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兴趣

论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1-23 02:16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是学习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如果师生关系淡漠,那么消极情感就左右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见老师就象见“魔鬼”一样胆颤心惊。教师高高地站在讲台上,始终严肃地俯视着已被自己划分为“好”与“坏”的学生,纵然空间上近在咫尺,但心灵的隔阂却远在天边,紧张的情绪占据了探索和创新的空间。那么如何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呢?
1.态度亲切和蔼
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能使学生心情放松,学习情趣高涨,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励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这样也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满足。
亲切的语言是激活学生开口说话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动用非言语行为配合语言表达情感,组织教学。当某个学生出色地回答问题时,应点头微笑并赞不绝口“太棒了!你真聪明!”当学生质疑有独到之处时,则用惊奇的语气赞美道:“没想到你提的问题这么精彩,真不简单!”当学生回答问题说到一半说不下去而尴尬时,应鼓励启发他:“你前面回答得挺不错的,坐下去再认真想一想,好吗?”当学生对学习有畏难情绪或有胆怯心理时,则热情地为他鼓劲:“这个问题并不难,你再好好想想,一定能答出来的!”当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响亮时,会像啦啦队一样为他呐喊助威“加油!大声点,你的声音真好听!”这些亲切的语言促使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师生民主平等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师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那种“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关系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是“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在这种平等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共享适应,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义与价值。
3.师生民主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以适当地点拨、启发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评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评。除了自评之外还要注重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评。学生间互评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评价老师能促使教师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素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激励赏识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采取鼓励语也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学生听到“你真行!你真聪明!你真好!你挺爱动脑筋!你的办法很特别!你的观察真敏锐!”等激励的语言,他们会顿感心中快慰,还会争取下次表现得更出色,让他们在学习中敢说、敢想、愿说、愿想,教师抓住机会做好引导,给予他们一个全面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让课堂“活”起来。
良好的师生关系,浓厚的师生感情,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本来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也会因此而爱学习,其他问题和困难也很有可能迎刃而解。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前提,才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情景、精彩导入、引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活动课,只要开了好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其重要的艺术特征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紧紧抓住学生心弦的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淡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一课堂要注意调动学生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导入艺术。为此,我们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2.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3.在精心设疑中激发数学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亚里斯多德也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情景”进行恰当的设疑问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处
试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1-28 01:2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谓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巧设情境,唤起求知欲望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考小牛和小山羊,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的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疲。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搭积木,使其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统计》内容的第一个课时《组织比赛》时,用的是课本中提供的跳绳、踢球、踢毽子和套圈几个项目,可发现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原来是一年级的孩子对这几个项目都不熟悉,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提不起兴趣。后来我就把课题改成《秋游》让学生讨论去植物园、动物园、欢乐谷、水上公园中的哪个景点
人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要如何培养孩子对物理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2-10 19:25
没错,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兴趣没有什么能吸引他去做某件事情了,何况是学物理这样比较难的事情. 要想让他有兴趣,就不要过于强迫它学习,循序渐进,这是一个过程,天赋不好就不要去高奥赛什么的了,打击信心,要时常给以鼓励,让它觉得有成就感.另外可以看看物理方面的科普书籍,比如说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啊.爱因斯坦是怎么发现相对论的啊,牛顿的苹果怎么回事啊等等
人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要如何培养孩子对物理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2-11 16:47
没错,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兴趣没有什么能吸引他去做某件事情了,何况是学物理这样比较难的事情。 要想让他有兴趣,就不要过于强迫它学习,循序渐进,这是一个过程,,天赋不好就不要去高奥赛什么的了,打击信心,要时常给以鼓励,让它觉得有成就感。另外可以看看物理方面的科普书籍,比如说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啊。爱因斯坦是怎么发现相对论的啊,牛顿的苹果怎么回事啊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3-22 10:03
培养孩子的兴趣,首先你要明白要使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的因素有很多。如果要培养兴趣的话,可以给孩子买那个方面的书籍,让孩子学习,注意不要强迫,命令孩子,要学会引导,比如说这个方面很有趣之类的,还要定期肯定孩子的成绩,夸赞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有保持兴趣动力,因为有家人的肯定。
怎么培养自己的兴趣
4个回答2022-07-17 09:45
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培养兴趣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4-19 21:04
兴趣是指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培养兴趣就是去培养人们对某种事情的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兴趣能提高人们对某事物的爱好和追求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写字兴趣?
1个回答2024-01-18 11:15

培养竞争意识,“东西抢着吃才香”,只有对比才会有竞争意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树立起友谊比赛,共同进步。付出给予奖励,当学生一点一点的在进步时,看在眼里也要表现在行动上,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鼓励,让学生可以朝着下一句鼓励,下一次奖励有方向的进行努力着。在不断地练习写字中寻找乐趣。可以让学生进行文字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爱上写字,例如写字接龙,随意抽选学生写篇小文章,让其他人猜是谁写的并说出猜测的依据,都是很好的游戏办法。让学生意识到写字的重要性,字如其人,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才市场要求上交手写的自我简介,这不就是笔风在当下社会的重要性吗,应该让孩子感到重视。古往今来,由文字引发的小故事也很多,老师家长们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然后在孩子觉得写字枯燥无味时讲述给他们听,活跃一下鞋子的氛围。

如何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2-09 13:41
爱上你的物理老师。反正我就是这样,做梦都会梦到他。。所以,物理不好就怪了。。呵呵,说正经的。如果你现在物理成绩不是很好,可以先找比较简单的题做做,培养信心,没事看一些科普的东西,刚开始没兴趣也要坚持看,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如果物理成绩比较好了,建议适当做一些竞赛题。但要把握难度,太难的不要,只做竞赛题里比较简单的,这种题通常也不很好做,但做出了会很有成就感的。。呵呵。无论如何,如果你现在觉得很讨厌物理,就一定要快速摒弃这种想法,因为讨厌也没有用啊,你还是得学。先勉强自己一下,以后就好了。加油啊。
如何更好培养孩子写作文兴趣和能力?
1个回答2024-01-29 12:44
我觉得可以采用亲子共读的方式。。孩子写作不好就是书看得比较少。。而现在书的种类很多。。我建议是亲子共读。。在读书的种类上也可以有所选择。。不一定看文学名著越多孩子的写作能力能越好。。主要是从他感兴趣的书入手。。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但是。。12岁以前都可以亲子共读的。。如果孩子很小(小学1.。2年级)。。可以看一些绘本。。多以图片为主。。可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力很多很多。。如果稍大一些(小学4 5年级了)就可以看一些故事情节的书。。比如有很多儿童文学都很好(我都18了。。还在看儿童文学里面的书呢。。很童趣。。有意思)比较好的有:长袜子皮皮、哈利波特、淘气包埃米尔等等都是很好的文学作品。。您可以试试看。。亲子共读的时间不用太长。。每天30分钟到一小时即可。。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了。。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就是需要时间和耐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