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今年英语三年级上

古今中外道德小话剧
1个回答2024-02-20 16:49
他们最浪漫的事情莫过于期待已久的见面,甚至更长的时间!见面时的欣喜,离别时的痛苦,两地的车站见证了他们的感情,目睹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每一次的见面让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让彼此的爱更多一分。
《大长今》中的张德到底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5-03 06:32

张德是长今人生中的另一位老师:“医术启蒙师”。一个原本怀抱仇恨之心行医,从小就努力学习如何救人和如何害人的医术,精通牙科,是济州岛有名的医女。因为长今与郑云白的出现改变了她,从而使其放下仇恨,成为一位仁心仁德的医女。

剧情简介

1482年(朝鲜成宗13年),朝鲜王朝内禁卫军官徐天寿奉命赐毒药予废妃尹氏(燕山君生母)。徐天寿回家途中,不幸跌落山谷,幸得道士相救。道士预言天寿一生可悲,命运由三个女人支配。

最终会因为第三个女人被杀。此后十四年,燕山君继位,天寿辞去内禁卫军官之职,希望避开厄运;未料在溪边遇到一位垂死姑娘〔朴明伊〕,天寿知道这位姑娘就是当天道士提及的第二个女人。

宿命安排,两人终于结为连理,

生下一女,名为长今。从此天寿带着妻女归隐为贱民。可惜命途多舛,1504年发生甲子士祸,燕山君下令搜捕当年参与杀母的所有人,天寿一家三口最终被迫分离。

小长今失去父母,无处可去,幸得宫廷熟手姜德久夫妇收留。长今按照母亲遗言,顺利入宫当御膳房小宫女,后成为内人。长今与常人不同,她个性好强,读书用心,心地善良爱帮助别人,亦经常犯错;她的常识较一般人丰富,对味觉更独特敏锐。御膳房各人对长今另眼相看,特别是韩尚宫,对她更为爱惜。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徐长今

演员 李英爱

八岁时,发生甲子士祸,父离母亡。后投靠姜德久夫妇。十岁入宫当宫女,并下定决心要成为御膳房最高尚宫,以圆亡母心愿。长今凭着不懈的努力,终于当上宫内受肯定的厨师。可惜后来遭人陷害,被赶出王宫,流放济州为官婢。

但长今并未就此消沈,机缘巧合下孜孜不倦学医,终以医术再入王宫的内医院,更成为中宗的主治女医师。长今是朝鲜史无前例的女御医,其名声在《中宗实录》里有记载,名字前还加上“大”字,被称为“大长今”。

2、闵政浩

演员 池珍熙

汉城府判官。出自士大夫家庭。容貌干练,学识渊博。才十六岁便通过司马试﹝成为生员或进士前进出文科的过程试﹞。他是文科及第的书生出身,却有高强的武功,由于武艺高超,被选为内禁卫从事官。

闵政浩对长今的聪明好学非常钦佩,更被她的坚毅与学识所迷,在帮助她的过程中渐渐爱上她,并开始保护她。政浩多次因为长今而陷入险境。后成为内医院副提调,独排众议支持长今当中宗主治医师时,受朝中官员弹劾,被迫流放异地。

3、崔今英

演员 洪莉娜

与长今同时入宫,一同学习宫中料理。是御膳房崔尚宫的侄女。她野心很大,亦非常傲慢。视长今为竞争对手,对长今抱有戒心。自幼暗恋闵政浩,因要延续家族五代担任最高尚宫的传统而放弃,渐渐以饮食作为权力斗争的武器。

4、朝鲜中宗李怿

演员 林湖

朝鲜王朝中宗李怿(1488-1544),字乐天,明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十九日出生于景福宫。朝鲜王朝第十一代帝王,性格温和,优柔寡断。是在前一个帝王燕山君被废黜后而登基的。他侍母至孝,爱护百姓、努力改革政治、希望改善百姓生活。他亦重用人才,致力改革政治。

