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注音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朓怎么读
1个回答2022-09-10 06:12
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朓 tiǎo (tiao三声)
本义:古书上指农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个题目的含义
1个回答2023-02-08 19:36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即宣州谢朓楼是一个地方,饯别是送别,校书是官职,叔云是指他写诗赠与的人,即李云
谢脁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05 18:47

谢朓(tiǎo)(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伏态(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野喊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颂厅野中,时年36岁。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谢朓所建宣城谢朓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登鹳雀楼全诗注音
1个回答2023-04-11 22:43
宋代王之涣。
登鹳雀楼全诗注音
1个回答2024-02-27 03:44

登鹳雀楼拼音版: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zuò zhě:wánɡ zhī huàn

作者:王之涣 

bái rì yī shān jìn

白日依山尽,

huánɡ hé rù hǎi liú 

黄河入海流。

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 

欲穷千里目,

ɡènɡs hànɡ yì cénɡ lóu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译文大概: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词句注释:

⑴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⑶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⑷更:再。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登鹳雀楼全诗注音
1个回答2024-03-09 07:36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

【拼音】:bái rì yī shān jìn ,

黄河入海流。

【拼音】: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

欲穷千里目,

【拼音】: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

更上一层楼。

【拼音】: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1、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登鹳雀楼全诗注音
1个回答2024-03-10 21:48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

【拼音】:bái rì yī shān jìn ,

黄河入海流。

【拼音】: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

欲穷千里目,

【拼音】: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

更上一层楼。

【拼音】: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1、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2、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历史上有名的谢眺楼位于什么省李白曾经登临赋诗写下了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等著名
1个回答2024-01-03 13:04

谢朓楼,是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一座著名楼阁。

南北朝时,门阀名士,陈郡谢氏的谢朓担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阳山修建一楼,称“高斋”。《宣城县志》记载:谢朓“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

唐代时,为纪念谢朓,因而重建此楼,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称北望楼,或作北楼。人称谢朓楼、谢公楼。大诗人李白路过谢朓楼时,写作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并在诗中称赞谢朓“中间小谢又清发”。从此谢朓楼知名天下。

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宣州刺史独孤霖改建此楼,改称叠嶂楼。明嘉靖时宁国府知府方逢时重修,复称高斋楼。清康熙时,知府许廷式重修,称古北楼。光绪时,知府鲁一员再次重修,题二匾额,一曰叠嶂楼,另曰谢朓楼。

谢朓楼

谢朓的谢脁简介
1个回答2024-02-13 03:55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南朝诗人,号称小谢,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谢朓出身门阀,官至太守、中书郎、尚书吏部郎,被诬陷下狱而卒。南齐时,谢朓是最著名的诗人,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灵运合称大谢、小谢,作品以山水诗见称,诗风清俊从容,细腻工巧,特别注重声律,善用对句,开拓风景描写的空间,擅长营造平远构图,富于诗情画意;在风格与形式上,都与后来唐诗有相似之处,为唐代李白最敬仰和赞赏的古代诗人。历代宣城重建谢朓楼,以作纪念。
谢朓出身名门贵族,与山橘亩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同为陈郡谢氏一族,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姊妹,祖父谢述,为宋初宰相刘义康的亲信重臣;父亲谢纬,官伍铅至散骑侍郎,谢朓的母亲则是刘宋的长城公主。谢朓世代高逗森门甲族,故以甲族资格的太尉行参军为起家官。

谢朓的谢脁简介
1个回答2024-03-16 17:23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南朝诗人,号称小谢,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谢宣城”之称。谢朓出身门阀,官至太守、中书郎、尚书吏部郎,被诬陷下狱而卒。南齐时,谢朓是最著名的诗人,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灵运合称大谢、小谢,作品以山水诗见称,诗风清俊从容,细腻工巧,特别注重声律,善用对句,开拓风景描写的空间,擅长营造平远构图,富于诗情画意;在风格与形式上,都与后来唐诗有相似之处,为唐代李白最敬仰和赞赏的古代诗人。历代宣城重建谢朓楼,以作纪念。
谢朓出身名门贵族,与山橘亩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同为陈郡谢氏一族,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姊妹,祖父谢述,为宋初宰相刘义康的亲信重臣;父亲谢纬,官伍铅至散骑侍郎,谢朓的母亲则是刘宋的长城公主。谢朓世代高逗森门甲族,故以甲族资格的太尉行参军为起家官。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