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
1个回答2024-02-02 00:52

A 、法 B 、术 C 、势 D 、礼 我的答案: D

孟荀的人性论比较
3个回答2022-06-28 16:40
孟子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有些人没有保持住,就变坏了。
荀子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有些人经过后来的学习修养,才变好的。
孟子荀列传概括
1个回答2024-04-25 18:38
《孟子荀卿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本篇是孟子和荀卿的合传,但所记载的内容却包括了战国时期阴阳、道、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十二人,极似类传。这是一篇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
孟子与荀子在“人性”上有什么不同?
1个回答2023-02-23 02:20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孟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他指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善是后天的人为而形成的。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分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08 21:25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他们对于人的善性有不同的说法。
如何看待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1个回答2022-12-07 04:03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两位大儒都是从主观立场得出的思想和论点,孟子性本善,荀子性本恶,皆是道法自然。
出自于 论语 孟子 庄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成语
1个回答2024-01-25 03:28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4、彼一时此一时: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
10、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1个回答2022-10-13 23:06
孟子与荀子人性论区别
-
从什么是人性,人性善恶,怎样为善为恶的角度论述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区别
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还有什么观点
1个回答2022-11-22 22:04
老子无性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