认识长今后,被她的温柔性情及出众才能所感动。后来,对长今感情,再不单纯是御医与病人之间,而是当为女人般爱上了她。

5、韩尚宫

演员 梁美京

本名韩爱钟,是长今妈妈朴明伊最好的朋友,她温柔淡定、成熟睿智,有着大地般的温暖、母亲般的包容。从长今入宫起,韩尚宫一直对她和善如母。

对于长今来说,韩尚宫娘娘就像她的另一位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她,照顾她。她更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她充分地开发长今的潜力和素质,教她做人做事的道理,使她具备勤奋、坚忍、百折不挠等品格,这一切都在长今的人格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现代身边的美德故事!!!快啊,今天天一定要给我
1个回答2024-05-18 10:17
公共汽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带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海了去了 。都是美德啊!
今天英德市第五小四7班曾老师讲作文
1个回答2024-01-25 11:15
能让我佩服的课,不多.今天下午,受学校安排,到新大地宾馆听“作文兵法”。共听了三节,现单说说曾曦老师的那个节吧,听课过程中,我先后两次眼眶湿润,一次是智慧撞击智慧带给我的职业升腾与敬畏,我心颤动;第二次是曾老师讲到自己体会父爱,勾起我心灵深处那柔软的部分,多次有鼓掌的冲动。
尽我最大的可能整理一下笔记:
一、课前导入:
1、自我介绍:曾老师说他先后讲的课50节左右,他自己上课法宝就是把孩子当朋友。
2、老师让孩子介绍自己,孩子来自不同的班级,台下一片唏嘘,想当然地认为是把各班的好学生组合到了一起,接着,曾老师说:“没把握的课就让我来上吧,你们都是本地人,上砸了怎么在安阳混呀?我没事,上砸了拍拍屁股走人就行。他告诉学生也告诉台下老师说:他给校长要学生的标准是“最棒的”,不过不是现在最棒的,而是20年后最棒的。20年后最棒的,校长说这不好找呀,最棒的没标准呀,他就给了校长一张照片,出示狼崽图片。你看,多篇狼崽勇敢,头脑活,有团队精神,有点懒散还有点叛逆。委婉地告诉大家,今天这邦孩子其实是每个班上学习后6名组成的。
3、让学生展示自己是勇敢的,自豪的,方式——学狼嚎5秒钟。
4、出示脑筋急转变儿若干道,说是初级智慧;
5、中等智慧:2只鸡+2只鸭=?
一学生说=4只家禽。老师大力表扬
6、继续引题:1把雨伞+1只沙发+一本有声故事=?
引导结果,一学生说=爸爸
(此时此刻,老师抱起孩子,激动地说:“怎么是爹呢?爸爸是什么?还可以是什么?”)孩子说了什么,我记不清了,反正当时特感动人。这种智慧点拨加上当时的气场作用让我为之动容,眼睛湿润)
二、进入正题:
1、发纸是一个表格,让每小组的学生比着写“爹的用途”还可以是什么?并鼓励孩子看哪组有规定时间写得多,并出示例文:
我的爸爸很有用途!
我的爸爸是大沙发,因为
我的爸爸是有声故事,因为
发表格〈爸爸的用途〉
三、展示
1、问:你们觉得他们这组写的哪个最有创意?
生:黑板擦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常常做错事,爸爸删除了我的错误,所以像黑板擦。
2、让小组长把自己组的答案数统计到黑板上。
3、音乐,老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父爱故事,讲得很美,很动情,内容略(我第二次想落泪,我想到了我的 父亲)
四、总结方法:
1、再次发纸,让学生写“爸爸是什么?为什么?”
2、从刚才你写的里面挑5、6个写到纸上(3分钟)
王德峰 《今天为什么学国学》
1个回答2024-03-09 15:04
国学是一个不易下定义的概念,只能大体理解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简称.
文化既包含信息、知识和运用工具,也是信息、知识和运用工具的载体.其实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文化是一个生命体,一代代的国民从文化中获得自己的民族意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又向文化体系中不断注入时代的信息.如果用空气比喻文化是再贴切不过了,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不仅接受了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将环境的信息不断地注入于原有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中沉淀出具有环境特色的文化.在现在看来,这种特色文化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和成熟完善,对现代的人来说只是在享受着传统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思维方法,而成为这一方土地的主人.
文化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们才对祖国有认同感.文化给予人们民族感、历史感和自豪感,人们才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它又是全世界总文化的一个部分,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人类自身的生命体,它包含了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如果能从文化、民族和地域(国家)的层次来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就会明白文化才是民族的生命!古印度是由于外族的入侵带来了外族的文化,外来文化的入主,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被搁置不用,原有文化失去了生命力而在历史上迅速消亡,虽然种族还在,但民(种)族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了转变.为了区分这个变化,只能把外来文化入主以前的印度称之为古印度,以区别现在的印度民族,是“亡族先亡史”的例证.古印度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因其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称为“阿拉拍数字”.这也许是印度的一个悲哀,但更深层次的悲哀是今天的印度人已经读不懂古印度文了.还有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都有相似的命运.
承德古今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20:53
  · 全运冠军魏建华 ------------魏建华,承德人。在承德市体校田径队接受标枪训练,曾获河北省
  · 亚运冠军金永德 ------------金永德在曼谷举行的十三届亚运会上获得25米标准手枪3*20
  · 奥运冠军蔡亚林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以696.4环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

