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教英语儿歌认识形状

幼儿园为什么不教孩子认字?过早识字后果很严重!
1个回答2024-03-05 15:57

  有研究统计发现,在学龄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会比学龄前未认字的孩子优秀,随着年龄增长,这类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

  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会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学习态度却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更往后,这类孩子的表现更不如意。具体是如何演变的?

  1、一年级容易开小差因为一年级学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学龄前已经学会了。

  老师教的字自己都认识,并且在一年级阶段也能轻松拿满分,所以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开小差、上课分神。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2、二年级遇到挫折容易气馁一年级时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级的成绩所迷惑,以为学习就是如此简单。因为习惯了不认真和不重视,到二年级会渐渐落后于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压力,更容易气馁。

  3、“三年级效应”教育界上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因为一二年级的重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走神,加上一二年级的基础扎不好,也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了,往往很难学好,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

  在压力和失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的。

  为什么超前被强迫认字对孩子有危害?

  奥地利严禁孩子七岁前识字,他们的说法是:

  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6岁前的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过早地强迫孩子认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会刻意记住了汉字的形状和代表的事物。

  就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还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优势,但长期下来智力会受到影响。

  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过早地让孩子认字,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吸收知识,孩子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储存信息的容器,还由于信息不能被幼儿所消化,阻碍了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

  由于认字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孩子也没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他们的思维也渐渐被固化,不爱思考、没有创造的欲望、对学习也提不上兴趣。

  孩子就像果树,该几年开花就几年开花,该几年结果就几年结果,成熟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太过于刻意,无疑是“拔苗助长”、“竹篮打水”,暂时的优势换来终生的厌倦,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但是,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那么就不该阻止孩子认字,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但如果强迫认字是不可取的。

  另外,当孩子在街上看见一个孔雀雕塑,孩子会好奇地问大人那是什么,然后孩子又会指着雕塑旁边的牌子问,那是什么,当大人告诉孩子那是“孔雀”二字,孩子可能会饶有兴致地重复“孔雀”。

  这种兴趣跟你指着书本上的字或图片让孩子重复读、然后不断抄写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何让幼儿早点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1个回答2024-02-26 00:52
买积木给他玩
幼儿对物体形状的知觉有哪些认识规律
1个回答2024-02-08 20:43
幼儿动觉的感觉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具体表现为幼儿初期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形状等属性的感知错误率高、精确性差。到幼儿末期,感知的错误明显减少。此外,反映唇、舌、声带等言语器官运动的言语运动觉也在幼儿的活动中不断发展。

更多问题可以去西周幼儿园的网站看看
如何正确认识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1个回答2024-02-09 04:06
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贴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城市幼儿教育的误区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化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社会心理学在探究儿童成长过程的时候,特别强调性格和品质的形成,认为幼儿时期是决定个体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除非经历重大变故,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的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次,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观察发现,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了各种各样的包袱,使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了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两个极端相结合的现象同样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学习、价值行动上给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过于迁就孩子。这样的家长往往更容易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着问题。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幼儿园并不是快乐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儿园的阿姨除了讲讲故事、偶尔做一两次游戏外,就是让他们静坐。许多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从幼儿园回来后变“淘气”了。幼儿园的理想情况不是这样的,是让孩子们游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动态中接受教育,取得发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在今天独生子女增多、社会运转加速的情况下,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儿童在群体中接受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同龄伙伴,这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玩耍伙伴,只能跟大人、电视、玩具为伍。研究表明:儿童对玩具破坏性增强,不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时也是缺乏玩耍对象的表现。与大人为伍,使孩子缺少独立性;看太多的电视,对儿童的视力和思维都有影响。因此,广大家长应该注意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耍伙伴,并注意年龄相当的孩子。由于社会化进程阶段不一样,找年龄过小的作为伙伴,将延缓自己孩子的发展。
如何正确认识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1个回答2024-02-04 23:25
今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感触,贴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城市幼儿教育的误区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化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社会心理学在探究儿童成长过程的时候,特别强调性格和品质的形成,认为幼儿时期是决定个体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除非经历重大变故,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的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次,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观察发现,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了各种各样的包袱,使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了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两个极端相结合的现象同样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学习、价值行动上给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过于迁就孩子。这样的家长往往更容易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着问题。?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幼儿园并不是快乐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儿园的阿姨除了讲讲故事、偶尔做一两次游戏外,就是让他们静坐。许多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从幼儿园回来后变“淘气”了。幼儿园的理想情况不是这样的,是让孩子们游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动态中接受教育,取得发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在今天独生子女增多、社会运转加速的情况下,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儿童在群体中接受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同龄伙伴,这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玩耍伙伴,只能跟大人、电视、玩具为伍。研究表明:儿童对玩具破坏性增强,不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时也是缺乏玩耍对象的表现。与大人为伍,使孩子缺少独立性;看太多的电视,对儿童的视力和思维都有影响。因此,广大家长应该注意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耍伙伴,并注意年龄相当的孩子。由于社会化进程阶段不一样,找年龄过小的作为伙伴,将延缓自己孩子的发展。
幼儿识字有什么好处?幼儿早识字好吗?
1个回答2024-02-05 09:53
幼儿早点识字能够开发幼儿大脑。能够让孩子多接受,多了解一些知识。无论是对孩子以后的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给以幼儿识字高度的重视,我就给我孩子买了套,现在最好的识字产品倍比,学、语,含有3140个常用汉字,可以用到孩子四年级。还有大量的识字动画,识字游戏,更是应用了最先进的识字原理,右脑联想识字,识字快,效果好。
幼儿识字有什么好处?幼儿早识字好吗?
1个回答2024-03-09 23:32
早教识字当然是对copy孩子好些。倍比学语专家说 2-10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记忆力惊人,是一生中学习认字最快,记忆最强的时期,。让你孩子30秒学会一个汉字,3个月掌握基本阅读,孩子从出生就可以实行早教了,对孩子的未来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怎么教宝宝认识形状?
1个回答2024-02-11 10:55

