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谁有《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电子版啊
2个回答2022-05-09 21:31

密码:m_hx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3-08-05 11:26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涵盖了她的信念系统、对改变的洞察性方法,以及她三十多年工作在家庭治疗前沿发展出的强有力的干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对雕塑和“生存姿态”、隐喻、个性部分舞会,以及家庭重塑的治疗性使用。我们探索了“交互”的成分,以及自我曼陀罗中的众多元素,这些元素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并对其做出回应。我们也会读到关于学习(转化)彼此间互动的方式。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实录》哪本更适合初学者,特别是对萨提亚理念的理解
1个回答2022-05-03 07:40
先看家族治疗,本书围绕的即是家族治疗的理论体系逐一展开,尤其是各核心理念诸如冰山理论,心理营养,感觉轮等都有深入的剖析。治疗实录是萨提亚女士进行个案时自己的解答已经话术技巧,适合有一定萨提亚理论体系基础的朋友去感受、体悟。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治疗实录》《新家庭如何塑造人》那本书更适合实用?
2个回答2022-06-28 09:51
要看你说的实用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是个人提升的话,我觉得《新家庭》比较容易看懂。如果你是用于实用治疗他人,那么前两本可以多看看。
社会工作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个案分析
1个回答2024-01-06 18:01

社会工作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者面谈,是站在双方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觉看待问题,看到“他人”的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双方能够真正的互相理解和体谅。下文由我为大家分享有关个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量浏览。

  一场车祸加剧了家庭矛盾

  郭老,男,69岁,江西人,2008年妻子去世后来到深圳打工,主要在工地从事清洁工作,育有2儿1女,各自都已成家,2个儿子在深圳打工,女儿随夫在北京打工生活。郭老这次因车祸住院,车祸导致颈椎骨折,损伤了一侧神经,导致左侧肢体瘫痪,保守治疗过程中只能卧床并保持固定体位。住院部的医护人员向社工反映郭老在住院治疗期间经常与儿子争吵,不配合护理,拒绝打针吃药,不配合医生护士治疗,之前在医护人员的劝说下接受了治疗,但这一次无论医护人员和儿子怎样劝导,郭老还是拒绝打针吃药,不穿病号服,不盖被子,多动,近期服务对象吵闹着要自杀,无奈之下,寻找社工帮忙介入。

  在住院之前,郭老基本是一个人在深圳生活,与子女的关系比较紧张,日常与子女的联系很少,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在老家一家人团聚,郭老自己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平时生活状态比较自由,习惯了无人管束。通过了解社工得知:郭老的脾气暴躁,易怒,人际关系较差,住院期间有一位同住的工友来看望过一次。小郭向社工透露郭老有家暴行为,曾经在老家对其妻子和三个儿女有较长时间的实施家暴行为,2008年其妻子因不堪忍受郭老的家庭暴力,在村里跳河自尽,为此,儿女们与郭老的关系更加僵化,刚开始住院时,女儿有过来照顾,但因无法忍受郭老的辱骂和挨打,离开了医院,小儿子不愿意留医院照顾,无奈之下只有大儿子留下照顾郭老。在住院期间,郭老与儿子的关系恶化,经常责怪儿子照顾的不好,儿子则抱怨郭老无理取闹、自私自利,对很多生活事件双方持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并产生争吵。

  问题分析

  经过多方面的了解,郭老的性格、个性情绪上面存在较多的缺陷,此次住院激发到了更严重的家庭矛盾,社工尝试从以下几点分析问题。首先,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的发展看作是持续地适应环境,并与环境的众多层面进行系统交换的过程,其中适应力是主要观点之一,即个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个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回应以达到最佳调和度,适应良好是二者间成功互惠的结果,而适应不良则是个人的需求与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社会支持之间无法匹配调和的结果。本案例中郭老出现不配合治疗、与家人关系恶化等各种住院适应不良的情况,可以解析为由于生活情境的改变,个人的健康、独立生活的能力需求不被满足,而现有的环境无法提供与需求相匹配的资源。其次,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生命过程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从类型来划分可分为以社会工作者、医生、律师和其他专业的助人者为正式的社会系统,家人、朋友及邻近等熟人为基础的非正式支持系统,这些支持系统对个人应对困境重要的支持作用。郭老因年纪大、来深时间短、工作不稳定,靠自己生活,基本没得到正式的社会系统的帮助,原本与家人关系不好,朋友少,人际关系较差,非正式支持系统也薄弱,此次遭遇车祸因有违反交通规则,需要郭老负主要责任,无任何社保或保险来保障治疗。

