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歌教学的策略

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20:35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高密度的提问,但有些提问没有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这样的问题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没办法引发幼儿主动学习行为。例如有些教师习惯这样提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好不好?故事中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我们是不是要学习他?这种方式提问,幼儿根本无需思考,就可以机械地用“好、对、是”等来回答。这样程式化的提问方式不仅显得累赘,而且限制了幼儿思维活动的空间,剥夺了他们发现、体验的机会,幼儿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后面。
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有哪些教学策略?
1个回答2024-01-28 01:57

1.寓教于乐,通过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小朋友注意力来进入教学内容

2.唱歌,调动小朋友的兴致。

3.问问题,先让他们思考,再引入讲课内容。

幼儿有哪些记忆策略
1个回答2024-02-16 16:22
幼儿的记忆策略包括:复述和系统化组织。
复述:例如,幼儿在学数数时,总是不断地重复,最后就记住了。
系统化组织:这个策略在幼儿身上表现不明显,他们只是采用最初级的形式,例如,把两种有着某种共同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记忆,但是他们自己还意识不到自己使用了这些策略,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会意识到并且主动运用这些策略。
简述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
1个回答2024-03-05 16:23


(1)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

(2)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

(3)倾听、积极反馈。

(4)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

(5)鼓励尝试使用语言。

(6)肯定期待。

怎样写 幼儿园散文诗的教学策略
1个回答2024-03-06 15:56
幼儿园散文诗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散步时孩子总会不经意地去看看、摸摸、说说,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如:老师为什么要种树?树有什么用?这是什么树?树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为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既然对树木感兴趣,就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就选择了“树真好”的活动素材。活动设计引领孩子走向自然,从孩子找寻的树朋友引入,介绍自己的树朋友,以及结合书本观察阅读表述,力求通过多样手段让孩子感受树真好的意境。
中班散文诗欣赏《树真好》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树的用途,并能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进行仿编,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根据目标,活动分为欣赏、朗诵、仿编几个环节,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抓住了语言活动的重点,节奏较为紧凑。
  在课前我精心设计问题,对四个画面的提问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鸟为什么喜欢树?还有谁喜欢树?为什么?小猫友为什么喜欢树呢?”等等。在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后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自然流畅的让幼儿学说散文。
  在活动中,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在提问“你喜欢树吗?为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树可以做桌子。”其他幼儿就跟着说“树可以做椅子”等等,回答都局限在“树可以做什么”上,我马上回应:“都是树可以做成什么东西,那在树上、树下能做什么呢?”帮助幼儿回到活动的目标上。有幼儿说到:“树可以做碗。”我马上进行追问:“做什么样的碗?”帮助幼儿将话讲清楚。在幼儿说“树可以做鸟巢。”时,我马上问到:“鸟巢是什么做的?”让幼儿得到了正确的经验。在幼儿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请其他幼儿帮助他,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学会倾听他人、评价他人。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积极的促进者,适时地对幼儿的提问回以有效回应,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之间的多向互动。
  从活动效果来说,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欣赏、记忆、想像、创编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是活动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散文欣赏活动,活动目标中要求幼儿欣赏散文,但按照活动设计,只是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幼儿的整体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赏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赏后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让幼儿说说,不要求标准答案,然后“再来听听到底讲了什么?”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来为树做点事,是为了让幼儿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目标,但在活动的组织上有些拖沓,而且整个活动的容量显得较大,所以可将最后一个环节放到延伸活动中,并将活动落实到实处,认课班级树,给它浇水、照顾它等,而第二个目标可渗透在前面的环节中。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活动中蕴含的价值,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情感的引导。
幼儿咬人的原因及策略
1个回答2024-03-17 01:09
这个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好好跟他说,实在不行就用武力解决
倾听幼儿的方法和策略
1个回答2024-03-18 02:30

倾听幼儿的方法和策略如下:

1、当和幼儿交谈时,全神贯注地聆听并与他们进行眼神接触亩碧,以表达出你对他们话题的兴趣。

2、通过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和鼓励性的眼神,以及说猛局话来回应幼儿的话题。这表明你对他们的话题感到兴趣且认真对待。

3、即使幼儿的话题看似毫不相关,也不要打断他们。通过持续地倾听,尝试理解他们的观点,会让他们在你面前感到受到了重视。

4、问开放性问题并倾听他们的回答。这会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5、有时幼儿会表达负面情绪,如不满意或者生气。这时作为一名倾听者,可以尝试安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安心地分享他们的感受。

