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解释是什么

风筝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15 11:42

风筝的意思解释如下:

风筝是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风筝是中国人所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十三世纪时,意大利马可波罗自中国返欧后,始传到世界各地。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于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

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

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汉朝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

例句:

1、风越来越小了,风筝缓缓地飘落下来。

2、我的风筝也毫不例外,依然是最高最稳的。它直入云端,象小鸟一样在跳着轻盈的舞蹈。

3、一阵秋风刮来,几片黄叶飘在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

4、我是你的风筝,线在你手上,可陪伴我的只有风。

5、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

咏筝诗的注释译文
1个回答2024-02-24 03:57

①秦筝:一种古弹拨乐器,战国时流行于西秦,故称“秦筝”。
②绝调:即久已中绝失传的曲调,它又与次句的“清曲”为互文,言乐曲之清越绝伦,极为动听。
③玉柱:指支撑筝弦之物。每弦一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之高低。这里“玉柱”指代秦筝。

解释和点评一下李端的诗<听筝>.
1个回答2024-01-27 02:37
听筝·唐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简析】: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即今称“古筝”。“鸣筝”谓弹奏筝曲。题一作“听筝”,则谓听奏筝有感,就听者立题。从诗意看,以作“鸣筝”为有味。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前二句写弹筝美人坐在华美的房舍前,拨弄筝弦,优美的乐声从弦轴里传送出来。“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素手”表明弹筝者是女子。后二句即写鸣筝女故意弹错以博取青睐。“周郎”指三国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他又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见《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这里以“周郎”比喻弹筝女子属意的知音者。“时时”是强调她一再出错,显出故意撩拨的情态,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而在其他。

清人徐增分析这诗说:“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称李端)何故知得恁细。”(《而庵说唐诗》)其见解相当精辟。

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象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急求初中课文《风筝》一文中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
1个回答2024-03-05 16:17
筝:(zhēng)
秃:(tū)
蟹:(xiè)
堕:(duò)
上边几个就不解释了。
蕾:(léi) 文中指花蕾。
丫杈:(yāchà) 桠杈,形容树枝歧出。
寂寞:(jìmò) 孤单冷清。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的颜色黯淡。
肃杀: 形容冬天气候寒冷,草木枯落。
诀别: 分别。
荡漾: 原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这里表现风筝的浮动所带来故乡春天的感觉。
嫌恶:厌恶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可鄙:让人看不起,鄙,鄙视,看不起
什物: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惊惶:惊慌
瑟缩:身体因受惊,寒冷等原因而卷缩。
傲然:极其骄傲的样子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文中指精神上的扼杀
宽恕:宽容并求饶恕
恍然大悟:一下子,全都明白了
苦心孤诣:费劲心思钻研或经营。
急求初中课文《风筝》一文中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
1个回答2024-04-01 03:53
笑柄:xiaobing 拿取笑资料

鄙:kebi 让看起鄙鄙视看起

物: shiwu 泛指家庭应用衣物及其零碎用品

惊惶:jinghuang 惊慌

瑟缩: sesuo身体受惊寒冷等原卷缩

傲aoran 极其骄傲
古筝最有名的曲子有哪些?(其注释)
1个回答2022-09-28 17:48
克罗地亚狂想曲(克罗地亚)迈可森(全名为:马克西姆•姆尔维察)。古筝也可以弹这首曲子,还可以配合舞蹈。比如折扇舞、水袖舞。还可以穿诃子裙跳。
断线风筝的解释
1个回答2023-08-15 17:27
断线风筝的解释

像放上天去断了线的 风筝 , 比喻 一去不返, 不知 去向的人和物 详细解释 见“ 断线风筝 ”。 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 随园 诗话补遗》 卷三引 清 骆绮兰 《春闺》 诗:“何处风筝吹断线,飘来落在杏花枝腊搏。”亦作“ 断线风筝 ”。 《名作 欣赏 》 1984年第2期:“ 贾 探春 像 断线风毕局旁筝 一样远嫁海外了。”

词语分解

断线的解释 喻指中断关系详细解释见“ 断线 ”。亦作“ 断线 ”。.线断了;断了线。 唐 孟郊 《汴州留别韩愈》诗:“四时不在家,敝服断线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智朗 《改葬》诗:“故衣断线痕犹在 风筝的解释 一种 玩具 ,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手橡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 飘扬 空中详细解释.玩具。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糊以纸、绢而成,用长线系之,能乘风高飞。 。

