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英语思维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小课题研究
1个回答2024-02-16 08:15
了,摇了摇头,很遗憾地说:“对不起,
我们已经尽力了,现在他的四肢残废,如果想要治疗,就要去松江,但希望很小,希望你们做好心理准备
.”小男孩的妈妈听了,差点晕了过去.小男孩的家属决定还是搏一搏,可是昂贵的手术费又是他们的一
块心病,大家的希望破灭了,伤心欲绝.
一些媒体听了,都很感动,于是决定帮助他们,在新闻上发布了他
如何进行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的课题研究
1个回答2024-01-20 12:26
可以将寓教于乐,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做游戏等方式吸引孩子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案例研究
1个回答2024-02-07 12:05
一、问题的具体表现:
王梅是我前几年高级班的一名学生。她,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给人很有灵气的感觉,像溪水一样清澈却又有些空洞,文文静静让人很喜欢。她是从别的老师那里转过来跟我学习的,当时上初一,她学习非常踏实,也很聪明刻苦,每次我布置的家庭练习作业她都完成得特别好。可我发现她与别的同学有一些异常之处。每次进教室后她都低着头默默坐到教室的最后一排练习,课间也很少看到她和同学说笑,只顾自己一个人戴着耳机在最后一排练习。她很快就学会了,在同班学生中是进度最快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学得最好的。遇到有期末学生集体展示、演出或是比赛等活动,别的同学都争相参加,可她就是不参加。本来她学得好我有意让她表演,她却说学习紧、没时间给拒绝了,我很不解。当时,许多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后都参加考级以便为升学加分做准备,而她从没有参加考试,我问她为啥不考,她说万一演错了,不能通过怎么办呀;回答问题声音也特别小,不敢正视我。对于她的这些表现,我很困惑。
二、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行为品质,使之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强有力的催化剂。后来通过和她聊天以及一些别的途经,我才了解了她家庭的一些情况:
2. 小学6年级时,母亲出国而导致父母离异,她和父亲一起生活,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清冷。好在父亲很重视培养她的兴趣爱好,依照她的意愿给她报了美术班和电子琴班,使她的生活还多了些乐趣,平时陪伴她的大多是书本、画笔和琴声。
3.王梅从小就很要强,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但沉默寡言,不太合群。
三、问题分析:深究王梅行为表现的原因,我认为:王梅小时候的遭遇,使她产生自卑感,性格内向,感情内倾,孤僻,胆子小。再加上刚临近青春期时父母离异的家庭变故,更使她对外界敏感,对别人产生距离感,缺乏自信心。但独立的生活也形成了她一定好好学习,不能被人瞧不起的心理,所以,她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用学习成绩证明来自己。
四、采取的辅导与措施
1.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知道王梅内心还是希望和同学交往,希望被别人认可的。于是我就亲切地主动和她聊天,关心她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赞扬她学习刻苦,暗示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同学们也愿意和她一起表演;上课时多提问她,表扬她回答正确,声音越来越洪亮了;还让同学观看她的表演,锻炼她的心理素质,建议她可以考考级,而且鼓励她你能行、正常发挥就肯定能通过。
2. 和家长沟通。她的父亲善良质朴,是普通工人。我就和她的父亲聊王梅的学习情况以及一些心理表现,告诉他王梅学习很优秀,但孩子将来终究要走上社会,独立生活,与人交往,孩子的性格等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建议他多给李琳创造接触社会、接触人的机会,培养形成她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五、取得效果
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激励下,在学校王梅逐渐和同学们的交往多起来,能跟同学们主动交流,也能参加同学们的集体活动;后来分别顺利通过了校外艺术水平考级的八级、九级。现在考入一所市级重点读高中,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通过教学心理案例,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老师对学生一定因材施教。尤其注意别触及孩子敏感的自尊,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进行鼓励表扬,使她的优点得到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也就流露出来。
如何对幼儿生活礼仪进行培养研究
1个回答2024-01-22 01:53
非常简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用刻意去培养,大人怎么做,小孩子就会跟着学。 礼仪方面的话,给孩子讲故事,从而灌输进去是个不错的选择。
下列各句中没有“搭配不当”语病的一句是_________。A.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1个回答2024-01-24 20:15
正确答案:D
A项动宾搭配不当,“培养”不能搭配“水平”;B项“至少”不能与概数“六千万元以上”搭配;C项“阅读”不能搭配“实质精神”。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小课题研究
1个回答2024-01-18 10:33

一、幼儿教师要充当幼儿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比如,在幼儿园里,经常出现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幼儿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不要简单地做对与错的评价,而是有意识地将问题留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这时其中的一个幼儿能提出来他们可以轮流玩玩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以后再遇到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解决,而不是求助老师,从而来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意随机教育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处处渗透着自主性教育的内容。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家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其实幼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尊重幼儿、解放幼儿,把幼儿看成是学习的主动者,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让幼儿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幼儿教师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放手让他们实践自己的方法,在幼儿期,幼儿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喜欢探索,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积极加以引导。

比如,在幼儿园里上美术课,当幼儿正在认真画画的时候,如果一个幼儿不小心碰到了另一个幼儿,把幼儿的画碰坏了,这时由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他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这个时候,老师完全可以把问题留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解决,当幼儿提出解决办法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并让他们用自己想出的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在自己的尝试中,能经常取得成功,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激起他对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三、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不仅需要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技能技巧,需要将思维能力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中。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如果所有的冲突都让老师解决,这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但是由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在自己解决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偏差,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幼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比如给幼儿讲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又如在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期,教师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暗示或提示,帮助幼儿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使他们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立即反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逐渐习惯于自己解决问题。


