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幼儿歌曲

蚕是以什么计算的?比如“一个蚕”一只蚕”还是“一头蚕”?
2个回答2023-06-09 19:25
一条蚕

蚕是以条计算的
蚕蛹的幼虫和成虫分别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7-15 12:35
这个比较专业 幼虫从蚁蚕开始行前腔 慢慢会经历到5次退皮然后结茧化为蛾 结茧档衫前基本都算是悔樱它的幼虫 蛾是它的成虫
幼儿园蚕宝宝教案
1个回答2023-12-08 04:49

幼儿园蚕宝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们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特点,激发他们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责任感,通过亲手养育蚕宝宝,体验生命的成长。


3. 通过故事、歌曲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蚕宝宝、桑叶、纸盒等养育材料。


2. 与蚕宝宝相关的绘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准备一些用于课堂游戏的小道具。


三、教学流程:


1. 引导阶段:通过故事或视频,向孩子们介绍蚕宝宝和它的生长环境。让孩子们对蚕宝宝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观察阶段:让孩子们分组观察蚕宝宝,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结构,引导他们发现蚕宝宝的特点。教师在此阶段可以讲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3. 养育阶段:让每个小组领养几只蚕宝宝,并分配好桑叶和纸盒等养育材料。要求孩子们每天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亲手喂养它们。


4. 总结分享阶段: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养育蚕宝宝的经历和感受,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通过分享,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四、注意事项:


1. 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避免让他们接触到危险物品。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的观察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


3. 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以上就是幼儿园蚕宝宝教案的大致内容。通过这个教案,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生命的奇迹,体验养育生命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爱心。

蚕的小诗 蚕的一生都是宝
1个回答2024-02-10 18:21
蚕本身是可以吃的,结茧的时候炒着吃问道很好,而且有开胃的功能。 蚕砂也就是蚕的便便,是很好的肥料,当然也可以喂鱼,是很好的鱼食。 蚕茧不必说了,是丝绸。
蚕和蝉绕口令幼儿园
1个回答2023-10-12 14:10

蚕和蝉绕口令幼儿园如下:

蚕cán是shì蚕cán,蝉chán是shì蝉chán,吃chī桑sāng叶yè是shì蚕cán,吐tǔ长cháng丝sī是shì蚕cán,藏cáng在zài树shù叶yè上shàng唱hàng歌gē的de是shì蝉chán。

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核洞答。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韵词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绕口令是民间汉语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随着汉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同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缠绕混淆;处理颤戚好改慧了,又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这使得一些人想到寻找规律,练习发音,训练口头表达。

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儿童念、诵。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诙谐风趣的句子,不仅儿童喜欢,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欢。这样,一个人唱出或几个人唱和,就在人民群众中耳口相传,流传开来。

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修改、加工、充实、完善,使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诙谐的歌谣,更加妙趣横生。至于谁是绕口令的具体作者和修改者,人们根本没有留意。因此,也就无所谓哪首绕口令是哪个人的作品了。

幼儿通过养蚕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属于什么观察
1个回答2023-12-16 18:34

幼儿通过养蚕了解蚕的生长过程这属于长期系统性观察。

这种观察方式需要幼儿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观察,幼儿可以了解到蚕的生长过程,包括孵化、蜕皮、结茧、成踊、化蛾等阶段,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长期系统性观察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对某一自然物体或现象进行间断性的、系统的观察。例如,观察种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变化等。这种观察方式可以直观地了解自然界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长期系统性观察对于幼儿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非常重要例如,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幼儿可以了解到蚕从孵化到结茧、成通、化娥等阶段的发展变化,从而对生命过程和自然现象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

在组织幼儿进行长期系统性观察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制定明确的观察计划和步骤,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地了解观察对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察内容。

长期系统性观察的特点:

1、观察的时间久:这种观察方式通常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进行的,以便对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了解。

2、连续性强:长期系统性观察需要持续不断地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对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有完整和准确的了解。

3、需要恒心和毅力:由于长期系统性观察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因此需要观察者具备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4、适合于研究缓慢发展变化的事物:长期系统性观察适合于研究那些发展变化缓慢的事物,如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天气的长期变化等。

5、可以培养意志力:通过长期系统性观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耐心,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蚕蛹和蚕的区别在哪里?
1个回答2023-04-07 20:30
颜色不同.体型也不同
蚕宝宝在蚕茧里面做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23:05
蚕宝宝不断的吐丝作茧,做茧后就会在里面不断地进化最终变成飞蛾,通常蚕作茧后等到估计7.8日,蚕化蛹,然后就会送到加工地点烘干,使里面的蚕蛹基本已经死亡变干,当你剪开蚕茧时,轻轻一捏,蚕蛹就会变成粉了,这就代表蚕茧完全烘干了,可以送到缫丝厂开始拉丝了。
蚕为什么称为蚕宝宝?
1个回答2024-05-25 12:28
三议“蚕宝宝”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养蚕》单元时,在一节课的课堂上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人们称‘蚕’为‘宝宝’呢?”面对这如此熟悉而又陌生的问题(说它熟悉是因为人们一直都叫“蚕宝宝”,说它陌生是因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没有细想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先是一愣,随即凭我的教学经验,很快驾驭课堂。



