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儿歌秋天真美丽儿歌

小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有哪些教案
1个回答2024-02-14 03:16
1、知识目标:通过文学活动、科学活动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变化,认型凯识“菊花”、“一串红”等花卉,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通过科学拍耐活动、美术活动、韵律、歌唱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卜贺唤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大带小”的远足活动,走进大自然,带领幼儿寻找秋天的变化,培养幼儿爱秋天、爱大自然的情感。
托班游戏教案美丽的秋天
1个回答2024-02-16 23:59
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尝试仿编散文诗,萌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让幼儿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句和意境,尝试合作绘画。
3、陶冶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1、课件、散文诗磁带、《秋天多么美丽》歌曲磁带、录音机。
2、彩笔、图画纸。
3、幼儿用书第5册第1页。
活动重点请幼儿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句和意境。
活动过程一、从歌曲入手引出秋天的话题,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1、随歌曲《秋天多么美丽》入场。
师:秋天秋天真美丽,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吗?
2、谈话:秋天多么美,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秋天的散文诗,题目是"美丽的秋天" 。小朋友们真能干,还认识字呢,那书中又藏着哪些秋天的美丽景色呢?
二、演示《美丽的秋天》课件请幼儿欣赏,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物。
师:秋天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幼:天空很蓝很蓝,白云雪白雪白的。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秋风吹过,树叶飘落下来像什么?
幼:树叶飘落下来像一把把小伞,像一朵朵小黄花,像一架架小飞机,像一只只小蝴蝶……。
师:我们再下后看,看看秋天的果园是什么样的?
幼:秋天的时候水果丰收了,这里全都是小朋友最喜欢吃的水果。
师:哇,这是什么地方呀?是金色的田野。
幼:秋天到了,稻子都成熟了, 农民伯伯要赶快把稻子收回家了。
师:那金色的田野里还有哪些农作物呢?我们来看看。
女生为什么要用美丽的秋做网名
1个回答2024-02-05 19:46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悲伤的季节,用秋坐网名还是美丽的那说明她是个有故事的人,还是个悲伤的故事,在故事里他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尝到了离别的痛,这就是美丽的秋········
美丽的秋天
1个回答2024-02-17 00:00
秋姑娘带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美丽的世界,让我们跟着秋姑娘去寻找秋天吧!
秋姑娘在田野上轻描淡抹。你瞧,高粱红了,它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像给高粱地铺上了红地毯。棉花白了,洁白如雪,美丽极了!
秋姑娘又来到花园,重重地抹上了几笔,顿时,桂花露出了四片小花瓣,像天上一颗颗闪耀的星星,闪闪发光。菊花变得七彩斑斓,芬芳扑鼻。你瞧,赏花的人们都笑得合不拢嘴。
秋姑娘飘进了果园,石榴露出了红红的牙齿,正向它微笑。沉甸甸的葡萄一串串的挂在蓬子底下,有紫红的、淡绿的、白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秋天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我爱美丽的秋天!
看到美丽的秋天我会想到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14 06:40
金秋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收秋中、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意浓浓、秋兰飘香、春去秋来、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叠翠流金、层林尽染、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秋收冬藏、春华秋实、橙黄橘绿、金风飒飒、霜天红叶。
美丽的秋天怎么写?
1个回答2022-06-06 15:41
SADADAA
秋天真美丽
1个回答2024-03-16 01:56
这几段话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秋天瓜果飘香的景象生动的展现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大班语言教案:美丽的秋天
1个回答2023-12-13 21:51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教案:美丽的秋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语言教案:美丽的秋天1

   设计思路:

  秋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它有着非常鲜明的季节特征和可供学生探索研究的资源。如那千姿百态的菊花,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柿子,金黄的稻田,雪白的棉田,五颜六色的山野等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秋天产生无限的兴趣和爱。正是《纲要》中所要求的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随机引导方法,让他们在游戏和观察等活动中感受散文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散文诗《美丽的秋天》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比喻等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秋景画。这幅画契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不仅能结合孩子们的生活,也能引发他们展开联想,同时可以陶冶性情,激发他们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我预设了本活动散文诗欣赏《美丽的秋天》。为了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和收获,我用歌曲《小树叶》导入主题,并通过游戏开火车乘坐"红叶号"——说说我眼中的秋天,听录音《美丽的秋天》——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朗读诗歌——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及意境美,创作《秋天》作品——围绕作品展开联想与想象续编诗歌。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作品的美,丰富对秋天的认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便是一个活动的开始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活动围绕目标展开。结合散文诗的内容及学生的年里特点,设定了一下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2、愿意把观察发现的事物与同伴交流分享,体会彼此分享的快乐。

  3、倾听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优美的语句和意境。

  4、尝试合作作画,围绕作品展开联想与想象,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重点:

  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我把"带孩子快乐的去观察秋天的美景和倾听诗歌的语言美"作为活动的重点,把"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和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作为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秋天的美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我做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课前让家长带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体会秋天的特征。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秋天的菜园、果园、树林、田野等图片,歌曲《小树叶》、散文《美丽的秋天》录音带,油画棒等。

   活动方法:

  为了完成活动目标,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

  1、游戏法: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谈话法: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理解散文的内容。

  3、欣赏发:通过倾听、朗读等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及秋景的美。

   活动流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活动,我设计了一下环节。

  一、主题导向

  以歌曲《小树叶》入场,导入秋天的话题,初步感受秋天的特征。

  提问:刚才歌曲里说的是什么季节的树叶?你知道秋天还有呢写美丽的景象吗?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美丽的秋天》图片让生欣赏,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

  师:有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笔画笔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秋天的图画",你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几样宝(眼、耳、口、心)都带齐了吗?

