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的策略

分离焦虑的对策
1个回答2024-01-14 20:29

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度过入园焦虑期,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的教育尽快开展,新入园教育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家园配合,加强小班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步入较正规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师幼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在孩子入园前,父母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来,熟悉其周围环境和教师,经常把孩子带到幼儿园来看看,谈谈,玩玩,让他们观察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的游戏活动等,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孩子玩,让教师抱一抱,亲一亲,让孩子熟悉新的声音,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及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入园后,老师要主动、热情接待新入园的孩子,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问一问,叫一叫孩子的乳名,表示最喜欢他,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总之,教师要用一颗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支持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可亲可爱。
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如:吃、喝、拉、撒。正因为如此,才使孩子逐渐地产生依恋父母的情感,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他们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不是一个样样都不会的“小宝宝”了。
此外,幼儿园要与家庭进行密切地联系,才能了解幼儿的个性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这就要求幼儿园重视家访,家访可以消除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教师也可以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更便于以后因人施教。作为家长也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总之,妥善解决幼儿入园问题,不仅可以使小班幼儿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也能使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在新环境中稳定向前发展。
(2)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
既然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所受的教育与环境各异,以至于他们的分离焦虑之表现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也应该根据幼儿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如:暴躁型的孩子,我们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他急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要急,可把他撇在一边,拿几样玩具给他,待他平静下来之后则用亲切的语言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又如:波动型的孩子重要的是让其有事干,老师要不停地给他新的刺激,让他参加不同的游戏活动,以保持他对新的环境的好奇心、新鲜感。
(3)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运用文学作品和文艺形式陶冶心情,树立榜样。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孩子们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这种方法对波动型的孩子最为有效。
文学艺术是最富有感染力,又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艺术作品欣赏和文艺表演会使幼儿从中得到启发和陶冶,如: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诗歌《幼儿园里朋友多》、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等,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让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常言道:“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孩子,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正面教育哭闹的孩子要向不哭的乖孩子学习。有些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停止哭声,这时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分离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怎样尽量让孩子较快地稳定情绪、消除焦虑愉快地上幼儿园呢?《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针对幼儿发育迅速但还未完善的生理特点,天真纯洁但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活动特点等,我们更应该将幼儿健康教育置于幼儿园工作的首位,强调“身心并重”。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小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1个回答2024-02-16 17:20

小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如下:

一、小班分离焦虑的原因

1、家庭的因素。

(1)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形成了很严重的溺爱形式。

(2)家长的教养方式决定着幼儿能否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式。

2、幼儿自身的因素。

(1)目前幼儿新入园存在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

(2)各自的个性特征是造成孩子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班分离焦虑的对策

1、针对家长的策略建议。

(1)提早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准备有心理上的准备和孩子所具备的能力。

(2)创立一个舒适欢快的氛围,为幼儿创造一个舒适欢快的气氛,作者建议不管是父母或者祖辈不要去询问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好不好,而要和孩子交流愉快的事情。

(3)父母本身存在分离焦虑,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时刻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这就阻碍了幼儿进入正常地幼儿园生活。

2、针对教师的策略建议。

(1)创建安全而温馨的环境,班级的环境布置间接地给了幼儿内心情感的感受,幼儿园要尽量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从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2)组织有趣的游戏,游戏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的,也可以分散孩子的焦虑情绪。

(3)采用梯度入园的方式,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可以通过梯度入园的方式来减缓幼儿的分离焦虑。

孩子分离焦虑应对策略
1个回答2023-12-08 16:14

孩子的分离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问题,通常发生在1岁到5岁的幼儿期,这时孩子离开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时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表现出哭闹、担忧等行为。如何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个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情况来制定适当的应对策略。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孩子的分离焦虑主要是因为分离会让孩子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认为离开父母是正常的、自然的。
🌟慢慢适应离开
当孩子需要离开时,首先要保持镇静,并告诉孩子离开的时间和具体情况。在孩子离开前,可以适当设置分离准备环节,比如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给孩子听,或者聊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缓慢地让孩子适应分离的想法。
👪借助安全的陪伴人
孩子离开父母时,可以让安全的陪伴人陪伴在孩子身边,比如亲戚、朋友、保姆等。这些人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让孩子感到还是被关心的。
👦逐渐让孩子独立
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应该逐渐让孩子独立,让孩子慢慢地适应离开父母并独立生活的情况。孩子应该学习如何独自承担小事,如穿衣、洗脸、洗手等,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亲戚家叙说和玩耍,逐渐建立起孩子独立的自理能力。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分离焦虑非常严重,需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如儿童心理医生、咨询师等。他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方面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应对焦虑的生活策略
2个回答2023-04-04 01:11
因为焦虑的生活策略就是一定要开开心心的,心态一定要放平。
小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1个回答2023-11-30 23:04

