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注音版原文

刻舟求剑古文及注释
1个回答2024-01-23 01:47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此岩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一个楚国人乘船过河时,不小心把剑掉消猛进了河里。他赶紧在船边刻了个记号,说:“我的剑从这里掉下来了。”

船靠岸后,那人顺着船边的标记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船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但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他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是没办法找到的。刻舟求剑是寓言演变而来的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这个成语一般比作死守教条,死板不灵活的人。

包含两层道理。第一,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做事就不会成功。另一方面,客观现实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把拿扒桥旧章节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那也应该开玩笑。作者的思想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思想。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个回答2024-02-14 00:19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吵简亦惑乎。译文:一个楚国人乘船过河时,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河里。他赶紧升镇裤在船旅毕边刻了个记号,说:“我的剑从这里掉下来了。”

船靠岸后,那人顺着船边的标记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船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但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他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是没办法找到的。刻舟求剑是寓言演变而来的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这个成语一般比作死守教条,死板不灵活的人

包含两层道理。第一,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做事就不会成功。另一方面,客观现实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把旧章节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那也应该开玩笑。作者的思想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思想。。

文言文《刻舟求剑》的现代意及注释
1个回答2024-01-24 01:32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寓言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剑拼音版注音版
1个回答2024-01-24 19:01

刻舟求剑拼音版注音版如下:

chǔrényǒushèjiāngzhě,qíjiànzìzhōuzhōngzhuìyúshuǐ,jùqìqízhōu。

yuē:“shìwújiànzhīsuǒcóngzhuì。”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zhōuzhǐ,cóngqísuǒqìzhěrùshuǐqiúzhī。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zhōuyǐhángyǐ,érjiànbúháng,qiújiànruòcǐ,búyìhuòhū?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拓展资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然而,当他停船下水去寻找剑时,却发现剑并没有随着他的移动而移动。例如,在商业领域中,如果一个企业只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经营,不注重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那么这个企业就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因此,我们必须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学习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和进步。

总之,刻舟求剑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我们必须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除此之外,刻舟求剑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另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要学会适应变化并接受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变化和挑战。如果我们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学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成长和进步。

总之,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要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适应变化并接受现实,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此外,刻舟求剑的故事还提醒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和听取他人的意见。在故事中,那个楚国人没有听取他人的意见,只相信自己的想法,结果犯了一个大错。如果我们能够尊重他人,并听取他人的意见,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同时,刻舟求剑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实际情况。在故事中,那个楚国人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结果导致了错误的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注重实际情况,并考虑到各种因素,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要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适应变化并接受现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尊重他人和听取他人的意见,注重实际情况,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刻舟求剑古文及注释及拼音?
1个回答2024-03-14 01:56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lǚ shì chūn qiū 》 chǔ rén yǒu shè jiāng zhě ,qí jiàn zì zhōu zhōng zhuì yú shuǐ 。jù qì qí zhōu ,yuē :“shì wú jiàn zhī suǒ cóng zhuì 。”zhōu zhǐ ,cóng qí suǒ qì zhě rù shuǐ qiú zhī 。zhōu yǐ háng yǐ ,ér jiàn bú háng 。qiú jiàn ruò cǐ ,bú yì huò hū !

注译

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道理

刻舟求剑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

刻舟求剑那个人在舟上到底刻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19 05:58
  史上最著名的商人吕不韦先生,闲暇之余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后人以寓言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可是,我不这么认为,战国时代,思想自由,诸子百家万花齐放,这哥们,也许是个行为艺术家,绝非寓言里的愚蠢,不过,他到底当时刻的是什么呢?
  教材版:他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
  故事版:他刻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做《刻舟求剑》.
  考证版: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遽的意思是立刻,契的意思是雕刻,很显然他刻了其舟.
  搞笑版:刻了一个我不会游泳大家记得提醒我,就下去了  伤感版:他刻了一首诗: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物理版:刻公式计算船的航速、剑的阻力、水的流速,当他算出剑和船不在同一个坐标的时候,大叫一声跳到了水里.
  电脑版:刻了一张盘.
  启事版:X年X月X日在X湖中丢失宝剑一把,如有捡到,请速与失主联系,联系电话:1XXXXXXXXX,有重谢.
  不文明版:XX到此一游
  武侠版:剑魔独孤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西游版:曾经有一把剑,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
  小说版:此处省略一万个字.
  寂寞版:他刻的不是字,是寂寞.
  保险版:刻下了掉剑的证明,好向保险公司索赔.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的全文注音
1个回答2024-01-24 13:10
zheng ren you yu mai lv zhe,xian zi duo qi zu,er zhi zhi qi zuo.zhi zhi shi,er wang cao zhi.yi de lv,nai yue:“wu wang chi du.”fan gui qu zhi.ji fan,shi ba,sui bu de lv.ren yue:“he bu shi zhi yi zu?”yue:“ning xin du,wu zi xin ye.”
chu ren you she jiang zhe,qi jian zi zhou zhong zhui yu shui,ju qi qi zhou,yue:“shi wu jian zhi suo cong zhui.”zhou zhi,cong qi suo qi zhe ru shui qiu zhi.zhou yi xing yi,er jian bu xing,qiu jian ruo ci,bu yi huo hu?
{刻舟记}中的刻舟雕刻的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4 21:43
雕刻文字的是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的中的代表性的句子,是苏轼游赤壁时所作,雕刻的故事即是苏轼以及友人游赤壁时的情景。

参考: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出自《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 寓意
1个回答2024-02-08 06:21
【发 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 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夏衍《解放思想团结前进》:“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
【近义词】 守株待兔、墨守成规
【反义词】 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典 故】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注 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坠--落.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寓 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刻舟求剑古文及注释
1个回答2023-12-10 21:55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一个楚国人乘船过河时,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河里。他赶紧在船边刻了个记号,说:“我的剑从这里掉下来了。”

船靠岸后,那人顺着船边的标记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船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但剑还在原来的地方。他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是没办法找到的。刻舟求剑是寓言演变而来的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这个成语一般比作死守教条,死板不灵活的人。

包含两层道理。第一,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做事就不会成功。另一方面,客观现实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如果把旧章节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那也应该开玩笑。作者的思想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思想。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