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电子书

表示去体验传说中的事情用一个成语怎么说
1个回答2024-01-29 00:43
身体力行。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验交流用成语如何表示
1个回答2024-03-14 09:05
抛砖引玉,你的是砖人家是玉,谦虚。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九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分别有多少
1个回答2022-11-14 17:47
打开书本,数一数啊。
表示汲取经验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21:41

亡羊补牢,知错就改,引以为戒,回头是岸,犹为迟也,闻过则喜,改邪归正,悬崖勒马.

我国大飞机的成功经验对大学生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1-30 10:22
关于"运十"的故事,网上版本太多了!自己可以搜一搜!个人更相信15年前停刊的>杂志,上连载的文章!
《夜晚的实验》给我的启示(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07 06:18
《夜晚的实验》讲一个叫斯帕拉捷的意大利科学家他仔细观察,大胆实验,知道了蝙蝠是靠耳朵接收“超声波”才能再也空中敏捷的捕捉食物,而且不撞到树上的.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斯帕拉捷匆匆的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几只被蒙上眼睛“瞎子”蝙蝠从笼子里放了出来.那几只蝙蝠竟然还能轻盈敏捷的飞翔,斯帕拉捷不禁惊叫起来.他想:为什么蒙上了眼睛,蝙蝠还能辨别方向呢?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可蝙蝠还是没有受到影响,照样在夜空中飞的那么敏捷、轻松.难道是它那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飞翔,还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想.接着他又把蝙蝠的翅膀涂满油漆,可蝙蝠还是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最后,斯帕拉捷蝙蝠的耳朵堵住,这次蝙蝠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撞来撞去,跌落在地上.那蝙蝠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原来便服从喉咙里发出人而听不到的“超声波”,“超声波”一碰到物体就会折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超声波”.便可以不撞到物体了.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以及寻找地下的矿藏.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大的恩惠.
读完《夜晚的实验》,我决定要像斯帕拉捷一样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wow怎么显示经验条
1个回答2022-12-24 19:28
在wow的设置里面界面设置里面就有显示经验条的,设置了之后在你的技能栏的上方就是经验条
实验报告示例
1个回答2024-02-12 10:51

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题目:1.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家兔硫酸镁法)

2.钙镁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观察钙镁的拮抗作用。

【实验材料】

动物:家兔

药品:20%硫酸镁溶液、5%氯化钙溶液、液体石蜡

器材:注射器、家兔开口器、导尿管

【方法与步骤】

1.取体家兔2只,称重后,编号,观察其正常情况(呼吸、肌张力、活动、粪便)。

2.给药:甲兔灌胃给予20%硫酸镁溶液5ml/kg;乙兔分两侧肌肉注射20%硫酸镁溶液5ml/kg,观察两兔给药后有何反应(呼吸、肌张力、活动、粪便有何变化)。

3.待家兔出现明显呼吸减慢、肌张力下降、不能站立时(出现明显硫酸镁中毒时),立即耳缘静脉注射5%氯化钙溶液约8~10ml,至家兔能站立为止。

【结果】

表1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家兔的作用

观察指标|甲兔(i.g)|乙兔(i.m)|

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前|给药后|

呼吸|肌张力|活动|粪便|正常|正常|正常|干硬|正常|正常|正常|干硬|正常|正常|正常|干硬|减慢变浅|降低|减少,趴下|干硬|

表2钙、镁的拮抗作用

观察指标|正常时|给硫酸镁后|给氯化钙后|

呼吸|肌张力|活动|正常|正常|正常|减慢变浅|降低|减少,趴下|渐恢复正常|增强可站立|略增|

棉花糖实验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3-14 04:50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502条早安问候。

        学习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自控力,它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些幼儿园的小孩做实验。研究人员在盘子里放了一块棉花糖,并告诉桌前的孩子,他有事情要出去一下,如果孩子能坚持等到他回来再吃棉花糖,他会再奖励他们一颗。

        然而,实验开始后,有的孩子看着实验者离开了,便马上吃了那个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则通过环顾房间四周、玩手指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不去吃那颗棉花糖,还有孩子虽然拿起来闻了闻,但是最后还是放了回去,等到了实验者回来。

        后来,研究人员对所有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追踪调查,发现那些当年能够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在事业方面往往更加成功。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延迟满足”这个概念,认为具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成就更高。

        那么自控力什么时候养成?一般来说,孩子出生以后父母的语言影响着孩子的自控力养成,2岁开始发展,3岁达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所以,孩子的头三年不能错过。

     
心理暗示的实验
1个回答2022-09-16 12:27
从以下三个著名的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出心理暗示的作用。
  1、气味辨别实验
  受试对象是100名男子和100名妇女。实验时,首先让每个人闻过烧酒、薄荷和鹿蹄草的气味,然后拿出1O瓶没有任何气味的蒸馏水,谎称其中有3瓶分别具有上述物质的气味,并让所有受试者分辨。结果有48名妇女和37名男子声称他们完全嗅出来了;另一部分声称患有感冒,不能完全确定是哪种气味;只有6人表示没有嗅出任何气味。
  2、帽子实验
  受试对象是儿童。实验时,先由一个人对儿童讲话,讲完离去。然后由主持实验的人问儿童:“刚才讲话的人哪只手里拿着帽子?”在受试的27名儿童中共有24名回答是左手或右手。其实,刚才那个讲话的人手里根本没有拿帽子。
  3、皮肤实验
  在受试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声称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纸,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受试者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之后,将湿纸取下,受试者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摸上去还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皮肤发生了变化。
  “无中生有”成为上面三个实验的共同结果
  暗示的综合作用,即实验者对受试者的外在暗示、受试者的自我暗示以及受试者之间互相心理影响的团体暗示,是产生“无中生有”结果的原因。正确地运用心理暗示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练丽特)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