  会学习的会带上自己的眼睛—仔细看;带上自己的耳朵—认真听;带上自己的口—大声说;更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了,老师带你们出发了。

  随音乐《开火车》活动开始,音乐结束后学生问开哪里?

  师:去野看看秋天的天空(随机播放图片),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天空很蓝很蓝,白云那雪白雪白或天空格外高,白云格外白)

  师:随音乐去看看秋天的果园是什么样的?(水果丰收了,圆圆的苹果笑红了眼,黄澄澄的柿子像金色的灯笼挂满了树枝)

  师:看看秋天的花园是怎么样的?(各种姿态的菊花开放了)

  师:去看看秋天的菜园是什么样的?(西红柿红红的,辣椒弯弯的……)

  师:哇!这是什么地方呀?(是金色的田野)秋天稻谷成熟了,稻田一片金黄,棉田一片雪白,秋天山野是五彩缤纷的,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三、交流分享

  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

  2、秋天你最想干什么。

  四、欣赏散文诗《美丽的秋天》,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通过观察果园、菜园、棉田、花园等图片,你觉得秋天美不美?这些美景都是秋姑娘送给大自然的礼物。今天秋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散文诗《美丽的秋天》,让我们听听散文诗里说了些什么?

  1、放录音《美丽的秋天》

  师:你听到了什么?(讨论)

  2、提出问题再次欣赏散文

  师:秋风对着大树轻轻一吹,书树叶怎么样了?(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

  秋风对着果园轻轻一吹,果园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圆圆的苹果香小朋友的笑脸;黄澄澄的柿子像金黄的灯笼挂满了枝头)

  秋风对着田野轻轻一吹,田野发生了什么变化?(稻田一片金黄……)

  五、师生有感情的朗读散文《美丽的秋天》,体会散文的语言美美没在那里,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有特点的句式结构,如"秋天的……格外好看。"

  提出问题

  1、你最欢散文中的那句话,说说看。如:

  我最喜欢秋风吹过,树叶像一架架飞机在空中飞翔;像一把把小花伞在空中降落;像一只只风筝……等等。

  谁还能用"……像……"说一句话呢?

  2学习用"……格外……"说话。

  六、创作作品《美丽的秋天》

  1、让学生自由组合尝试合作绘画,用创造性地表现手法展现美丽的秋天。

  2、展示作品自述作品情景之美,并把自己喜欢的作品续编成散文诗。

  3、教师点评 总结。

  你们创作的作品把秋天打扮的五彩缤纷的,太美了,画出了一幅丰收的、果实累累的、色彩斑斓的美景。现在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感受美丽的秋天。

  设计意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能够画出相应的画面,帮助学生建立语言与画面的联系。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幼儿注意听,大胆表达。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在导入后,提问:“你们见到的秋天是怎样的?谁能用好听的句子说一说?”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认真倾听。借助图片,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 提供自己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敢说。这节课让幼儿体会了语言美,达到会用优美语言的目的,这节课下来,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说话有点啰嗦,语言不够精炼,以后我一定多注意语言的精炼,多积累精炼、优美的词语。后面的游戏时间也有点仓促。

大班语言教案:美丽的秋天2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童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加深对作品的体会和理解。散文诗《美丽的秋天》运用简洁、明快的'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美丽的秋景图。这幅秋景图正好契合的幼儿的心理,不仅能使幼儿结合生活引发无尽的联想,同时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情,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充分理解散文诗的内容,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体验秋天的美,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丰富词汇:分外好看、黄澄澄的。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充分理解散文诗内容。

   活动准备

  秋天美景图片:花园、田园、果园和优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用优美如诗的语言导入。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酸酸甜甜的果实挂满了枝头,金黄的稻田里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这一切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今天,老师就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美丽的秋天》。

  2.尝试描述秋天,激发对语言运用的兴趣。

  (1)提问:你们见到的秋天是怎样的?谁能用好听的句子说一说?

  (2)老师也很喜欢秋天的美景,我都把它拍下来了,你们想看吗?

  3.逐一播放花园、果园、田园的图片。

  (1)提问:你们能用好听的词句形容这些景物吗?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景物都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吗?

  4.教师朗读散文诗“美丽的秋天”,体会作品的语言美。

  提问:请你们闭上眼睛听,散文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用多种教学方式朗读散文诗,比如:播放优美的音乐,图片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幼儿对散文诗内容的熟悉和理解。

  5.游戏

  幼儿带上秋天景物的头饰,让“景物”找自己的家(花园、果园、田园)。

  6.自然结束活动。

  老师:你们喜欢秋天的美景吗?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到外面欣赏这美丽的秋景吧!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幼儿注意听,大胆表达。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在导入后,提问:“你们见到的秋天是怎样的?谁能用好听的句子说一说?”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认真倾听。借助图片,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己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敢说。这节课让幼儿体会了语言美,达到会用优美语言的目的,这节课下来,我觉得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说话有点啰嗦,语言不够精炼,以后我一定多注意语言的精炼,多积累精炼、优美的词语。后面的游戏时间也有点仓促。

中秋班会内容
1个回答2024-02-15 08:47
  中秋主题班会
  2004-10-11 作者(来源):徐业士
  了解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中秋传说吴刚折桂。

  中秋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教育过程: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相传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统治,有志之士皆思起义抗元, 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一计策散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月饼因而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


  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班会内容
1个回答2024-02-11 00:22
  中秋主题班会

  2004-10-11作者(来源):徐业士

  了解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



  中秋传说嫦娥奔月。



  中秋传说吴刚折桂。



  中秋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教育过程: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相传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统治,有志之士皆思起义抗元,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一计策散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月饼因而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





  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