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曾国藩电子书

读透曾国藩004 识人用人之道
1个回答2023-11-13 04:37
曾国藩日记原文  (成丰九年九月初六日)

原文中的李申夫即李榕(字申夫),原是他礼部的下属,后来曾国藩向朝廷申请李榕来军,曾国藩很看重李榕,让他统领一支队伍,并亲自传授营务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二是陶熔铸旧,循循善诱,教育砥砺,培养自己的子弟兵。

左宗棠以今亮自称,认为自己是当世诸葛亮,经常不把人放在眼里。他说曾国藩『儒缓』,因此贻误了很多战机,但对于曾国藩的识人用人,却是自愧不如,他写给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关于曾国藩的知人善任,陶熔铸就,有两个人故事流转很广,也最有代表性。

有一天傍晚,曾国藩从外面办完公回到家,有人给他推荐了三个人,他在庭院里观察了一下这三个人,其中一个不停地朝屋内张望,还好像在思考着什么;第二个人低垂着双手,规规矩矩地站着;第三个昂首挺胸,背负双手,抬头望天,气定神闲。

曾国藩召三个人至客厅攀谈,第一个人健谈,对他的喜好也很清楚,而那个气定神闲的年轻人话很多,但往往语出惊人,直率犀利。

后来,曾国藩给那位最健谈的年轻人,安排了一个有名无权的虚职;派最沉默、表现不突出的人去管理马革钱粮,却对气定神闲的那位重点培养,此人很快在湘军中脱颖而出,还被封人爵,他就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李鸿章喜欢熬夜写文章,经常处理文书工作到很晚,跟我们很多人一样,是猫头鹰型。因此,他刚到曾国藩军营的时候,也喜欢晚上干活,早上睡懒觉。

曾国藩除了每天早起,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天和下属、幕僚一起吃早饭,这与现在很多名人如查理-芒格等喜欢搞的早餐会类似。

有一次李鸿章没有早起。曾国藩抬头一看,一桌子人吃饭,唯独不见李鸿章,就派人去喊。李鸿章托自己生病,说不吃了。隔了一会,又有人过来敲门,原来曾国藩知道李鸿章没有生病,并传话说:今天人都到齐了,才开始吃饭。

李鸿章只好起床,小心翼翼地溜了进去,和大家一起吃早饭。

曾国藩看他进来了,也没有说什么,开始动筷子吃早饭,只是一言不发,过了半晌,曾国藩放下了筷子,突然站起身来,认真地对李鸿章说:少荃(李鸿章字少荃),你既然来我幕中,我就有言相告,到我这里来的人,都得守一个“诚”字!。说完,曾国藩拂袖而去。

留下李鸿章端着碗站在那里,呆若木鸡。

自此以后,李鸿章痛定反省,再也不敢睡懒觉。他晚上熬了夜之后,早晨还是一大早就起床,而且这习惯,贯穿他的一生。

李鸿章也再也没有在个人习惯上被他的老师曾国藩指责过,他是曾氏真正的嫡传门人,成为了近代历史中的风云人物。

人才,都是发现和培养出来的。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个回答2024-01-29 21:51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个回答2024-03-25 23:34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八字真言是什么?要怎样才能悟透呢?
3个回答2023-02-19 15:42
曾国藩的“八字真言”指的是“书、蔬、鱼、猪、早、扫、考、宝”。这八个字要经历许多事情才能悟透吧,字越少,越富有哲理。
曾国藩的藩怎么读
1个回答2022-09-30 10:28
应该读fan,不过不是二声,是一声。这个藩只要做为人名,一般都是一声
藩篱什么意思 藩篱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8-06 00:45
1、藩篱,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fān lí,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如:《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其引申为边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含纯

2、与“樊篱”区别:“藩篱”与“樊篱”尽管读音相似、意义相近、词性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们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读音词义不同:从字面来看,“藩篱”与“樊篱”的区别在于“藩”和“樊”:“藩”读音是fān,“樊”的读音fán;二者相同点是都有“篱笆”之意;不同点是“藩”还有“屏障”的意思,“樊”谈御咐还有“关鸟兽的笼子”的意思。“藩篱”是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观存在的实物“篱笆”的门户或屏障;“樊篱”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拆正观能动(一般多指思想、观念方面)的虚物“篱笆”的限制和束缚。感情色彩不同:“藩篱”一般情况下是中性词;“樊篱”多用在反面语境中,故贬义色彩强烈些。
藩篱什么意思 藩篱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10 10:08

