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六章读书笔记

儒林外史中年过六十的秀才?
1个回答2024-03-20 01:28

儒林外史》中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以教书糊口。小说中其遭受新进的秀才与举人两度奚落,使他强烈感受到科举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别。后来,他村塾先生的饭碗也因不懂承谢而被夺取,只好去省城为做生意的舅子记账。这时,事情却发生喜剧性的突变,周进竟然中了举人、进士!刹那间,周进成为了人上之人

儒林外史第十六,十七,十八回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2-06-21 17:46
匡超人的发迹史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内容概括
1个回答2024-03-05 14:38

第十一回:鲁小姐制义难新郎,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而蘧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到了杨执中,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相谈甚欢。因蘧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

引来老夫人的不满。鲁编修因此发病。此时,因见娄氏公子极好结交贤士,杨执中向娄氏二公子推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名叫权勿用。

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脰腹溯,侠客虚设人头会

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

并带来一个侠客。娄公子另邀请了一些朋友陪同一起游玩喝酒一连数日。侠客骗了娄公子500两银子后不知去向。而权勿用则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被跟随来的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兴而亡。

第十三回:蘧駪夫求贤问业,马纯上仗义疏财

蘧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

蘧公孙告了官,而拿人的差役知道了那个箱子是叛官的赃物后,诈走了宦成身上的全部银子,并以宦成的名义去诈蘧公孙要银子,并假惺惺提要求给双红赎身。差人没见到蘧公孙,找到了马纯上,马纯上极力要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下来。

第十四回:蘧公孙书坊送良友,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经过讨价还价,马纯上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

他的仆人说出了原委,洪憨仙并非仙人,只是意在周济马纯上。协助办完丧事后,马纯上在街上遇到一个拆字的少年匡迥,流落街头,无钱回家。而家中的父亲又病重,很是惨然。马纯上借与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

回家的船上,遇到郑老爹(日后成了匡迥的丈人),讲了一件事情——张氏兄弟因埋怨父亲偏袒小儿子而打闹。被父亲告官后,老大老二上下使钱,并冒充父亲的名义撤了诉。

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

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一病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纯上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

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

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望了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

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本篇体现了大财主的儿子胡三公主的吝啬、文人的虚假才学及酒后的丑态。

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

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有个大户人家的丫头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潘三爷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官府,假刻公章,把事办成;

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爷同样把事办成了;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

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两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爷保媒,介绍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弟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考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过去。潘三爷终于作案太多被拿下监。

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

办完事后,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体现了匡超人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之情、不念旧友情、好吹嘘抬高自己的丑态。

儒林外史第16章概括?
1个回答2024-03-06 18:37

第16回:匡超人适逢家变,一次知县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儒林外传是儒林外史吗
1个回答2024-01-18 15:28
不喊悉是。《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名著,作者是枣袭明人吴承恩,它是明朝三大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而《儒林外传》是中国清朝著凳渗兄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散文集。两者关系并不靠近,同属中国文学经典佳作,但没有直接的联系。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3:52
1.范进中举
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老棚闹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侍罩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
2.两根灯草
华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和侍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儒林外史其中一个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2-07 13:47

1,范进中举

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

2.两根灯草

华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

3.少年王冕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说一个《儒林外史》中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07:26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像王冕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在王冕死后百年的明朝成化年间,文人们所走的是一条醉心于科举功名的歧路。  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堪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去应考,中了举人。
《儒林外史》?
1个回答2024-03-01 21:37
《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这本书共五十六回,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作者以写实主义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批判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和礼教的虚伪;一方面歌颂少数人物坚持自我、守护人性,以此寄寓作者的理想。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7:47

儒林外史人物性格特点及故事情节是如下:

1、王冕,历史上真实存的,作者对人物进行了改编。他具有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质。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却连个秀才都没中。后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

3、范进,时年五十余岁,穷困不堪,腊月还穿单衣,冻得直哆嗦,周进因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惨状,便将他录取为秀才,后又录为举人,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即严监生,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严监生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5、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他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6、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后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