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英语听力考试分析总结

幼儿园小班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22 14:29
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内容,学会朗诵儿歌。

  2、理解并学习象声词。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儿歌内容,学会朗诵儿歌。
试述应从哪几个方面评析一篇幼儿文学作品
1个回答2024-04-12 12:00
(1)明确的教育目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与学前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的。
(2)内容上的知识性。幼儿文学是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介绍幼儿所不知道的大千世界。
(3)艺术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主要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儿童易接受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达到吸引儿童在游戏性的教育中增长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试述应从哪几个方面评析一篇幼儿文学作品
1个回答2024-01-18 11:06
幼儿文学作品包罗万象,情景剧、童话、故事、寓言等等,他们都是孩子喜欢和乐于接受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幼儿文学作品都适合孩子。前几天在我们幼儿园的网站上就有一个家长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说:书店里这么多书,该选择怎样的书籍给孩子阅读?这种困惑很有共性。那么怎样在包罗万象的幼儿文学作品里找寻合适的故事呈现给孩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对它进行分析和选择。
幼儿教师如何写活动评析试举例说明
1个回答2024-01-23 15:02
莲花幼儿园对城东幼儿园半日教育活动的评析1.语言活动整节活动开始部分引人入胜,能利用故事情节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幼儿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悬念的方法单一,语调比较平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2.音乐活动本节活动生成的比较好,能够运用幼儿熟知的流行歌曲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中,歌词创编幼儿易学易懂.幼儿在课前知识的准备比较充分.课堂中没有出现难点,教师感染力不够.3.体育活动本节体育活动教师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精神面貌较好,能利用比赛形式激发幼儿竞赛意识,达到了体育活动的目标.整个活动过程运动量适中.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更多的玩法.  就这样的,你可以参考参考
关于幼儿园教育应如何写活动评析?试举例说明
1个回答2024-01-21 11:14
莲花幼儿园对城东幼儿园半日教育活动的评析1.语言活动整节活动开始部分引人入胜,能利用故事情节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幼儿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悬念的方法单一,语调比较平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2.音乐活动本节活动生成的比较好,能够运用幼儿熟知的流行歌曲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中,歌词创编幼儿易学易懂.幼儿在课前知识的准备比较充分.课堂中没有出现难点,教师感染力不够.3.体育活动本节体育活动教师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精神面貌较好,能利用比赛形式激发幼儿竞赛意识,达到了体育活动的目标.整个活动过程运动量适中.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更多的玩法.  就这样的,你可以参考参考
明天就要幼教学科知识测试 请问考些什么啊?案例分析题是考些什么啊? 跪求历次考试的内容
1个回答2024-03-15 04:23
就上次能力开始改革的,怎么会有历年考试内容呢,哈哈
都是凭经验做的。
明天就要幼教学科知识测试 请问考些什么啊?案例分析题是考些什么啊? 跪求历次考试的内容
1个回答2024-03-12 05:14
就上次能力开始改革的,怎么会有历年考试内容呢,哈哈

