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雷雨

下雨天为什么会有雷声幼儿中班孩子回答
1个回答2024-03-03 09:40
下雨天为什么会有雷声?

幼儿中班孩子回答:
天上的雷公和电母在吵架。

雷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能量,称为雷声,二是次声,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雷声,通常在几十赫兹以下
为什么会打雷下雨给幼儿解释?
1个回答2024-03-15 04:14

就是幼儿小,听到打雷声和下雨声害怕,多说给她听到自然现象道理,才不会害怕。

幼儿园夏天的雷雨教案
1个回答2024-01-31 05:03
1 教案一:夏天的雷雨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2、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活动准备: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

活动过程:

1、说说夏天的雷雨。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雷雨现象。

教师小结夏天闪电、打雷到下雨的过程。

2、欣赏、熟悉歌曲。

教师范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熟悉歌词。例:教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理解和把握切分节奏。

3、填词唱歌。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幼儿在教师伴奏下,尝试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4、表现歌曲。

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并用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演唱。

2 教案二:夏天的雷雨

活动目标:

1、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以轻巧地、有爆发力地声音唱出夏天雷雨时的情景。

2、启发幼儿通过乐器和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达出歌曲中雷雨时的各种声音。

3、通过歌曲来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音带。

2、歌曲音带。

3、鼓、沙球、木鱼等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录有雷、闪电、雨声的音带,让幼儿说说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在我们学过的哪首歌里有的?)

2、幼儿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合唱、领唱)要求以轻巧地、有爆发力的声音唱出夏天雷雨时的感觉。

二、敲击乐器来模拟歌曲中的各种声音‘

1、出示各种不同的乐器,让个别幼儿来选择乐器,并敲击乐器模拟闪电声、雷声和雨声。

2、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分成三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演示夏天雷雨中的闪电、雷、雨的声音。

3、播放音带,让幼儿跟着音乐敲击乐器。

三、用其他的方法来模拟闪电、雷、雨的声音

1、启发幼儿用肢体或其他的方法来发出类似闪电、雷、雨的声音。(如:用跺脚来模拟雷声,用拍腿拍肩来模拟雨声等)

2、播放音带让幼儿用肢体发声的方法来模拟歌曲中的各种声音。

12

如何教育幼儿注意雷雨天安全
1个回答2024-02-01 16:50
3-6岁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时期。不少幼儿由于缺少雷雨天避雨的安全常识,遇到雷雨天时喜欢跑到附近的大树下面避雨,从而带来了安全问题。那么,呢? 一、讲清道理 幼儿家长应告诉幼儿:知道雷雨天避雨的常识,比如刮风、闪电、雷雨天尽量不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闪电穿堂入室,不靠近门窗、炉子、暖气炉等金属部位,不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脚下最好垫不导电物品坐在木椅上,不在孤立的大树、高塔、高楼、电线杆下避雨,以防止雷电伤害。 二、情景判断 家长可以举例幼儿雷雨天避雨的情景,分别描述正面(安全)与反面(危险)的事例,鼓励孩子判断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错,并讲明判断对错的理由。通过判断对错,让孩子明辨是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才能指导今后的行为,知错不犯错。 三、诵读儿歌 为了教育孩子注意雷雨天安全,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诵读儿歌,让孩子记忆深刻。儿歌语言简洁,意思明了,便于理解,易于记忆。比如:刮风下雨不出去,门与窗户要紧闭。不靠近金属器具,穿胶布鞋坐木椅。不赤脚站水泥地,户外树下不避雨。 为了教育孩子注意雷雨天安全,家长就要采取适宜的教育对策,给孩子讲解可能的危险,并告知孩子安全注意事项,让孩子树立必要的安全意识,时刻注意维护安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3-27 03:13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怎么画参考图如下:

雷雨前的景色画法如下:

1、使用宽敞盯裤芦的画布来表达广阔的草原和冥想感:可以选择大的块状笔触来绘制草原区域,并运用干湿度和透明度来打造深浅远近的视觉表现效果。草叶可以采用自然的不规则形状,颜色鲜艳的花朵可以使用小画笔或毛笔来描绘。

