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争的哲理名言

要一篇蕴含怎样看待竞争的简短的哲理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5:29
故事1:一只野狗在追一只小兔子,野狗使劲追,小兔子使劲跑,但最终野狗也没追上小兔子。 小兔子回到家,对其母说:“今天有一只野狗追我。” 母兔问:“追上了吗?”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着很多的竞争,承受着很多压力,想在竞争中生存,你就得有一种比别人更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能够承受着更大压力。这样才可能有机会保命,才可能有机会出击……故事2: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故事3:在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当黎明的曙光刚刚划破夜空,一只羚羊从梦中猛然惊醒。 “赶快跑!”它想,“如果慢了,就可能被狮子吃掉!”于是,起身就跑,向着太阳飞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来的同时,一只狮子也惊醒了。 “赶快跑!”它想,“如果慢了,就可能会被饿死!”于是,起身就跑,也向着太阳飞奔而去。 一个是兽中之王,一个是食草的羚羊,等级差异,实力悬殊,但面临着的是同一个问题:为生存而竞争!故事4:英国某空调公司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一天,总经理理查尔斯·史考勃走进工厂,问一位工人说:“请问,你们这一班今天制造了几部空调?”“6部。”工人答道。总经理没再说话,只是拿了一支粉笔在地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转身离开车间。夜班工人接班时,看到那个“6”字,明白了老总的用意,交班时就把地板上的“6”改写成“7”字。日班工人接班时当然看到了那个很大的“7”字,于是他们决定给夜班工人点颜色看看,发奋抓紧干活,下班时,又把地板上的“7”字改成了颇具示威性的特大的“10”字。不久,空调公司顿现生机,重振雄风。 学营销:这个公司成功的奥秘在于总经理善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主动工作、乐于竞争。其实,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把乐趣还给员工,员工将还给你一座银山、一座金矿。 故事5:一只青蛙看着自己的老鼠邻居很不顺眼,总想找个机会教训教训它。 一天,青蛙见到老鼠,劝它到水里玩。老鼠不敢,青蛙说有办法保证它的安全,用一根蝇子把它们连在一起,老鼠终于同意一试。 下了水,青蛙大显神威,它时而游得飞快,时而潜到水底,把老鼠折腾得死去活来。老鼠最后被灌了一肚子水,泡胀了飘浮在水面上。 空中飞过的鹞子正在寻找食物,发现了漂浮的老鼠,就一把抓了起来,相连的绳子把青蛙也带了起来。吃掉老鼠后,意犹未尽的鹞子把嘴又伸向青蛙。 在被鹞子吃掉之前,青蛙后悔地说:没想到把自己也给害了。 )
为什么会发生意识形态这么哲学的战争?比如冷战,意识形态有那么重要吗?
1个回答2024-02-24 23:44
当然重要。
打个通俗比方。
你要炒股票,但你家人想投资开店,两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结果吵起来,甚至打起来,这就是意识形态差距。
为什么会有战争 请用哲学远离来解释
1个回答2023-10-23 14:25
欲我所求,欲我所不求,求者尽逗弊斗力为之,不求者冷静看之。战争就像你对于一样东西的渴望,你要有多想得到,就有多大魄力。可能山磨别人觉得你吃饱了 ,o(︶︿︶)o 唉,卜源但是人是自私的,自己觉得好就OK啦
问一个哲学问题 三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4:39
唯物三个终极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终极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后三者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三个终极问题,
也有其他类似的问题,看看这个寓言中的三个问题
托尔斯泰写的小寓言,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
1 什么人最重要?
2 什么事最重要?
3 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就这三个问题,举朝大臣,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
他很苦闷。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
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
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来了。
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
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
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
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
1 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
2 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
3 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解决了
哲学小故事及其哲理
1个回答2024-01-19 08:02
曾经很多次的想过自由这个问题 非常想做个自由的人 经历长时间的思考得出了一个近似可笑且肯定的答案

以前想法律是一个禁锢 它不能让人自由 因为它限制人的行为 后来知道自由不是没有道德 没有良心 只是逾越道德底线的时候才会触碰到它 因此它不是禁锢自由的砝码 那人应该是自由的了 可是不是 生存就要上班工作 于是工作又是禁锢 我找到了不要上班就能生存的方式 有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 那么我应该是自由的了 离自由更近一步了 这个时候我发现时间是禁锢 物质是禁锢 思想是禁锢 甚至连人必须吃饭都是一种禁锢

天啊 我怎么生存在牢笼里 我要的是自由啊 怎么自由离我越来越远了



那自由究竟离的远了还是近了 全看自己的心态 心境



那究竟什么是自由那 心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可以身不出房门 却神游太空 我可以与富贵不奉侃侃而谈 与贫贱不辱谈笑风声 自由不是没有禁锢 而是决定禁锢你的是什么 百分之百的自由是没有的 因为世界不属于自己 百分之百的自由是有的 因为心境属于你 心境如果不自由就连你想自由的想法都是禁锢



自由不是每个人都有 最究竟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心态 心境



原创
人生哲理和哲理故事的区别?
1个回答2024-02-29 02:38

人生哲理是人们的生活中蕴含的哲学道理,哲理故事是更加完美的人生哲理。

哲学家的儿子和哲学家的那个故事多少人知道
1个回答2024-02-15 21:06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人的偶像。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她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对!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 女人的父亲冷冷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此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哲学家死之前终于明白,聪明的狐狸为什么常常落不到好下场了,因为他们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不同
1个回答2024-02-12 06:56

感兴复趣的话可以读一下制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其中《三方思想情势简表》一篇,非常适合初学者大致了解东西方哲学的不同。

图片不清晰,单独打开了看

具体的不同读《西方哲学之情势》及《中国哲学之情势》

我这有PDF版,可给你发过去

法家哲学的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1个回答2024-02-03 20:01

法家哲学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在韩非子之前 一般说来荀子的思想已经充满了法治的精神 荀子可以说是儒与法的过渡性人物 唯其说仍保留对人性得以礼乐教化而于品德上有自我超升的可能性 并且推尊周孔 尚贤贵民 因之不能严格称其为法家人物。
早期法家代表人物有李俚 吴起 商鞅 申不害 慎到。李俚根据当时各国法律编著《法经》 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法典。吴起善用兵 重视明法审令与耕战之策 较李俚更进一步。商鞅在秦变法 强调并推扩法律至上的观念 以重刑止罪 及坚守平等原则 行之有年 秦国大治 奠定秦国未来一统天下的富强基础 并且建立了法的超越性及普遍性。申不害以综核名实与言术著称 认为这是君主御用群臣 谋求政绩的重要统治方法。而慎到是由道入法的关键人物 他的主要观点在因循与重势 也就是说明因人之情 循人之欲与君主统治权力赖以行使的威势在法治体系中的决定性地位。 1.“定分”、“立禁”体现的权利保护思想。初步接触到了国家与法律是适应保护私有制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一唯物主义的命题。” 2.“缘法而治”的法律工具论。商鞅以重法著称,他极力主张以“法”代“礼”,反复告诫国君“不可须臾忘于法”。 3.“刑无等级”、“不赦不宥”的法律适用平等思想。 在商鞅的“法治”思想中,还有“以刑去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