1、先行组织法:先给孩子建立“形状”的概念,比如有边、有条等等,然后再教其辨认不同的形状;

2、发现法:向孩子展示所有不同的形状,然后引导他分别认识其中的不同;

3、启发法:从最简单的形状开始,引导他认识更多、更复杂的形状。

形状的认识
1个回答2024-02-01 20:41
1、生活中认识形状
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形体。

比如可以先让孩子感受圆形的饼干、硬币……尽量让孩子用手触摸,触摸物体的边缘,这样可以丰富孩子有关形状的感官体验。

需要知道的是,孩子认识形状的顺序是一般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

2、游戏卡片
当孩子在生活中熟悉了形状后,我们可以拿出一件孩子熟悉的物品,让孩子在图片中找出一样的图形。

如果孩子已经2~3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自己尝试用安全剪刀沿着虚线将图形剪下来,注意的是,刚开始孩子只会剪直线,不太整齐,但是没关系我们家长要鼓励孩子的尝试。

然后按照对应的颜色,给剪下来的图形涂色。

并且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使用这套游戏卡片的时候,除了可以让孩子对应每种形状掌握对应的英语单词,还可有意的引导孩子注意每种形状的不同特征,比如圆形只有1条边、三角形有3条边、正方形有4条边等等。

经常玩这样的游戏,孩子可以获得有形状的多感官的经验,这为以后学习抽象的几何形体概念奠定感性基础。

3、形状对对碰
待孩子对于形状熟悉了后,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在一堆图形中来找出目标图形,这不但考验孩子的观察力,更是能够反应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每种图形的特征。

孩子一开始面对这么多的图形时,可能不能一下子都正确找出相应的图形,或者时间过长,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着急。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很简单的一个动作,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需要将图形的形状感知和它的名称联系起来,需要经过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

希望当我们理解了孩子最开始接触事物都要经过这样复杂的步骤学习后,我们能更耐心的等待孩子,给他时间。

4、听指令找形状

我们还可以玩一个需要孩子调动视觉和听觉的小游戏,这也能帮助孩子训练专注力。如上图所示,孩子在配对时需要找出与给定的范例,比如:找出图中所有的圆形,相同的形状。

对于低龄的小宝宝来说,在开始这类游戏前,爸爸妈妈可以用我们介绍的第一种方法,用实物教给孩子皮球、大圆眼睛是圆形的。

孩子在指认时,是按照家长教的形状名称进行的,这时孩子对于形体的知觉开始和词汇建立联系,比如爸爸妈妈说“宝宝,这个大圆眼睛是圆形的。”孩子开始学着爸爸妈妈称这样的图形为“圆形”,这一过程也是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孩子才能熟练掌握。

当孩子能够用抽象的词语比
男生和女生很早就认识
1个回答2024-01-25 13:14
给我的感觉有点像泡沫剧情节。只能说男生女生还不够成熟,而且对爱的理解还没有那么够吧。如果是真心相爱的早就在一起了,哪还会有这么多的故事情节呢。如果男生确实很爱这个女生,想要和她在一起为什么会因为学业而拒绝女生了,学业和爱情完全是两码事,可以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