  社工分析郭老由于发生车祸事件,导致住院卧床治疗,失去了自我护理和行动能力,对当前的状况不适应,并将不适应的情绪转接到与儿子争吵、不配合治疗等行为表现上。

  制定服务目标和服务计划

  社工针对预估的情况,与小郭进行了沟通,在研究了家庭存在的问题上,进一步和家庭成员商讨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案。服务目标初步设定为:缓解郭老父子间的`负面情绪,帮助其抒发不良的情绪,增加郭老对目前状况的适应性,能去接受和适应现状,改变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促进家庭和谐,整合资源,缓解目前面临的高额医疗费用。具体服务策略为:通过陪伴、倾听、鼓励支持、专注、同理心等技巧,稳定郭老的情绪,使其可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保障其基本治疗;与医护人员合作,详细的解释郭老的病情,增加其对疾病的认识,从心理上接受康复及预后的过程;通过与父子俩的面谈沟通,改善父子关系,鼓励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帮助扶持;增强郭老的社会支持系统,挖掘其身边的资源,如联系律师、保险公司,积极解决医疗费用问题。

  服务过程

  安抚情绪,初步建立关系,配合治疗和护理

  社工来到病房,先与其儿子面谈,去理解和接纳他的情绪。在面谈中其儿子向社工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因父亲的脾气个性、家暴行为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憎恨父亲,另一方面父亲还是父亲,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心里会难过,有爱也有恨,也向社工倾诉了自己的心里压力:老家有老婆和5个孩子,最大的在读高中,最小的在上幼儿园,如今为了照顾父亲,自己放弃了工作,没有收入,家里的开支都难以维持,父亲的医药费较高,保险公司不愿意提前支付,时常出现欠费,这都给了他很大的压力。社工通过倾听、同理安抚其情绪。接着社工通过陪伴、关注、倾听、支持等技巧,给予郭老心理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支持,安抚情绪,初步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为了保证郭老的治疗,工作的人员给予劝导,郭老接受了治疗。

  认识疾病,接受现状

  在面谈过程中,郭老谈及了想自杀,以死来解决目前的困境,抱怨终日只能躺在病床上毫无是处,不如一死百了。社工与郭老探讨了死亡问题,通过同感,表达了他内心的感受,给予支持,帮助其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也利用非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去辩驳他的非理性信念,赋予合理信念,改善情绪。在这个阶段,郭老拒绝治疗、与儿子争吵的行为以及爆发愤怒的情绪的次数明显的减少,同时社工与医务人员沟通,及时跟进郭老的病情、后期康复及预后,社工与郭老一起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情况、疾病康复的过程,加深他对疾病的认识,帮助他更好的面对现实,适应住院的生活。在后期,社工与郭老一起探讨了对未来生活的计划,探讨了其康复的结果,并做了两种假设:一是康复,二是瘫痪在床,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引发他的思考。

  通过社工的努力,郭老不良情绪明显减少,依从性提高,逐渐减少了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与儿子的关系也得到些许改善。

  改变沟通模式,促进父子关系

  萨提亚将人与人的沟通归纳为三个要素:自己、他人、情境。一致性的沟通要对三个要素同时关注。当人们面对压力时,往往会采用另外四种不一致的自动化应对模式,这四种模式分别忽略了三个要素当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社工通过观察父子两的沟通模式,主要归于指责型,这种模式显得有责任感,振振有词,然而充满愤怒,这种沟通模式往往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社工通过分别与父子两

  面谈,站在双方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觉看待问题,看到“他人”的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双方能够真正的互相理解和体谅。另外社工作为第三方,对他们互相争执的生活事件做了澄清,消除和减少彼此间的误会,促进双方互相理解。通过多次的面谈,双方没有再争吵,出院前,郭老深深体会到了儿子的不容易,对社工诉说了对儿子的心疼,并流下了充满无限关爱的泪水。

  整合资源,保证治疗

  郭老在工地工作无劳动合同,也无社保,发生车祸后,交警判定他负主要责任。肇事车主购买了全险,将郭老的医疗费用问题完全交给保险公司处理。因损伤神经,治疗上时间长、费用高,仅靠家里的积蓄,无法维持治疗,而保险公司难预支治疗费用,经常出现拖欠医疗费用。社工尝试给郭老申请救助金,但由于存在第三方赔付,不符合救助金申请的条件,无法申请救助金。社工分析郭老的处境,协助其与保险公司沟通,保险公司支付了部分医疗费用,同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通过爱心企业连接到护理垫两箱,以减轻生活用品上的开销。在治疗后期,其儿子委托律师,通过律师向法院提交申请,保险公司支付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后期的赔偿也会根据郭老的康复情况走司法途径解决。

