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和点评一下李端的诗<听筝>.

2024-01-27 02:37

听筝 李端 鸣筝金栗柱,素手王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佛弘. 谁能解释一下诗意并点评一下啊, 简单点就行了.急啊,上课老师让我讲. 帮帮我吧.
1个回答
听筝·唐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简析】: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即今称“古筝”。“鸣筝”谓弹奏筝曲。题一作“听筝”,则谓听奏筝有感,就听者立题。从诗意看,以作“鸣筝”为有味。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前二句写弹筝美人坐在华美的房舍前,拨弄筝弦,优美的乐声从弦轴里传送出来。“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素手”表明弹筝者是女子。后二句即写鸣筝女故意弹错以博取青睐。“周郎”指三国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他又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见《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这里以“周郎”比喻弹筝女子属意的知音者。“时时”是强调她一再出错,显出故意撩拨的情态,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而在其他。

清人徐增分析这诗说:“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称李端)何故知得恁细。”(《而庵说唐诗》)其见解相当精辟。

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象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相关问答
李端在什么时候写的听筝
1个回答2024-02-29 10:48
创作年代 中唐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李端的听筝运用了什么文学手法
1个回答2024-01-24 16:25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
全文
李端《听筝》
1个回答2023-11-12 01:36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赏析】: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
全文
如何赏析李端的《听筝》?
1个回答2024-02-23 16:24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做告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大胡瞎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
全文
李端听筝译文?
1个回答2024-01-06 20:57
李端听筝全文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翻译是: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听筝李端拼音版
1个回答2023-11-18 02:08
听筝李端拼音版: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míngzhēngjīnsùzhù,sùshǒuyùfángqián。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yùdezhōulánggù,shíshíwùfúxiá...
全文
如何赏析李端的《听筝》?
1个回答2024-01-06 21:22
原文:李端,字正已,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
全文
李端在什么时候写的听筝
2个回答2023-01-22 07:29
创作年代 中唐 《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描写一位弹筝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语句传神,意蕴丰富。
如何赏析李端的《听筝》?
2个回答2023-11-09 09:44
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
全文
《听筝》(李端)原文+译文
1个回答2023-11-18 14:46
作者或出处:李端 古文《听筝》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现代文全文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