词语分解

断线的解释 喻指中断关系详细解释见“ 断线 ”。亦作“ 断线 ”。.线断了;断了线。 唐 孟郊 《汴州留别韩愈》诗:“四时不在家,敝服断线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智朗 《改葬》诗:“故衣断线痕犹在 风筝的解释 一种 玩具 ,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手橡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 飘扬 空中详细解释.玩具。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糊以纸、绢而成,用长线系之,能乘风高飞。 。

断线的解释 喻指中断关系详细解释见“ 断线 ”。亦作“ 断线 ”。.线断了;断了线。 唐 孟郊 《汴州留别韩愈》诗:“四时不在家,敝服断线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智朗 《改葬》诗:“故衣断线痕犹在 风筝的解释 一种 玩具 ,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手橡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 飘扬 空中详细解释.玩具。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糊以纸、绢而成,用长线系之,能乘风高飞。 。

求歌曲(风筝误)的解释?
1个回答2023-01-19 14:25
有滴,点我的头像,,,
听筝原文及翻译注释
1个回答2023-11-08 00:10

听筝注释:一种为乐工某师所弹奏的筝曲。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释:

1、金粟柱:古筝上的一种琴弦。

2、素手:指弹筝的美丽女子。

3、玉房:弹筝处。

4、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他精通音乐,一旦听到弦声有误,便会立即指出。

5、 拂弦:拨动琴弦。

翻译:

在华丽的房柱之间,一位美丽的女子正在弹奏古筝。她用白皙的双手,拨动着琴弦,发出优美的音乐。为了让那位酷爱音乐的周瑜听得更投入,她故意时不时地拨错琴弦。

这首诗以古筝为题材,通过描写弹筝女子的动作和心理,表达了一种微妙的情感。诗中的女子为了引起周瑜的注意,故意在弹琴时出错,这种行为既表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和情趣,也透露出她内心的渴望和期待。

诗人通过刻画女子的形象和动作,如金粟、素手、玉房等,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优雅而温馨的氛围。同时,通过描写女子的心理活动,如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细腻地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内涵。

这首诗还通过借用周瑜的故事,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历史联想。诗人并不是直接描述周瑜的才情和英勇,而是通过女子为了吸引他的注意而故意出错这一细节,巧妙地展现了周瑜对音乐的热爱和鉴别力,从而增强了整首诗的艺术感染力。

听筝这首诗以古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联想,展现了一位美丽女子的聪明才智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热爱。

与听筝相关的鸣筝、金粟柱等

鸣筝:谓弹奏筝曲。金粟柱:谓筝上支弦之物。金粟,形容其华丽。素手:谓弹筝女子纤细之手。玉房:亦指为弹筝之所。周郎:指三国吴之周瑜。拂弦:拨动其弦。

风筝的拼音、解释、发音?
2个回答2023-12-14 09:38
【词语】: 风筝
【拼音】: fēng zheng
【解释】: <轻>一种玩具,在竹篾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2018-11-19
15
其他回答 1条回答
时光能藏住多少爱人
喉咙 [hóu lóng]
[解释] 笼统指咽喉部

烘托
[拼音] [hōng tuō]
[释义] 1.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 2.陪衬,使明显突出
风筝
[fēng zhēng]
[释义]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健壮 [jiàn zhuàng]
[解释] 健康强壮朱自清的散文《春》里面的“风筝”,是春天中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社会和谐的一种意象,是春风微拂、徐徐吹来、万物复苏的一个信号,是赞美春的美妙旋律中一个生机盎然的音符,是描绘春的五彩缤纷图画中具有活力的一抹油彩。
2019-09-01
1
其他回答 1条回答
有你好幸福
《春》是一篇非常美的散文。写是咱们平时生活中真真正正的感受,没有任何的渲染。更多是对于生活的一种热爱。对于自由的热爱。
而《风筝》这篇文章,说起来就很麻烦了。鲁迅先生的风筝出自他的散文集。虽说是一片散文,但是中间还是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批判性。文章中大量的篇幅其实是在揭露着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本质。说白了就是骂封建社会的残忍无道,希望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两篇文章虽然都是散文,但是作者出发的角度是不一样,朱自清对生活时充满了爱。而鲁迅先生对生活充满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