一议“蚕宝宝”。是啊,为什么要把蚕称为蚕宝宝呢?我们敞开心扉,把自己所知道的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七嘴八舌说开来了,有的说:蚕会吐丝。丝可以织绸。绸缎光滑,富丽堂煌。有的说:春蚕到死丝方尽,精神可贵。有的说:蚕很可爱。各说各的,但最终没有形成一个满意的解释。对于学生的所说,有的只是给予肯定,没有一句说不。但我深知光这些根本不能诠释“蚕宝宝”,然而我本人肚内关于这方面也知之甚少,出于无奈,更是灵机一动,我说,关于为什么把“蚕”称为“宝宝”的原因远不止这些,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在今后的养蚕活动中注意观察,并注意搜寻相关的资料。



二议“蚕宝宝”。随着养蚕活动的深入,同学对蚕宝宝又有不少新的认识。有的说:蚕对吃的桑叶要求很严,不能脏,不能有水,也不能太干。否则蚕就会生病,甚至死亡。有的说,蚕很娇气,不能熏蚊香,自己开始养的哪几条蚕就是被熏死的。还表白当时是为了不让蚕被蚊子叮咬而点蚊香的。总之,养蚕需要我们大家像妈妈养育孩子一样,所以要叫“蚕宝宝”。还有的说:蚕长得很快,像娃娃一样见风长,早晨一个样,晚上一个样,所以叫蚕宝宝。除了饲养蚕宝宝,同学们还从书本里、电脑上了解蚕宝宝。蚕浑身都是“宝”,僵蚕、蚕蜕、茧皮、蚕蛾、蚕砂都是中药。5龄蚕具有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蚕蛾制成蚕蛾酒和保健饮料,具有补肾壮阳,提高免疫力,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叫蚕宝宝。



三议“蚕宝宝”。随着同学们观察了蚕吐丝和进行“抽丝”活动,大家对蚕有了更深的了解。“蚕一直吐丝到不动为止”,“一条蚕吐那么长的丝,多么了不起呀!”借着同学们对蚕的敬佩之情,我再一次把“为什么称‘蚕’为‘宝宝’呢?”的问题拎了出来。这一次同学们由于有了养蚕的经历,加上又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就有了较全面的解释了。



通过养蚕,同学们和我对蚕宝宝的认识,随着蚕宝宝的成长一道丰富完整起来,除此,我们大家在活动中还收获了爱心,习惯,能力……



《养蚕》单元的教学贵在养啊……在“养”中学
《蚕豆花》幼儿园大班教案
1个回答2023-12-13 06:30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蚕豆花》幼儿园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感知蚕豆花的外形特征。

  学唱歌曲《蚕豆花》,掌握附点、顿音的唱法。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实录及评析:

  一、出示图片认识蚕豆花

  师:这是什么花?

  幼:蚕豆花。

  师:你见过蚕豆花吗?

  幼:见过,我家就种了这个蚕豆。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它的花像一只只蝴蝶

  幼:像是一只只小喇叭

  师:什么颜色的?

  幼:紫紫的,有点白,中间是黑黑的。

  师:它喜欢生长在什么地方?

  幼:长在泥土里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歌的歌名就叫‘蚕豆花’。

  分析:通过观察画面,随机设疑,和幼儿共同观察蚕豆花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

  2、你听到歌曲里面都唱了什么?

  3、教师再次唱歌曲一遍,并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唱相应的歌词。

  4、让幼儿感受附点音符和顿音的唱法,按节奏唱念歌词。

  5、你们有没有发现第一句唱的时候和下面几句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看。”(老师出示,第一句的节奏图,请幼儿感受并掌握第一句中的附点并按歌曲节奏念一念歌词。)你们还发现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出顿音)并学一学带有顿音的歌词。

  分析:教师范唱歌曲,培养幼儿仔细倾听,找出歌曲中附点、顿音的位置,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感受到歌曲的欢快。

  三、学唱歌曲

  1、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歌曲的节奏来朗诵歌词。”

  2、等幼儿熟悉后,小声哼唱,并唱准有附点的部分,在跳音部分,指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演唱。

  3、请幼儿完整地跟教师学唱歌曲几遍。

  4、分小组(男女)唱。

  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设想的动作表演此歌曲。

  5、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表演出蚕豆花像蝴蝶一样漂亮一样在风中飞舞。

  分析:以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让幼儿熟悉歌曲,并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演绎歌曲。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蚕豆花》我们安排了两个教时,在第一课时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课时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练唱“哟哟哟哟”两音,要求唱出跳音,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小百科:蚕豆豆科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主根短粗,多须根,根瘤粉红色,密集。茎粗壮,直立,具四棱,中空、无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顶端卷须短缩为短尖头;托叶戟头形或近三角状卵形,略有锯齿,具深紫色密腺点;小叶通常两面均无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