小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如下:

一、小班分离焦虑的原因

1、家庭的因素。

(1)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形成了很严重的溺爱形式。

(2)家长的教养方式决定着幼儿能否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式。

2、幼儿自身的因素。

(1)目前幼儿新入园存在最普遍的问题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欠缺。

(2)各自的个性特征是造成孩子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小班分离焦虑的对策

1、针对家长的策略建议。

(1)提早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准备有心理上的准备和孩子所具备的能力。

(2)创立一个舒适欢快的氛围,为幼儿创造一个舒适欢快的气氛,作者建议不管是父母或者祖辈不要去询问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好不好,而要和孩子交流愉快的事情。

(3)父母本身存在分离焦虑,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时刻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这就阻碍了幼儿进入正常地幼儿园生活。

2、针对教师的策略建议。

(1)创建安全而温馨的环境,班级的环境布置间接地给了幼儿内心情感的感受,幼儿园要尽量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从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

(2)组织有趣的游戏,游戏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的,也可以分散孩子的焦虑情绪。

(3)采用梯度入园的方式,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可以通过梯度入园的方式来减缓幼儿的分离焦虑。

如何处理孩子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1-31 20:12
孩子喜欢和你亲近,你是不是为此和高兴呢?但是他若是一步离不开你,整天黏着你,那可不是一件乐事,他可能被分离焦虑困扰。对此,妈妈应该如何是好?
·为什么会发生分离焦虑症?
大约在孩子六个月的时候,他们开始意识到你和他是独立的两个个体,这意味着是你可以暂时离开他。他现在还能“具象思维”,即使他们见不到你也能够在脑海中出现你的图像。换句话说就是,不再是眼不见心不烦(这就是为什么他会突然爱上躲猫猫的游戏)。 随着孩子开始学习走路了,他拥有了独立的强大驱动力,但他仍然需要你持续不断的支持,因此他会担心你会在什么时候放弃他。
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这一整个阶段都常哭闹,有的孩子却能顺利渡过。不管原因是什么,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他们最终都会顺利渡过分离焦虑阶段。至于具体的时间,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最困难的时期大概是18个月至两岁半期间,到孩子三岁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就能很好地摆脱分离焦虑,与此同时,这里有一些提示和技巧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摆脱分离焦虑。
·要做什么呢?
1.当你离开的时候和孩子挥挥手
这是一个很简单但常常被很多家长忽视的方法,由于担心孩子会哭闹而悄悄溜出去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安,也许你不用看到孩子哭闹了,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种行为会加重他们的分离焦虑症。如果你的孩子认为你随时都有可能消失,那么他们就不会让你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夜间分离。
2.帮助孩子预见未来
虽然孩子的沟通能力可能因为他的词汇量受到一定的局限,但他能理解你在讲什么,所以在你走之前跟孩子讲述这件事,确保孩子知道你要去哪里,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许你还可以再多告诉他一些细节,比如谁会替你来照顾他,他可以做哪些值得期待的事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热情,当他对你离开后的活动感兴趣。你可以跟他讲“这件事情非常好玩对不对”,一般孩子都会因为你的引导而趋向于同意,同样他们也会因为你的安排感到安心。
儿童离别焦虑是怎么形成的
1个回答2024-02-10 02:58
指导意见:.遗传因素患有焦虑症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可高达50%这些都说明分离性焦虑症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2-10 12:55
很多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的,父母只能耐心的哄,等长大点就好了。
如何应对分离焦虑小学一年级
1个回答2024-02-18 17:30
时间长就好了,人总会有个适应的过程的,慢慢来吧。
如何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
1个回答2024-02-23 00:40

每个孩子和妈妈都迟早要面对送园的分离焦虑。能否正确的应对,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心理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对任何一个母亲,应当首先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而不是急于应对这种焦虑。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和母亲或者是悉心照顾他的人在一起,孩子没有办法自立,所以天生他就必须完全依赖身边的,也是本能让他必须紧紧跟随着能让他信任的人。这是人的本能,他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才能自如,在充满爱的环境才能开怀。任何事情的痛苦都莫大于分离。对我们成年人来说也会有许多我们很难承受的痛苦,而对孩子来说,分离是他最大的痛苦!

所以对于许多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开始哭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要为这点所迷惑,哭正常,但不能任由孩子一直哭,而忍着。我们要尽量减少孩子的这个痛苦,帮助孩子,要陪孩子一起度过他人生的第一个痛苦。

其次要做好一切准备分离的工作。不要期望孩子送园时不哭,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突然的一天就把他送园,然后宝宝在里面哭,妈妈在外面哭。这个做法是对孩子最残忍的,想想如果我们自己突然有一天被放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环境而我们又无法照顾自己,我们会是何等的无助?