2、注意天空色彩与云层分层的选择:天空要呈现出到来的雷雨气息,因此需要以明暗度和颜色渐变来刻画这些风云变幻的景象,从而表现出闪电在天际划过时刻的那种恍然如梦的感觉。可以尝试不同的线条与阴影,使表现效果更为出色。

3、在这种场景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天空中的闪电:可以使用长笔画,运用强烈的过度颜色跟笔型来构建出鲜明的形态,然后在画面的其他地方增加少量的细节来平衡构图。由于闪电的出现很短暂,可以在草地区域和远处背景上添加一些鸟、树木和流水等元素。

4、在画面上加入微妙的细节、装饰和空气感:比如雨的落下,花瓣的光彩,受雨水打湿的土壤、草地和树干等等。通过塑造充满矛盾色彩的环境,表达出天空的神秘和草原的粗犷,营造出深邃、梦幻又充满活力的氛围纯码,以达到表现“雷雨前的景色”的回味和意境。

画雷雨前的景色注意事项

1、视觉效果:通过使用互补对比色、颜色渐变和明暗度来突出闪电和天空,营造出一种喜悦感、烦躁情、夷并视幻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2、技术细节:要全面了解画笔的功能与特色,精细掌握笔触的轻重施加,运用透明色彩、明暗色彩和线条描绘等技术,混合使用不同的工具。

3、色调的协调性:颜色的色相、色调和对比度是影响画面感受的主要因素。画家可以结凯带合互补色、色彩对比、角度和明暗变化等因素,调整色彩比重和调整黑色、白色或其他中间色调的协调性。

4、细节营造:细节可以体现作者的个性,不同的细节表现手法能够增加画面层次和魅力,在画面中加入雨滴、云朵、风景等元素,都能够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和吸引人。

幼儿安全教育为什么雷雨天不要躲在大树底下?
1个回答2024-02-13 23:27

前两天下大雨的时候我就躲在大树底下 可是老师马上就过来把我叫到教室里去了 他叫我下雨天千万不要躲在大树下面 为什么呀 因为在雷雨天的时候躲在大树底下是危险的事情 夏天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雷雨天 在种时候就应该尽量带在室内 但如果真巧你走在路上就应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 因为闪电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雷雨天如果小朋友正在路上行走 一定要尽快走到离自己最近的建筑物到那里去避雨 千万不要躲在大树底下 因为一些枝叶茂密的树尽管能够挡住雨水 但是淋湿的枝叶会导电这种电流可是非常危险 会危害到小朋友的身体 所以小雨天呢,尽量不要躲在大树底下 找个安全的建筑物去避雨才是正确的

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声?,雷声是怎样来的?
1个回答2022-12-01 21:24
电荷的高速运动引起的
矛盾《雷雨前》雷雨前的的天气有怎样的特点
1个回答2022-11-11 16:10
阴沉、潮湿、压抑。
教案幼儿园雷雨天,不要怕
1个回答2024-01-08 02:07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雷》下雨打的那个雷......是怎么产生的?
1个回答2024-02-11 13:53
空中的尘埃、冰晶等物质在云层中翻滚运动的时候,经过一些复杂过程,使这些物质分别带上了正电荷与负电荷。经过运动,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重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下部(一般为负电荷),带上相同电荷的质量较轻的物质会到达云层的上部(一般为正电荷)。这样,同性电荷的汇集就形成了一些带电中心,当异性带电中心之间的空气被其强大的电场击穿时,就形成“云间放电”(即闪电)。
带负电荷的云层向下靠近地面时,地面的突出物金属等会被感应出正电荷,随着电场的逐步增强,雷云向下形成下行先导,地面的物体形成向上闪流,二者相遇即形成对地放电。这就容易造成雷电灾害。
雷电形成于大气运动过程中,其成因为大气运动中的剧烈摩擦生电以及云块切割磁力线。 闪电的形状最常见的是枝状,此外还有球状、片状、带状。闪电的形式有云天闪电、云间闪电、云地闪电。云间闪电时云间的摩擦就形成了雷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