  · 马 ? ------------【马 ?】生卒年待考。清代教育家。字佩鸣。承德人。3岁丧母
  · 李质颖 ------------【李质颖】生卒年待考。承德人。幼年入塾,勤读不倦。志向高远
  · 王绍祺 ------------【王绍祺】(1902~1984)学者。字逸如。承德人。幼年
  · 沈 默 ------------【沈 默】(1889~1940)教育家。字君迟。承德人。清

  · 杨田林 ------------作者简历:杨田林,笔名田林,河北承德市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
  · 冯保良 ------------子 良 书 画 篆 刻 作 品
  · 崔小立 ------------山 鬼 系 列 山 水 画 作 品 -- 古 滦 阳 山
  · 何 申 ------------何申,原名何兴身,当代作家。天津市人。1951年1月出生。
  · 郭小川 ------------【郭小川】(1919~1976)诗人。原名郭恩大。承德丰宁
  关于承德楼历史名人:承德楼位于市中心区,是梅州市内保存最完好的典型客家传统民居围龙屋。建屋人梁氏炯昌公,号星楼,是广东嘉应州三角安定壹折桂窝人氏。二十世时任暹罗(即现泰国)华人华侨侨领,同时亦经商做生意。承德楼于一八八五年奠基至一八九六年完工历时十年时间,占地面积3780平方米,双层土木跑马楼结构,三堂二横一围龙,八厅八井十八堂,楼上楼下共有八十三间房间,分前园围风水池塘和后园围风水果树,整层呈椭圆形。围龙屋是中国五大特色民居之一,它不但结构独特,工艺精致,用料讲究,而且实用性非常的高,防御性非常的强。在结构上它结合了北京的四合院宽敞、连贯、集中的优点,保存了福建土楼的许多防御功能,主要以居住条件为主,防御安全为辅的建筑风格。围龙屋是客家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规模宏大,结构精巧,而且坚固经久,更反映了客家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传统正宗的客家菜:盆菜宴、盐
古今中外关于品德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25 23:45
宋代有四大书法家最为有名,即苏、黄、米、蔡四家。苏是苏轼,即苏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这都无可非议。可“蔡”呢?有人说是蔡京,也有人说是蔡襄,到底是谁呢?其说不一。

最通常的说法是,本来这个蔡是蔡京,人们虽然承认他的书法造诣,可特别憎恶他的人品,所以人们不愿意承认他的书法家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间,他为了排除异己,把司马光等人称作“奸党”,并亲自写碑文,写上他们的“罪状”,刻成碑立在全国。当时有许多石匠拒绝刻这个碑,结果都被坎头处死。等到蔡京一死,人们马上把那座“元佑党人碑”砸个粉碎。人们还把他和当时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贯、杨戬,并称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极坏,人们怎能容忍他在“四大书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开除了。可“苏黄米蔡”又说顺口了,就让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于学习先人精华,又特别刻苦努力,书法很有特色。所以人们认为他应该排在“四家”之首,不应该受蔡京的连累排在最后。

蔡襄不仅书法造诣很高,而且人品极好。他在朝为官时,敢于直言,连一些权臣都怕他三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时,修建了后来非常著名的洛阳桥,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荫大道,为当地人民所欢迎。

由此看来,人品比书品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会写好字,不会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垂弃他,即使在书坛上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小小的地位。

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在书法、诗词、散文等各个艺术领域均有辉煌表现。他的书法,跻身于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中。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如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据说,有一次蔡京与米芾聊天,蔡京问米芾:“当今书法什么人最好?”米芾回答说:“从唐朝晚期的柳公权之后,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问:“其次呢?”米芾说:“当然是我。”

