3、此东海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

二、后置定语

1、至于泰安(介词结构后置)

三、省略句

1、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3、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4、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5、复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旨在说明什么
5个回答2022-10-14 22:50
站得高看的远,说明东山高,但是泰山更高
登幽州台歌的主旨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6 14:35

  《登幽州台歌》描写作者登楼远眺时的场景,作者在面对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巨大的时候,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悲愤之情。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赏析

  诗的前两句是作者在感叹人生短暂,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这种感叹既可以引出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也可以引发加倍努力奋斗的志气。而后两句是诗人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但是却没有地方施展才能的呐喊,一种悲壮之感油然而生。

  整首诗语言奔放,十分具有感染力。虽然这首诗是陈子昂的个人感伤之作,但是它的客观意义却远远超越了他自身以至他所处的时代的范围。

登幽州台歌的主旨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3 14:59
《登幽州台歌》主旨是借登台远望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哀叹,也可引申为不因感到人生短暂而消沉颓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无限的积极意义;《登幽州台歌》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登幽州台歌》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登泰山记】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02 02:51
  泰山,位于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奇观,古往今来不知吸引了多少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不知激励了多少有志登攀的人.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很值得一读.在他的笔下,日观峰那雄浑的气势,泰山日出时那壮美而又柔和的色彩,作者那顶风冒雪的动人经历,得到了形象而准确的描摹,生动而细密的表述.因此,无论是构思还是文笔,它都是无愧于前人而对来者又有所启发的一篇杰作.
  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用移步换形之法,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本文题目名为《登泰山记》而不用一般的“游泰山启巧漏记”,就意在表明,他着重写的是“登览”.事实上也是这样,作宽团者就是按登览这条主线移步换形,组成四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而悄烂在这幅山水长卷中又以日观峰为主体,从而使整个长篇主从相属,高下相倾,远近相配,色彩相隔,引人入胜.
  姚鼐先生富有诗意,因而他的诗意在艰难中,不像我们在浮薄中.他是用他的足来丈量、来体会在绘画上我们所能够见到的中国传统的山水,他绝不像我们人为显示意识层的艰难意识而在家里挂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山行图”.在那个漫天风雪的时候,他与自然周旋着,在漫漫长途中,他快乐着,他也知道他的面前有可能要被风雪所吞没,但他还是从艰难中走出来.就我看来,只有这样方能领会泰山的美.
  一个人只有亲身体验,亲身去观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美.这是我对登泰山记的感悟.
登泰山想到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20:03
笃定泰山 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安如泰山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版,不可动摇.
不识权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恩重泰山 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鸿毛泰山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人心齐,泰山移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泰山压顶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开讲啦中登泰山的哪1位
1个回答2024-02-18 19:22
可以问度娘的,是陈州。
登泰山的名人都有谁?
1个回答2024-03-18 00:12

历代帝王对泰山都非常尊崇。相传,古时有七十二代君主都是在泰山上会诸候,定大位。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登泰山封禅后,秦二世胡亥、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章帝刘达、安帝刘户、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等都曾登上泰山进行过封禅。其中汉武帝登山七次,清高宗弘历登山六次。

泰山不但为历代封建帝王尊重,也为文人骚客所敬仰。春秋的孔子、魏时的曹植、汉时司马迁、晋朝陆机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赞颂泰山的诗文。历代文人称赞泰山的诗词歌赋约一千余篇,石刻碑记随处可见。

杜甫最有名的 望岳 就是登临泰山而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呢?杨朔的散文 写泰山挑夫的文章 也很有名。

登泰山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29 17:30

登泰山主要讲的就是在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攀登泰山,以求得来年的平安

登泰山而小天下上一句
1个回答2024-03-03 09:38
楼上的有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