6、当幼儿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进行一项活动时,思考值得称赞的地方,并分享你的赞美和鼓励。

7、记录下与幼儿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倾听幼儿需要持续的耐心、专注以及细心的体察。以上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倾听幼儿,与他们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倾听幼儿的注意事项

1、幼儿需要花费时间来组织他们的思维和用语,所以需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并等待他们的回应。

2、在和幼儿交谈时,需要充分注意他们的言语、表情和身体语言,这会让他们感觉到被听取和重视。

3、即使幼儿的想法看起来不太成熟或者与主题无关,也需要保持耐心并听取他们的完整意见。

4、需要创造一个友好、舒适和安全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迅知举信并且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和幼儿交流需要持续的耐心、专注和细心地体察,这将有助于建立更加紧密和稳固的信任关系,促进协作和互动。

有哪些奖励策略?(具体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3 08:18
语言鼓励、表扬

形式奖励(五角星等)

物质奖励(糖果等)

竞争奖励(小组或个人比赛后获胜)
幼儿打人的原因及策略
1个回答2023-11-30 17:38

幼儿打人的原因:

1、不会表达情绪。

有些幼儿在生气了或者是委屈的时候,由于发育的还没有那么的完善,有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所以就会用打人来表达出自己的坏情绪。

2、受到养育经历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好胜心强的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有过孤独、无助的情感经历,比如:与父母长时间分离,过度惊吓等,这种潜意识里的记忆,导致孩子在与他人互动时,表现出攻击性,变得喜欢打人。

3、受到家庭环境影响。

孩子的成长从模仿开始,如果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经常呈现给孩子打架的行为,比如:父母之间,视频里的各种打斗行为,都会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

4、空间感和身体控制力差。

幼儿的心智都发育不成熟,尤其是大脑的神经系统发育,对外界的刺激容易产生异常的兴奋,而且抵御诱惑的能力也很差。往往对自己的一些行为做不出正确与否的判断。有时候就是脑子里还没有想好,但是手已经打出去了。

5、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幼儿仍然处于与周围环境磨合、探究自身能力的阶段。他们对外部的事物充满好奇,也对自己的身体能够做到什么有着无限困惑。这时候,他们会用手拍打他人,这可能只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6、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

当孩子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时,他们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心情,却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他们不能理解自己打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不认为打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幼儿喜欢打人的对策有哪些?

1、别给孩子贴上“打人”的标签。

很多孩子只是随意的打一下,并非有意识的真打人。孩子小表达能力差,有时候生气了有可能通过打人来表达自己。而孩子的这种行为却被很多父母误认为是孩子学坏了,就会训斥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所以,父母切记,勿要给孩子贴上“打人”的标签。

2、培养规则意识。

进入幼儿园以后,孩子如果还是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自然而然会伤到其他孩子,比较严重的还有可能通过打孩子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愤怒,这对于其他人都是隐患。父母只有为孩子培养规则意识,让他们懂得分辨是非,孩子才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进而就能慢慢纠正。

3、让孩子承担“打人”后果。

在孩子发生“打人”行为的时候,让他学会道歉是必做项,但是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不正确更重要。在道歉的过程中安抚孩子情绪,让其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必要时上演情景模拟,让孩子感同身受被打人的心理感受,并产生同情心理,这样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会有所思考。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儿童视角,教师是如何改变的,老师有哪些策略
1个回答2024-01-20 23:32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当注意时刻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否生病;其次,最应该注意户外活动时的安全问题;另外,还要注意天气的冷热,注意加减衣服,注意喝水和他同同伴的相处关系

在安排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动静结合,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同时,两个老师也要协调好,各个方面都需要注意。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细节很多,如:入园时观察幼儿,包括幼儿有无携带危险的物品(细小的,尖的)入园,观察幼儿是否生病,在晨间的锻炼中要注意幼儿的运动量,出汗后及时为幼儿擦汗,而且也要照顾体弱儿童。在活动中要关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幼儿园的细节有很多,可以看一看《幼儿园知道纲要》中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很多内容都与这些有关!

1、幼儿在园一日内的所有活动都是教育活动,教师对一日活动的安排、组织应紧密围绕一日活动的目标,使一个目标能在一日的多项活动中实现,一项活动也可能实现的不止一个目标。

3、教育活动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4、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安排活动还要注意动静交替,一张一弛,使幼儿能精神饱满地参加各种活动。

6、力争活动多样化,使幼儿获得尽可能多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