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不忘掘井人儿歌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1个回答2024-01-23 19:23
这两句话都是形容一个人应该感恩于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或者自己所依赖的资源。其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喝水的时候不要忘记挖井人,就是说,一个人取得的成就或腔核者享受的福利都离不开前人的努力和奉献,应该永远怀有感巧手激之心。而“饮水思源”则是说,喝水的时候要想到水的来源,对于自己所受的恩惠要心存感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环境,不要滥用浪费水源。这两句话都表达了一个人应该懂得伍宽掘感恩和回报,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源和支持。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1个回答2024-02-04 16:49

C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得到幸福或利益时,不忘记带来幸福或利益的人,饮水思源意思是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来的,二者是近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画龙点睛意思是写文章或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或者画上关键的一两笔,就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秃子跑进和尚庙比喻滥竽充数,弄虚作假指制造假象欺骗别人,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一丘之貉比喻彼此都是坏家伙,没有什么差别,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飞蛾扑火自烧身比喻力量虚弱的硬和力量强大的较量,自取灭亡,自讨苦吃意思是本来没事,自己却偏去惹麻烦,二者不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掘井得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3 22:35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人丁兴旺。一家数十口人,男耕女织,劳作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偌大的家族聚居,居然没有一口水井,每天的生活饮用水,得专门安排一个精壮劳力到几里外去挑,寒冬溽暑,诸多不便。



后来,丁公召集家人,晓以利害得失。大家同心戮力,经过几十个夜以继日的苦干,终于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口深井,清泉汩汩。从此一劳永逸,且泽及子孙。丁公十分高兴,逢人便说:“我家挖了一口井,得到一个人!”这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居然传到宋国国君那里。不知丁公家井里挖出来的是一个活人,还是一具死尸。若是活人,当为奇迹;若是死尸,可就是一条人命案了。于是,国君特地派人到丁家来调查询问。丁公从容答道:“我说的是挖了井,让我家多出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这才止住了沸沸扬扬的不实传闻。



事见于《吕氏春秋·察传》,另《子华子·问鼎》也有类似记载。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地。”后人因以丁公凿井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讹。故吕氏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察传》里还有一则更为生动的记载: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的时候,听到人们传言:“晋国军队三豕渡河。”(豕,读shì,即猪的书面语)哪有三头猪渡河的事呢?于是子夏纠正道:“你们读错字了,应该是‘已亥’,‘已’字同‘三’字形相近,‘豕’字同‘亥’字形相似。”到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已亥涉河”。语言经常像错的却是对的,像对的却是错的。对与错的界限不能不予区别。这正是圣人所谨慎的地方。



刘昼《新论·审名》:“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涉河,云彘行水上,凡斯之类,不可胜言也。”□
掘井及泉是什么意思 掘井及泉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1-09 13:43
1、掘井及泉,汉语成语,拼音是jué jǐng jí quán,意为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处,比喻做事善始善终。

2、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掘井得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09:55

掘井得人的故事如下: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里没有井。做饭,浇菜地,都要用水。他家只得派一个劳动力,每天到村外去挑水。后来,姓丁的在家里打了一口井,用水就很方便了。姓丁的逢人便说:“我家凿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人。”这话三传两传便走了样,说成:“丁家凿井挖出一个活人来了。”越传越奇,越奇越传,最后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君就派官吏到丁家调查。姓丁的说:“我说的是凿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活人来呀。”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近义词

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释义:路上听到的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译文:路上听到的传闻,随后就在路上传播出去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掘井得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5 10:36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人丁兴旺。