都是凭经验做的。
试析幼儿惧怕在不同年龄分别有何特点,并提出对待幼儿惧怕方法
1个回答2024-02-18 07:10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害怕对象,如: 0-6个月高分贝的噪音,突然而来的声响,身体陡然失去支撑;6个月-1岁一般意义上的陌生人和生疏的环境,浴盆和浴缸排水;1-2岁一般意义上的睡眠,和父母健康、受伤、排便;2-5岁害怕黑暗、孤独,想像中的怪兽、强盗、医生等。测试一下,孩子的害怕正常吗?惧怕与儿童身体发育的状况和应对能力有关,会随着儿童体力,智力和经验的发展而不断消失和变换。一般来说,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害怕和恐惧,为时短暂,一种惧怕很少持续一年以上,多数在三个月内消失,很少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害怕属于正常还是病态,可以根据下列问题进行测定:1、孩子的胆怯不安是否只是针对某个事物或现象,与这个事物或现象相关的其他因素不会引起他的恐惧?2、离开了受惊物或现象后,孩子的惧怕反应是否随之消失?3、在看图片、电视或一般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他所惧怕的事物或现象,他是否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4、经历了后,孩子的日常生活是否不受影响?如果对以上问题的回答都是是,说明孩子属于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胆小害怕;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恐惧
  * 1-6个月
  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
  * 6-9个月
  在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特别是陌生人,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比如,婴儿所熟悉的人在场还是不在场、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婴儿能否爬到妈妈或熟悉的人那儿去)及婴儿个性特征、陌生人的特征、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等。
  婴儿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在某个环境,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因此,在这一时期,父母要对婴儿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在婴儿出现不安情绪时,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安慰。
  同一时期,婴儿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因为,婴儿在这时已对高度产生感知。到了9个月,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翻身和爬行了,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不过,随着婴儿年龄地增长,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
  * 12-24个月
  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时,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过去的分离经验、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认知水平、性格特点、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当儿童进入学龄前期时,与监护人的分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熟悉的人是否在场(这些熟悉的人,可以是同龄人或兄弟姐妹)、环境是否熟悉,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如何等。通常,和母亲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分离性焦虑要明显轻得多。他们知道母亲会回来,在母亲离开期间会呆在比较适宜的环境中。
  由此可见,母子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极为重要。同时,还应注意母子分离要逐步进行。比如,一开始先短时间分离,然后再逐渐拉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看护者一定要在向孩子保证的时间内回来,让孩子心里有底。
  * 2岁以后
  在进入第二年后,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对于较为具体的刺激产生的恐惧反应,让位于对想像出来东西的恐惧以及对未知情况产生的预想性恐惧,比如独处、黑暗、死亡、绑架者及抢劫者等。一般来讲,这些恐惧在4岁时达到高峰,并在4-6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
  有些孩子非常害怕黑暗,晚上不敢关灯睡觉,不敢单独在房间中睡觉。因此,父母尽量在睡觉前陪陪孩子,给他们讲故事,或答应他们可以开灯睡一段时间。有些孩子特别害怕家中进强盗,在回家后会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撩开床单看床下是否藏有坏人。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做这些事情,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对于其它恐惧可以等待,时间会解决这些问题。
  * 6-12岁
  在6-12岁期间,恐惧大多与学校、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有关。更为抽象的社会焦虑和对成绩的焦虑出现,对于损伤、自然时间和社交产生的恐惧可以维持一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到死亡。有时他们的手出血了,就跑去告诉妈妈:“我的手出血了。” 很可能孩子说这些话的潜台词是“我会死吗?”妈妈对这种出血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保证,会成为孩子的定心丸。
  儿童除了对自身关注外,也会对父母关注。他们害怕父母死亡,那样,就会没有人照顾他们了。因此,让孩子拥有一直受保护的感觉,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利。这种感觉,可以来自父母口头上的保证,也可以来自父母的实际行动。
  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恐惧
  在对儿童的恐惧进行分类和诊断时,必须考虑儿童所处的发育阶段和行为的严重性。某些恐惧在特定的年龄或发育阶段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同样的恐惧出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就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常。比如,分离性焦虑出现在幼儿身上是预期之中的,但若出现在学龄儿童身上就是不正常现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观察孩子。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孩子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害怕或恐惧是有限度的。当对外在、无危险的物体或环境产生极端、持久及适应不良的恐惧时,就成为了恐怖症,比如,陌生人、孤独一人、黑暗、动物等。儿童一般在有极端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后,才会产生对特定物体或环境的恐惧,如在医院打针的疼痛经验、被狗追咬及意外事故等。除非创伤极为严重或不断被强化,否则这些恐惧会自行消失,不会变为恐怖症。
  当孩子害怕和恐惧时
  这时,父母的正确应对极为重要,否则,恐惧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发育。当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父母对他们的抚摸和搂抱则是最好的肢体语言。除此,轻声安慰的话语也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反应;当孩子学会表达后,父母除了对身体安抚外,还要认真倾听孩子对恐惧的表述,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要一味解释恐惧是不必要的。另外,父母还应该学会听孩子说话的弦外之音,以便了解孩子到底怕什么。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不然,父母对孩子的恐惧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很可能使他们的恐惧感被强化,日后不易消失。如果孩子的恐惧属于异常,父母的各种安抚都不能缓解,那么最好及早找专家进行诊治。
幼儿园面试孩子不说话怎么办,宝宝幼儿园面试不说话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23 15:29
不少高端幼儿园在接收学生时有名额限制,孩子需要通过面试才能入学,但是,有些孩子面对面试老师,当场就胆怯不敢说话,幼儿园面试孩子不说话怎么办?父母看到自己的宝宝在幼儿园面试时不说话也很着急,宝宝幼儿园面试不说话怎么办?

面对宝宝幼儿园面试不说话,或是不肯说话的时候,家长可以在一旁给孩子鼓励,陪着孩子一起去面试。当孩子看到父母在一旁,有熟悉的人,可能就能够消除心理对陌生人的不安全感,再慢慢引导孩子说话。

要是父母在一旁孩子还是不愿意说话,那父母就不应该勉强孩子,毕竟勉强了孩子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将来孩子一辈子记着这个心理阴影,对于他的性格养成也会带来影响。父母在幼儿园面试强迫孩子说话,也会给面试的老师们留下不好的印象。

父母也可以将孩子平常说话、活泼的模样用视频记录下来,这样在面试的时候他不说话,也能方便幼儿园老师了解孩子平常的模样,不会让老师觉得孩子平常就是不说话,给孩子挽回一点印象。不管孩子在幼儿园面试中成绩好不好,家长都不应该责怪孩子,平常要多跟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去跟陌生人说话锻炼。
试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
1个回答2022-12-19 12:55
两超多强变成一超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