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警示语大全简短

英语小故事,英语名言警句,英语小短文,3篇小故事,3篇小短文,4篇名言警句(加翻译)
1个回答2024-03-18 02:12
Three competing store owners rented adjoining shops in a mall. Observers waited for mayhem to ensue.
  The retailer on the right put up huge signs saying, "Gigantic Sale!" and "Super Bargains!"
  The store on the left raised bigger signs proclaiming, "Prices Slashed!" and "Fantastic Discounts!"
  The owner in the middle then prepared a large sign that simply stated, "ENTRANCE".
中间战术
  三个互相争生意的商店老板在一条商业街上租用了毗邻的店铺。旁观者等着瞧好戏。
  右边的零售商挂起了巨大的招牌,上书:"大减价!""特便宜!"
  左边的商店挂出了更大的招牌,声称:"大砍价!""大折扣!"
  中间的商人随后准备了一个大招牌,上面只简单地写着:"入口处"。
警示教育警什么示什么
1个回答2024-03-08 03:43
减少或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示教育是指通过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的惩戒、警醒和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以减少或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警示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后果,并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预防犯罪和违法行为的手段。
表示警示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8 00:40

一、惩前毖后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解释】: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自】:周  孔子编订《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译文】:我要惩罚,然后让其他人以此为戒,不再犯错。

二、严惩不贷 [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译文】:如果有发现或者是违反的人,一定严厉处罚,不宽恕。

三、严惩不待 [ yán chéng bù dài ] 

【解释】:同严惩不贷 。对待违法犯罪者,绝对不能手软,否则,后患无穷。

【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译文】:如果有发现或者是违反的人,一定严厉处罚,不宽恕。

四、杀一儆百 [ shā yī jǐng bǎi ] 

【解释】: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译文】:对于这件事情要有所得到,以一个为警示来让许多人知道,官吏百姓都要服从,恐惧才能改过自新。

五、杀鸡吓猴 [ shā jī xià hóu ] 

【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水上安全警示语大全
1个回答2022-10-01 15:44
请注意安全,此处水深
形容警示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8 19:29
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二罪俱罚: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罚不当罪: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讽一劝百: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谏尸谤屠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兆闭责杀牲的过失。

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谏争如流: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族隐裂,滔滔不绝。叩马而谏勒住马头携伏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警示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2 01:25

警示成语有

1. 惩前毖后

2. 二罪俱罚

3. 罚不当罪

4. 讽一劝百

5. 拒谏饰非

与警示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3 09:53
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除邪惩恶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出处:鲁迅《集个集·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二罪俱罚 罚:处罚。前后两桩罪过一并处罚
出处: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罚不当罪 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罚一劝百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李汉注引《中说》:“牡如晦问政,子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反面教员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出处:李娴娟等《血染的爱》:“出了最大的反面教员,我们的党可以从这场血淋淋的惨痛的教训中汲取教益。”
丰屋之戒 指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
出处:《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覆车之鉴 覆:倾覆;鉴:镜子。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隗器凭陇而亡,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覆车之戒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晋书·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矣。”
覆舟之戒 推翻船的教训。比喻失败的教训。
出处:明·陈子龙《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后车之戒 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五十二回:“秦王道:‘孤当初不听先生们之谏,致有此难,将来后车之戒,孤当谨重。’”
祸首罪魁 首:头目;魁:首领。犯罪作恶的首罪者。
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稽古振今 指考查古事作为借鉴,以振兴现代。
出处:清谭嗣同《报贝元微书》:“稽古振今,士风一奋。”
鉴前毖后 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鉴往知来 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就地正法 正法:执行死刑。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个就地正法。”
前车可鉴 鉴: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出处:《清史稿·刘韵珂传》:“洋人在粤,曾经就抚,迨给银后,滋扰不休,反覆性成,前车可鉴。”
前车之鉴 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前覆后戒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前危后则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辙可鉴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同“前车之鉴”。
赏贤罚暴 犹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
天网恢恢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小惩大诫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出处:《周易·系辞下》:“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严惩不贷 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严刑峻法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
严刑峻制 犹言严刑峻法。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以人为镜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以往鉴来 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出处:《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以一儆百 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同“以一警百”。
出处:萧复兴《贴深蓝色海绵的球拍》:“连队的指导员是个复员军人,本想以一儆百,好好批评她一通。”
以一警百 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其他的人。
出处:《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殷鉴不远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处:《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引古证今 用古代的经验教训,证明现实中的事情。
出处:《南齐书·高逸传》:“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锁相袭。”
引以为戒 引:用;戒:鉴戒。指把过去犯错误的教训拿来作为警戒,避免重犯。
出处:《国语·楚语下》:“人之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
与受同科 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这件事倘要认真办起来,与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担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知往鉴今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酌古御今 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罪加一等 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罪有应得 应:应该。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罪责难逃 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观今宜鉴古 宜:应该;鉴:镜子。观察当今的社会,应以古代为镜子加以借鉴。
出处:《增广贤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失败为成功之母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出处: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七:“仁庙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犹或时失足。汉顾赵曰:‘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校园警示语?
1个回答2022-10-01 16:57
学习为荣,逃课为耻。
警示名言古语?
1个回答2024-02-07 17:12

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2、不准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3、自律扬清风,廉洁树正气,同唱廉政歌,共谱反腐曲。改造世界观,严守党纪律,干净干事业,当好公仆人。

4、忧心爱心公心慧心,是为本心。贪心黑心私心杂心,必为祸心。

形容警示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14:37
讽一劝百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谏尸谤屠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金石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金石之言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拒谏饰非谏:劝告。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犯颜极谏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谏争如流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叩马而谏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金玉良言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苦口逆耳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苦口良药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良药苦口好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衷心的劝告,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改正缺点错误很有好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