一家数十口人,男耕女织,劳作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但是,偌大的家族聚居,居然没有一口水井,每天的生活饮用水,得专门安排一个精壮劳力到几里外去挑,寒冬溽暑,诸多不便。  后来,丁公召集家人,晓以利害得失。大家同心戮力,经过几十个夜以继日的苦干,终于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口深井,清泉汩汩。从此一劳永逸,且泽及子孙。丁公十分高兴,逢人便说:“我家挖了一口井,得到一个人!”这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居然传到宋国国君那里。不知丁公家井里挖出来的是一个活人,还是一具死尸。若是活人,当为奇迹;若是死尸,可就是一条人命案了。于是,国君特地派人到丁家来调查询问。丁公从容答道:“我说的是挖了井,让我家多出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这才止住了沸沸扬扬的不实传闻。  事见于《吕氏春秋·察传》,另《子华子·问鼎》也有类似记载。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地。”后人因以丁公凿井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讹。故吕氏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察传》里还有一则更为生动的记载: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的时候,听到人们传言:“晋国军队三豕渡河。”(豕,读shì,即猪的书面语)哪有三头猪渡河的事呢?于是子夏纠正道:“你们读错字了,应该是‘已亥’,‘已’字同‘三’字形相近,‘豕’字同‘亥’字形相似。”到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已亥涉河”。语言经常像错的却是对的,像对的却是错的。对与错的界限不能不予区别。这正是圣人所谨慎的地方。  刘昼《新论·审名》:“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涉河,云彘行水上,凡斯之类,不可胜言也。”□

掘井及泉是什么意思 掘井及泉指什么
1个回答2022-09-29 06:45
1、掘井及泉,汉语成语,拼音是jué jǐng jí quán,意为挖井就要挖到泉眼之处,比喻做事善始善终。

2、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饮水不忘挖井人:古井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3 12:33
饮水不忘挖井人:古井的故事
一口古井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井水曾经甘甜可口,可现在却枯竭了。它渴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向从身边走过的鸭子求助:“请帮我打点水来吧,一点点就可以……”
鸭子答应它的请求。但是,当鸭子来到池塘时,便和同伴在池塘里嬉戏起来,古井的求助被抛到了十万八千里以外。
古井没有等到鸭子的消胡唤脊息,于是又向青蛙求助。青蛙想起古井水曾经的甘甜,答应给古井打点清水来。可是当青蛙来到河边时,那里的热闹场面深深地吸引了它,古井的求助也被遗忘了。
古井绝望了,张着饥渴难耐的大嘴,痛苦地 *** :“水,水,水……”
这时,一只身受重伤的小鸟停靠在古井旁小憩。小鸟看古井这般痛苦的样子于心不忍,决定尽己所能帮助古井。虽然小鸟到了垂死的地步,但他还是奋力展翅向河边飞去。小鸟用羽毛沾上水珠,艰难地朝古井飞回。不知花了多少时间,最终裤渗小鸟回到了古井身旁。
小鸟已经耗尽力气飞不起来了,它伤心的泪水落入了井底。就在这一瞬间,井底忽然冒出一个泉眼,清爽甘甜的泉水汩汩地冒出来,很快灌满了大半个古井。
古井复活了。
不久,鸭子、青蛙和其他动物们又重回到古井身边,并对死在一旁的小鸟横加指责:“这个讨厌的东西,死也不挑个地方。”
“已诺必践”是完美人格的体现,既然答应对处在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就应该履链谈行诺言,不能像鸭子和青蛙那样只图自己安乐享受而背信弃义。如果我们都能像小鸟那样,即使自己境况不佳却仍然施予援手,那么我们收到的就会是涌泉相报和一个新生命的复活。
古井

宋人掘井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2-02 03:13
成语由来:

宋国的丁家庭院里没有井,于是只能出门打水,所以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院子里打好井之后,这家人就告诉外人说:“我打井之后(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人(一般)。” 听到了这话的人互相转告说:“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了一个人!”有大臣听说了,连忙告诉了宋国的国君。国王连忙派人去问丁家的人。姓丁的人说:“我的意思是说我得到了像一个人那么多的劳力,不是说我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啊。”





这个故事说明了:要注意实地调查,不要轻信流言蜚语。(或:眼见为实,不要以讹传讹;或:讲话要讲清楚)
宋人掘井
1个回答2024-02-09 12:13
宋人掘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于(介词:当“被”讲)

②国人道之 道(谈论)

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于(于:介词:当“向”讲)

④ 得一人之使 使(使用,指劳动力)

2.翻译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启示

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