无论你是准备1岁半还是3岁要把宝宝送园,都一定要做好准备迎接分离的一切工作。

1)至少提前半个月的时间,多陪孩子到幼儿园去玩,熟悉环境,特别是熟悉老师。如果能够熟悉将要送去的这个班级的老师就更好。现在很多幼儿园不让进去玩,这点是很不妥的,至少应该划出一个区域,可以让宝宝们先进去熟悉情况或者玩耍。其他省有的幼儿园甚至安排了第一周是需要家长陪同上课的,这个措施就非常人性化,在福州好像没有。

2)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吃饭,学会自己大小便,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会吃饭,宝宝就可以自行面对每次的饮食,保证基本的食品供给。学会与人交流很重要,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教宝宝遇到什么情况要怎么说,不要提醒说在幼儿园和老师怎么说,我们要把孩子的一些日常生活培养成习惯。比如,说谢谢,说您好,说对不起,饭前要洗手,吃饭的时候要耐心的等饭菜,等等。这样的宝宝在幼儿园也容易让老师喜欢,孩子才能更容易适应新环境。

3)尽量培养和宝宝幼儿园的作息相同的时间。吃点心时间,睡觉时间,基本和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般幼儿园都是9:30和下午的3:30左右时点心时间,11:30左右吃午饭,然后是午睡到大约2:30

4)给宝宝买一些幼儿园可能提供的玩具和书籍。这样宝宝在幼儿园碰到熟悉的物品,也更容易减少分离焦虑。

5)先做些短暂分离的练习。可以时不时把宝宝放在不是很经常在一起的,但彼此熟悉的亲戚朋友或者邻居家,半天或者一天时间,用很自然的方法,让宝宝面对不同的人和事。但是要适度,如果宝宝不喜欢,不要勉强,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先是半个小时,然后几个小时,然后半天,然后一天。不要着急。

再次,就是送园中要注意的事项了。一旦决定送园了,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当然必须把上面的几点都做足了才行,否则对宝宝就是一次非常痛苦的经历了。

送园中,为配合宝宝安全度过分离焦虑,我们要做到:

1)一定要反复强调,妈妈爱宝宝。(平时就要养成,说爱宝宝的习惯)一定要让宝宝觉得妈妈非常爱宝宝,正是因为非常爱宝宝,才送幼儿园。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宝宝是以为妈妈不爱自己,才送走的,心理是非常痛苦的,我们首先要打破宝宝的这个顾虑。

2)整个送园过程中,妈妈应该表现愉快而又坚决的神情。千万不要表现不舍得,表现很犹豫,甚至皱着眉头叹气。这会让宝宝很害怕,以为进幼儿园是件不好的事情是件可怕的事情。记住宝宝对妈妈的表情是非常敏感的。我要表现很开心很愉快,并表示妈妈为宝宝能上幼儿园了表示自豪。说再见的时候一定要态度坚决,不要拖泥带水,拉拉扯扯。要很坚决而愉快的和宝宝说再见,宝宝哭,我们也要笑着说再见!

3)绝对不要偷偷溜走。偷偷溜走,的确当时孩子不会哭,但是会让孩子更焦虑,以后更粘妈妈。因为孩子担心妈妈随时会溜掉。我们走的时候一定要郑重而开心的和宝宝说爱宝宝,和宝宝说再见。

4)去接园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问孩子在园里的情况。经常如此,会让孩子在园里很紧张自己的表现,很局促,不敢放松,幼儿园里不能开心玩,孩子就可能更不想去幼儿园了。

最后,充分化解分离焦虑,回家要让孩子放松,多多鼓励孩子。孩子回来后,如何与孩子谈论幼儿园是个很重要的工作,搞不好,就会让宝宝又拒绝上幼儿园了。

1)多说宝宝很优秀才在幼儿园,乖宝宝才会送幼儿园,好宝宝才能上幼儿园,大人爱的孩子才送园。多说这样的话,可以让宝宝以去园为自豪。多说为宝宝能上幼儿园而感到自豪,更爱宝宝的话。

2)不要问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强调哭的这个话题,谈话中完全忽略掉这个话题,大人之间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谈论这个。否则会错误的引导他,认为去园就要哭。

3)多谈谈幼儿园有趣的事情。比如***今天来了没有?老师今天穿什么衣服?中午有什么好吃的?中午做了什么梦?或者让宝宝自己谈。我们不要触及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或者学习情况。当然如果宝宝很爱谈,我们就要多谈啦。一般不要问,你今天表现怎么样?上课学了什么?有没有开小差,等等让人局促的问题。

总之,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时所有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应当做到准备充分,陪着孩子共同面对。相信大人宝宝共同努力很快就能渡过这一关的,让宝宝好好享受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时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