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归纳概括

申论归纳概括有什么技巧?
2个回答2022-12-16 18:40
申论归纳概括有许多的技巧。但是必须围绕中心主题。
申论归纳概括综合概括怎么理解?
4个回答2023-11-25 00:21
这个问题很好,同学。以前的申论一般要多答关键词,踩点给分,分数一般不低。但是近几年来看,材料内容越来越故事化,口语化,碎片化,这就要求考生掌握更多的概括能力了。举个例子,在材料里,一个大学生村官刚开始表现的干活没谱,总是掉链子,到后面解决的了难题。你就应该可以概括出这是工作能力上的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梗概故事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后续有问题,请咨询河北中公。
申论中的归纳概括的哪些方面整理呢?
1个回答2023-01-15 22:40

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要素整理,如:

善用标志词

1)若作答对象为“问题”,用问题词定位答案,即表示不好倾向的词语,一般这种词语的词性为形容词。

2)若作答对象为“对策”,用对策词定位答案,即表示对策、动作的词语,一般这种词语的词性为动词居多。

善用关联词提示要点个数和重点所在

若材料中出现A但是B,当中间以“转折词”做连接词,重点在转折词后方内容,前方内容可忽略。

善用总结词筛选答案要点

如因此、可以说、一言以蔽之、综上、可见、由此可见、这、以上等表总结性的词语,其后所引领的句子是答案的可能性较大。

申论概括题如何分类?
1个回答2022-11-19 08:55

一、归纳概括问题

归纳概括问题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问题”“指出隐患”“指出困境”“指出主要问题”“概括危害”“概括缺失”等。

二、归纳概括做法

归纳概括做法一般要求对相关资料中措施类的要点进行概括。通常以“概括主要措施”“概括具体建议”“归纳总结经验”“概括主要做法”等形式出现。

三、归纳概括原因

归纳概括原因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某一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概括。考查形式主要有“概括主要原因”“梳理主要理由”“为什么…等。

四、归纳概括功能

归纳概括功能一般要求对相关资料中关于作用效能的要点进行概括。通常以“简述功能”“概述积极效果”“概括促进作用”等。

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有哪些作答“小技巧”?
2个回答2022-12-22 09:45
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的做题小技巧在于紧紧抓住题目的主要内容,并围绕内容进行浓缩性的涵盖就可以了
申论概括题的答题技巧?
1个回答2023-02-08 06:05
有万能八条,但是不能生搬硬套
申论的概念
1个回答2023-01-12 19:30
“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
论语十则各则内容概括
1个回答2024-03-10 02:37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



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



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



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



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



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春申君列传概括?
1个回答2024-03-28 05:59

该传是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的专传。

  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时楚太子完入质于秦,被扣留,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随后亦归楚,任为楚相。曾率兵救赵,又率六国诸侯军攻秦,败归。后因贪图富贵中李园圈套被谋杀。对于春申君其人,司马迁作了大体公允的评述:“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春申君“以身徇君”(《太史公自序》)是对暴秦以强凌弱的一种抗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楚国的利益,是值得称道的明智之举。但综观他的一生所作所为,惟系于“富贵”二字,即如他“招致宾客,以相倾夺”,无非是把宾客当作显示富贵的摆设而已,让宾客“蹑珠履”与赵使竞豪奢即为一例。因此,他不可能得到贤才,即使有朱英那样的人也只能“恐祸及身”远离而去。他最后落得悲惨下场,正如钟惺所言“富贵到手,器满志昏”,具有必然性。至于他的上秦王书,不过是嫁祸于人,求得苟安罢了。从长远的观点看,它等于是献给秦王灭楚的大计,实在不算“明智”。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概括 快快快,急急急!
1个回答2022-07-14 00:50
傻瓜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