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冻伤儿歌

冻伤如何预防?
1个回答2024-03-06 02:46
冻伤处局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根据损害程度临床分为四度,第一、二度主要为组织血循环障碍,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
一度:皮肤浅层冻伤。初起皮肤苍白、继为蓝紫色,以后有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为皮肤全层冻伤。除红肿外,出现水疱,疱破后易感染。如无感染,经2~3周后水流干枯成痂。
三度:冻伤累及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皮肤由苍白色渐变为蓝色,转而为黑色,感觉消失。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易继发感染。愈合后可留疤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均被冻伤。冻伤部位呈暗灰色,边缘可有水肿和水疱,感觉和运动完全丧失。2~3周后坏死组织分界清晰,形成干性坏疽,有水肿和继发感染转为湿性坏疽。常后遗有伤残和功能障碍。少数可并发肺炎、心包炎等感染。
怎么预防冻伤?
1个回答2024-03-04 03:47

在寒冷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和部队,均需用相应的防寒装备;

个人需做到防寒、防湿、防静“3防”。防寒,即衣着松软厚而不透风,尽可能减少暴露在低温的体表面积(用手套、口罩或头罩等),外露的体表上适当涂抹油脂等;防湿,即保持衣着、鞋袜等干燥,沾湿者应及时更换。治疗汗脚(如用5%甲醛液、5%硼酸粉、15%桔矾粉等);防静,即在严寒环境中要适当活动,避免久站或蹲地不动。进入低温环境工作以前,可进适量高热量饮食。但不宜饮酒,因为饮酒后常不注意防寒,而且可能增加散热。预计可能遭遇酷寒(如进入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的人员,应事先锻炼身体耐寒能力,如行冷水浴、冰上运动等。

预防冻伤事故的措施,还涉及野外工作、执勤中的通讯设置、基地的交通运输工具(如直升飞机)等。总之,有了充分的防冻准备,虽进入高寒地区和环境,仍能预防冻伤发生。

如何预防宝宝冬天被冻伤
1个回答2024-03-09 21:55
冬季,对身体稚嫩的宝宝来说,长时间受到寒冷和潮湿侵袭,体表的毛细血管就会发生痉挛,血液流量骤减,皮下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供,细胞会因缺血缺氧造成损伤或坏死,从而形成冻疮。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患有营养不良、贫血、分泌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小胖墩宝宝,自身抵御寒冷的能力差,更易发生冻伤。

冻疮易发生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如手指、手背、脚趾、脚跟、脚背、脚边缘、耳轮、耳垂、面颊。起初冻伤的局部皮肤充血,发红发肿,形成暗红色的斑,疼痛发痒,特别是一遇到热时,痒痛加重;随着病变进展,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成暗紫色,肿胀明显,出现水疱。重者水疱破溃而形成溃疡面,疼痛加剧。由于冻疮愈合得很慢,常常是等到来年开春天气暖和时才逐渐好转。

一旦发现宝宝生了冻疮,在未发生溃疡时,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将患处擦洗干净,涂上冻伤软膏;如已发生溃疡,应带宝宝去看医生,先清洁溃烂面,然后外涂药膏,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同时,要注意皮肤卫生,手指甲修剪、洗干净,防止宝宝夜晚在被窝等温暖环境下用手指将冻疮抓破,造成溃疡和引起继发性感染。

要想让宝宝远离冻疮,需要从多方面经过训练才能使机体的调节机制得到完善,不为寒冷所伤。

冷空气浴。入冬以后,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的时间,让宝宝到户外接触阳光与冷空气,最初让宝宝露出小脸和小手,适应后再逐步扩展到脖子、胸的上部和小胳膊小腿等部位裸露出来,经常接受冷空气的刺激,可有效地提高宝宝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注意事项:1.开始时每日1次,每次3—5分钟,等宝宝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

2.室外温度不能过低,冬季15℃左右,过冷不宜外出。

3.饭前空腹或饭后饱胀时不要带宝宝外出进行冷空气浴锻炼;在寒潮过境、大风、多雾的天气,更忌外出,以免着凉感冒。

4.发现宝宝有着凉迹象,禁止外出锻炼;冷水浴。开始进行冷水浴锻炼,先用冷水洗手、洗脸,以后用冷水擦洗上肢和颈部,逐渐达到冷水擦身,或冷水冲淋,坚持训练,可增强宝宝的抗寒本领和免疫力。