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节夫帖》

蔡京虽然才学出众,可心地险恶。在新党得势,蔡京高居相位时,便不择手段,伺机报复。不仅将苏轼逐出京师,而且将苏轼的书法也贬得一文不值,把它说成了一堆臭狗屎。不仅如此,还通令全国,将苏轼在各地所题碑碣一一捣毁,片石不存。蔡京手下有一名贴心干将,名叫赵二的,就曾亲自带领一彪人马,四处变本加厉地执行蔡太师的命令。将苏轼所写的碣石碑文几乎毁尽。后来赵二由于执行相令有功,依附蔡京权势,青云直上,当了大官。
古今中外善德故事
1个回答2024-05-26 23:03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我的道德故事作文要是记叙文要快今天就要
1个回答2024-01-20 15:35
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我也曾经历过一些道德故事,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

记得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到市场买菜,有一车绿油油的小青菜吸引了妈妈的目光,我们来到车前,妈妈弯腰买菜,我在旁边等她。忽然,我发现妈妈身旁的一个阿姨在付钱是不小心掉了十元钱,她一点也没感觉到。这时我急忙走过去,刚把钱拾起来给阿姨时,就听见一个小女孩大声说:“阿姨,你的钱掉了。”当丢钱的阿姨正疑惑得看着地面时,小姑娘指着我说:“阿姨,你的钱掉了,是这位姐姐帮你捡起来的。”我的脸通红通红的,然后我把拾到手里的钱递给丢钱的阿姨,阿姨立马向我道了谢,我一边高兴地说着不用谢,一边走向妈妈身边。

记得还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见一位老人,弓着身子吃力得骑这一辆装满蔬菜的三轮车。那是一段上坡的路,路很陡,老人骑得很费劲。尽管他竭尽全力,车子仍像蜗牛一样慢悠悠的向前移动,甚至将要滑下来。这时,他已经累得满头大汗。眼看他力不从心,我急忙跑过去,帮他推车。老人顿时感到轻松了一些,三轮车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爬上了坡。我的脸上也憋得红红的。老人转过头来,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我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在那上学呀?”我抹着脸上的汗水自豪地说:“我叫少先队员。”老人笑了,我也笑了,天边的晚霞也笑了。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虽然平凡,却不能忽视,就像《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的父亲讲得那样,“道德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我要向钓鱼的孩子那样,做一个有道德有志气的人。
古今中外善德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17:23

1、孔融让梨

远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个小孩叫孔融,从小十分机灵,也很有礼貌,很多大人和小孩都喜欢他。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几人相亲相爱,关系十分的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给大家买来很多梨,都放在一个盘子里,摆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再看看其他几个兄弟,随即挑了一个最小的梨,便站到了一旁,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所作所为,便他故意问孔融:“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为什么你偏偏挑一个最小的?”

孔融思考片刻,回答到:“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听后,又问道:“照你这么说,你年龄也不是最小的,应该把最小的应该留给最小的弟弟吃啊!”孔融随即回答道:“我是哥哥,比弟弟大,理应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完孔融的话,十分高兴,哈哈大笑道,心想:孔融虽然只有四岁,却知道把大的梨留给哥哥弟弟,真是一个好孩子啊!

2、铁杵磨针

李白小的时候很调情捣蛋,不喜欢读书。他的父亲把他送到私塾之后,李白觉得那些四书五经真是无聊透了,便偷偷的跑了出来,自己去玩耍。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条小溪旁。忽然,他看见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奶奶蹲在溪边,在一块石头上磨着一根铁杵。李白非常好奇,便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 老奶奶连头也不抬,一边磨一边回答“我在磨针。”李白听好哈哈大笑,“磨针,这要磨到猴年马月啊!”

老婆婆听罢,停下了手头的动作,对李白说:“小孩子,铁棒虽粗,但是只要功夫深,滴水都能把石头打穿,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绣花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受启发。心想:“是呀,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坚持,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水滴石头,铁杵成针。读书也是一样,只要能每天坚持,不怕困难,一定能够学好!”李白转身跑回学堂。从此以后,他坚持每天刻苦读书,终于成为一大文豪。

3、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4、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5、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