1、藩篱,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fān lí,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如:《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其引申为边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

2、与“樊篱”区别:“藩篱”与“樊篱”尽管读音相似、意义相近、词性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们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读音词义不同:从字面来看,“藩篱”与“樊篱”的区别在于“藩”和“樊”:“藩”读音是fān,“樊”的读音fán;二者相同点是都有“篱笆”之意;不同点是“藩”还有“屏障”的意思,“樊”还有“关鸟兽的笼子”的意思。“藩篱”是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观存在的实物“篱笆”的门户或屏障;“樊篱”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观能动(一般多指思想、观念方面)的虚物“篱笆”的限制和束缚。感情色彩不同:“藩篱”一般情况下是中性词;“樊篱”多用在反面语境中,故贬义色彩强烈些。

曾国藩喜欢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07:11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

才德兼备,文武兼资,

居功甚伟,震古铄今。

曾国藩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9 15:53
读曾国藩,感悟蛮多,和大家分享一些内容。
曾国藩受唐鉴的启迪,一生中强调静字,他平日里坚持每日自省,就是给自己一个可以清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自查己身,并强调说老庄,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记得以前看蒋介石传时,蒋先生也是如此,他每日给自己定了一个功德格,记录下每天所做所想的点滴,并从中反省,几十年如此从不间断。
曾国藩的两句话我十分欣赏,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含刚强于柔弱之中。以柔克刚是老庄的精神,但几千年来能发挥地淋漓尽致,曾老他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万不可太过锋芒毕露,也不可过于强硬,否则在如今这个社会会让自己举步维艰;同样也不能太过软弱,一味退让,让对方总是有机可乘,自个儿把自个儿逼到悬崖边上。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也是很有心得的。他的很多门徒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都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与曾老先生这个伯乐是分不开的。他那九弟在招募湘勇的时候,曾国藩送给他兄弟几句话,道出了识人的要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寥寥数语,放在现在来看,可能很多人会像我一样觉得这种识人之术只可意会,很难言传。
一、此人为学严谨,虽为高官仍读书写文,人生也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进步。
二、此人在穆,肃等人的帮助下成逐步走上仕途,并度过小人的诽谤,轨扎。所以那怕是再有才的人也需要别人的提拨,别人的帮助。任何时代,不论是官场还是职场,总是会有为了一已私利的小人。最重要的是不在乎小人说什么,也不是不去管,而是向上司及朋友澄清,清者自清。
供参考。
曾国藩家书的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2-12 12:51

曾国藩家书原文及解释如下: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廿二,奉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珊处,小隙①已解。

男人前于过失,每自忽略,自十月以来,念念改过,虽小必惩,其详具载示弟书中。

耳鸣近日略好,然微劳即鸣。每日除应酬外,不能不略自用功,虽欲节劳,实难再节。手谕示以节劳,节欲,节饮食,谨当时时省记。

萧辛五先生处寄信,不识靠得住否?龙翰臣父子,已于十一月初一日到;布疋线索,俱已照单收到,惟茶叶尚在黄恕皆处。恕皆有信与男,本月可到也。男妇及孙男女等皆平安,余详于弟书,谨禀。(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十月二十二日,收到手谕,敬悉一切。郑小栅那里,小小嫌隙已经解决。儿子以前对于过失,每每自己忽略了。自十月以来,念念不忘改过,问题虽小也要惩戒。详细情况都写在给弟弟的信中。

耳鸣近日稍好了些,但稍微劳累一点便又响起来了。每天除应酬外,不能不略为自己用功,虽想节劳,实在难以再节了。手谕训示儿子节劳,节欲,节饮食,我一定时刻牢记遵守。

萧辛五先生那里寄信,不知可靠不?龙翰臣父子,已在十一月初一日到了。布疋、线索,都已照单子收到,只是茶叶还在黄恕皆那里。恕皆有信给我,本月可以到。儿媳妇和孙儿和孙女都平安,其余的详细写在给弟弟的信中,谨此禀告。(道光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