  评估与结案

  此次工作采取了服务对象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估,个案服务目标基本达成,通过社工的介入服务,郭老改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配合儿子的护理,慢慢适应了住院过程;通过面谈,改善了父子两的关系;在医疗费用方面,通过寻求律师的帮助,向保险公司争取到了大部分医疗费,律师事务所也给郭老先行垫付治疗费用,向爱心企业链接到部分住院所需物品。

  服务对象评估:父子两非常感谢工作员提供的帮助和一路的陪伴,给他们的家庭解决很实际的问题,尤其在适应疾病和改善关系方面。其儿子表示,在社工介入之前,不知道如何与父亲相处,与父亲的关系很糟糕,在医疗费用方面更是一筹莫展,面对很多压力,心理压力也很大。但是通过社工的帮助,改善了父子间的关系,对家庭的理解更深,同时也增加了个人的能动性,能积极面对困难,寻求解决的办法。其感慨到:一场车祸让我父亲暂时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却改善了这么多年的父子关系,看到父亲能够体会我而流泪,我感到很欣慰,感受到父爱的温暖,希望奇迹能在我父亲身上出现,让他能重新站起来。

;
一,什么是萨提亚模式
1个回答2023-08-17 17:30
萨提亚通过研究和实验建立了她自己的成长模式。在她的描述下,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方式要么可以被归入等级模式,要么被归入成长模式当中。我们究竞怎样看待世界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加以评估:我们怎样定义一段关系;我们怎样定义一个人;我们怎样解释一个事件;以及我们对于改变抱有怎样的态度。这四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它们可以极具个性化地刻画出所有个体以及他们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特点。
萨提亚模式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8-19 14:59
在萨提亚模式中,你会学习和体会到许多不同的技巧,例如家庭雕塑、影响轮、团体测温,以及用一条白色绳索展现出家庭关系图,显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心理脐带关系。这些活动均灵活地融合了行为改变、心理剧、当事人中心……等各派心理治疗技巧。
萨提亚模式另一极富魅力的原因,是因她“凡事皆以人为本位,以人为关怀”的信念。在注重“你和我”的同时,更关心“我们”,在这样一个被充分尊重和关心过程中,我们对事业、家庭、婚姻、健康以及个人成长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学习,重获并掌握生命的意义,做一个身心一致的人。
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5-29 17:17
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
首先它强调转化。转化,意味着人原本就存在着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能量,来访者寻求咨询的问题,只不过是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之固着于一些惯性的认识和行为上。转化,意味着治疗师要协助来访者重新看到自己的能量和资源,运用自己的能量和资源实现心灵的转化,重新获得成长。怎样实现转化,萨捉亚提出了一套模式:从人在压力下应对行为的方式,进入他的内在,看他的冰山——感受、认识、期待、渴望、自我,在这几方面治疗师与来访者联结。在冰山探索的过程中,它又使用了家庭图,把来访者的内在与成长环境做了联结。这就反映了萨提亚模式治疗模式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即强调系统治疗。从这套模式看来,来访者是个人内在与外在系统中的个人,他的问题的形成与心灵的转变都和个人内在系统、人际互动系统以及原生家庭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把治疗放在这三个系统的联结中进行。
萨提亚模式很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它以人本为主,整合了精神分析、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也吸收了东方文化的养分。
汪先生与妻子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方式问题发生争吵,社会工作者小李运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他们提供服务,请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1个回答2024-01-22 01:29

B

解析: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治疗程序可以分为3个步骤:一是追思往事。所谓追思往事是指考察个人过往的经验,把个人遇到的问题放在“现在一过去”的时间维度上来理解。二是整理旧经验。整理旧经验是指帮助个人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旧经验,让旧经验赋予新的意义解释。三是整合新旧经验。整合新旧经验则是指帮助个人把旧经验中的新发现运用到现在的生活中。显然,萨提亚不仅注重过往经验的处理,而且非常重视新旧经验的整合。
【知识点】5.2.7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题库维护:wangqian)

萨提亚的成长模式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05 13:01
萨提亚通过研究和实验建立了她自己的成长模式。在她的描述下,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方式要么可以被归入等级模式,要么被归入成长模式当中。我们究竞怎样看待世界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加以评估:我们怎样定义一段关系;我们怎样定义一个人;我们怎样解释一个事件;以及我们对于改变抱有怎样的态度。这四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它们可以极具个性化地刻画出所有个体以及他们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