四、做好家园联系和交流工作

确保教师与家长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心理主动性的培养不是一时一事就能见效的,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地进行培养,而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二者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必然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如果二者不能一致,那么其影响有可能也会相互抵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加强联系,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卡,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把幼儿在园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同时也要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一定要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只有在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幼儿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以不断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动研究方案怎么培养幼儿收玩具?
1个回答2024-03-14 10:47
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 , 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 , 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 ,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其重要了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研究方式
1个回答2024-01-21 01:12
《指南》中所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幼儿园里的规矩就是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孩子顺利踏入小学生活、学习的桥梁,是孩子为人处事、学习发展的奠基石。试想: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遵守规则,上课时不知道去上课;考试时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按时上交作业…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去做,又何谈成功和发展呢?因此,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对幼儿入小学是至关重要的。规则意识的培养应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就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关注点不只是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某种动作技能的增长,还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够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并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激发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不能靠硬性的约束,也不能采取放任的办法。因此,在自主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很重要。
一、每次活动时,要求提在活动前,使幼儿有章可循
《指南》中指出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教师在每次户外活动前,或开始游戏前,先向幼儿解说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让幼儿了解活动中他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规则,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幼儿有章可循自然就不去违规了。这样,就避免了游戏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违反规则而幼儿游戏兴趣正浓教师拢不住孩子的情况发生。
二、场地布置和教师要求使幼儿有规可循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是《指南》中所讲的,小班的《红绿灯》、中大班的《大风和树叶》《捉星星》《狡猾的狐狸在那里》等都是关于跑的游戏,玩这些游戏是教师如果在游戏前没有要求,任凭幼儿在场地上自由的跑,会出现非常糟糕的局面,小朋友之间会互相干扰碰撞,甚至会出现危险。所以在玩这种游戏前教师一定要提出规则,让幼儿按一定的方向去跑,而且每次活动教师的要求一致,这样幼儿就有规律可循,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玩一些器械游戏时,教师可以同幼儿一起商量设置路标,例如在游戏《帮助小兔》《拯救大森林》等幼儿可以沿着路标的指引跨过小河、走过小桥、跳过一条条不同的小路,然后从两侧的树林回来。路标就向指南针和地图一样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这样就避免了幼儿因违反规则发生冲撞。
三、巧妙地运用游戏情景,使幼儿既遵守规则,有张有弛
体育情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非常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情镜中幼儿往往忘却自己,置身于游戏之中,这时候,他们会忽略游戏规则的存在,当幼儿违反规则时,如果教师强行中止游戏,会影响游戏的质量,和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巧妙的运用游戏情景中的语言,使游戏自然停止,然后再提出要求,会更加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所以根据《指南》中“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的指导,我在组织大班体育活动“我开汽车去郊游”时,在开始部分设计了一个“考驾照”的游戏,大班的幼儿对于驾驶执照这种社会产物的作用了解的非常清楚,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我们游戏许可证——“驾驶执照”。遵守“交通规则”成为他们一种自觉的行为,而所谓的交通规则也就是我在活动中为避免出现伤害事故所必须的,小小的一张“驾驶执照”免去了我许多不必要的口舌。所以,将活动的规则与孩子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巧妙的结合,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烦琐的讲解、强调,同时有培养了孩子的自制能力和社会性意识。
四、利用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在游戏时不喜欢重复单一的说规则,你们应该怎做,不能做什么。而是喜欢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游戏化、多样化的说教。因此,如何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来组织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学习,我们尝试以儿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主动探索,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获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例如在练习“左右分队走”时,我编了一首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小朋友们手拉手,左看看,右看看,排成一字向前走。”我利用这首儿歌提醒幼儿在走队时候要照顾整体遵守规则。又如:打滑梯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项活动,玩起来他们会非常投入而忘记规则,于是我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小朋友划滑梯,排好队慢慢上,你先我后不拥挤。等”幼儿通过朗诵儿歌,很快记住了规则。再如:小班体育游戏《赶小鸭》的活动目标是练习走、跑交替的动作,发展幼儿躲闪跑的能力,教师敲铃鼓,幼儿扮小雨点做游戏:“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
什么读物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1个回答2024-01-23 19:20
您是为家长吧!我向您推荐冯德全教师的早教系统,上网是可以购买的。这是很好的书籍,基本上实施了这种教育方法的,一般最低也是研究生。还有在小学期间,千万不要太严格,让孩子尽情的玩,这是为了开发孩子的大脑。当然不要太宠着孩子了,比如一个橘子给孩子吃,您千万不要帮他,这是独立自主的问题,让孩子独立自主孩子长大才能成才

反正就是冯老的早教书,是很好的

这位妈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好处
我自己的头脑也不是很好,总是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这是因为我父母从小逼我读书,从来不给玩
现在,以前贪玩的孩子却十分聪明,那是因为他们把大脑开发了

外国那诺贝尔奖的都是怎么拿的
首先离不开努力,其次就是大脑的,他们小学的时候,基本老师不布置作业,给孩子尽情的玩,这样开发了孩子的大脑,让孩子成为了国家栋梁

希望你的孩子有所出息
读什么书培养理性思维
1个回答2024-02-04 11:36
读什么书培养理性思维?

理论:
中国哲学史(套装上下册)  作者:冯友兰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汪中求 出 版 社:新华出版社

文学:
三国演义    作者:(明)罗贯中 出 版 社:新华出版社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出 版 社:新华出版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