注意事项:1.在早饭后1个半小时为宝宝进行冷水浴,每日一次。顺序应从手部至臀部,或是从脚至腿部,然后擦胸腹部,最后擦背部。

2.循序渐进,水温从33℃递减,每天低1℃—2℃,最低水温可降到16℃—18℃。

3.宝宝擦浴后以皮肤发红,穿上衣服后感到全身温热为度。若出现嘴唇青紫、全身颤抖等现象,应立即停止。

4.不要用冷水冲淋头部。

>>>冬天:小心别把宝宝捂出病来

适度运动。学会走路的小宝宝,每天要抱到户外放在地上,大人拉着手,可慢慢走走跳跳。两三岁的宝宝在空气浴的锻炼中可随爸妈在草地上跑跑、玩游戏等活动。

注意事项:1.运动前要让宝宝活动手脚,帮宝宝按摩肢体;运动后再玩耍一会儿,使身体有个适应过程。2.运动量要由小慢慢加大,且忌锻炼过度。3.宝宝运动后一定要擦干身上汗水,换上柔和保暖衣服。4.要根据天气状况和宝宝体质来决定活动时间及活动量。

皮肤护理。冬天,由于气温低,宝宝的汗腺及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因干糙,易发生皮肤皲裂和冻疮。因此,要注意呵护好宝宝的皮肤,涂点护肤品以滋润皮肤,保持柔软富有弹性。
天越来越冷了,怎么预防宝宝在室外被冻伤?
1个回答2024-03-06 02:47

(1)、要注意预防冻伤和感冒。带幼儿出来运动,衣服不宜穿得太多,从室内到室外锻炼时,要先做做准备活动,等身上发暖后,再脱去厚衣服给宝宝带一件衣服。锻炼结束时,要做好整理活动,及时穿上衣服,注意保暖。如果出汗,要把身上的汗迹擦干,换上干燥的内衣,或事先在幼儿背部塞一块毛巾用来吸汗,活动后再抽出来,这样幼儿就舒服多了,也不会感冒!

(2)、参加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够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脏和肺脏的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得到改善,更好地适应激烈运动的需要。由于肌肉关节都活动开了,不仅可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而且也能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现象。

 (3)、冬季的气候干燥寒冷,锻炼时,老师要教幼儿用鼻子呼吸,并注意呼吸的节律,鼻粘膜的血管丰富,腔道也比较弯曲,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所以要用鼻子呼吸,气体不够用时,可轻轻咬住牙,舌头舐住上腭,让空气从牙缝里进去,不要大口喘气。


冻伤阿冻伤阿冻伤…
5个回答2022-05-07 05:32
用茄子棵的根部煮水,洗冻伤处,保证好后不再复发.特效
小学生如何防冻
1个回答2024-02-15 00:47
手脚易冻坏的原因除了天气冷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和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冬季人的活动量少,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减缓,特别是手背、耳朵、脚容易产生瘀血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冻疮。



冻疮的预防:



1、身体锻炼法:经常揉搓按摩手、脚和耳朵,加快血液流动。这是预防冻疮的最佳办法,通过身体锻炼而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2、御寒准备法:冬季在户外工作时,一定要吃饱、穿暖,做好各种御寒准备。如戴手套、帽子、穿棉鞋。体内衣物要保持干燥。易受冻的耳、脸、手、脚等部位要经常擦些油脂保护皮肤。

3、冷、温水法:为了预防冻疮,平时可用冷水摩擦易冻部位,擦到发红为止,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洗易冻患处。均可增加这些部位的耐寒力。

4、独头蒜法:对每年易发冻疮的部位,在冬季来临前可采用此法。取独头蒜一个,捣烂后放在太阳下面晒热,在易发冻疮部位反复轻轻磨擦至局部出现一个小泡,然后用消毒针把水泡挑破。此法可使局部气血畅通,以减少冻疮的发生。

5、生萝卜法;取萝卜或青萝卜切成大块(片),放在火上烤热后轻擦易患冻疮部位,冷后再烤热再擦至萝卜水分完为止。此法可预防冻疮也可治疗冻疮。

6、有氧运动: 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可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7、进补热量食物: 天气冷,为增加热量,改善手脚冰凉要有意进补。北方冬季寒冷,可补温热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而南方气候较温和,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才更加适合;而且要尽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荸荠等。

8、保证充足睡眠: 每天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储藏阳气,阴精蓄积。



希望上述方法之一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度过一个快乐的冬天!!!!
冬天如何预防手被冻伤,冻伤后改如何处理?
2个回答2023-06-17 14:10
当归泡手治冻疮:讲20克当归煎水,然后用药汁泡手,每天两次,泡完后再涂上冻疮膏,治芹橘锋疗嫌晌冻疮效果很好。

中医认为,当归外用有养血·活血·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跌打损伤·痹痛麻木和痈疽疮疡等外科疾病。冻疮大都是因为末捎血液循环不好。血运不畅所致,所以用当归熬水泡水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以试伍察用。
防冻液的种类?
1个回答2023-06-21 12:30
有勾兑和原液
冬天脚被冻伤,可以用什么治疗或防止呢?
2个回答2023-06-18 05:46
晚上洗澡的时候在脚趾上搓搓,让血气流通。。
幼儿园防滑防冻安全常识?
1个回答2024-01-24 16:51

1、让幼儿亲身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通过亲身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冬天要多锻炼,鼓励幼儿不怕冷。

2、对学生进行防寒防冻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