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儿歌残疾人

精神残疾能听音乐精神残疾能听音乐?
1个回答2024-03-15 19:07
精神残疾的病人听音乐当然没问题,只要她自己喜欢就好。

如果有这个爱好,对他们的病或许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如何对随班就读的智力残疾儿童进行教育
1个回答2024-03-12 05:41
  在特殊儿童教育的问题上,如今正提倡无差别教育,希望他们接受正常教育,避免由于过于特殊而造成伤害。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就应该了解残疾孩子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不同的心理特点。 首先,残疾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强烈。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渴望人们尊重他们。只言片语的不尊重,都可能严惩刺伤他们的心。正因为如此,残疾孩子的家长往往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那颗容易被伤害的心。 其次,残疾孩子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在家里,他们依赖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学校,他们依赖老师和好心的同学。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与帮助。 第三,残疾孩子更容易缺乏自信,有的可能产生自卑。他们往往暗叹命运之神太不公平,为什么把不幸留给自己。他们在羡慕其他孩子的同时,会认为自己不幸,许多该做的事情做不来。他们遇到的挫折更多,于是面临更多的自信与自卑的选择。 第四,残疾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样获得幸福。在每个残疾孩子心里,都有一片光明、美丽的世界。 作为家长,应该了解残疾孩子的心理,尤其要认真体察孩子的种种想法,这会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帮助更加有的放矢,增强效果。 为了孩子,家长应首先调整自身的心态,千万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这些话占据头脑。中国有句古话:“既来之,则安之。”既成的现实不能再作选择,但是未来之路是可以选择的。如果家长的精神被压倒了,顾影自怜,还怎么去激励孩子奋勇拼搏?残疾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在不断调整心态的同时,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 一、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让“命运不公平”的思想见鬼去吧! 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会关心、帮助残疾的孩子,然而也有少数道德欠佳的人会用“瞎子”、“聋子”、“瘸子”这些不恭的语言甚至用动手动脚的欺侮行为对待他们。要教育孩子在适度忍耐的同时,可以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个别人:“你们这样做讲道德吗?”“你们欺侮残疾人算是真本事吗?” 二、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只要有可能上学的,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最好上残疾儿童学校;没有残疾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每个残疾孩子的情况不同,有的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虽无特长,也有相对的优势。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 三、对残疾孩子认真呵护是必要的,但应该适度,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应该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讲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要以具体分析、耐心指导帮助孩子选择坚强。切切不可以过分地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 四、给孩子成功的机会。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点没有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及时给以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精神——不断追求成功。 五、支持孩子参加各种群体活动,特别是有较多残疾孩子参加的群体活动。这样做不但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丰富生活内容,更重要的是会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增长适应社会的本领。有的家长总把残疾孩子放在自己的过度保护之下是不好的。
一级残疾和二级残疾哪个严重点?
1个回答2022-12-15 04:47
5107****
残疾,都包括什么那些残疾,什么样的才叫残疾人?
3个回答2023-01-29 20:30
残疾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有先天性肢体残缺,和后天性因某些外力导致的肢体残缺,所引起的生活自理障碍都叫残疾人
关爱残疾人演讲稿 如何关爱残疾人
1个回答2024-02-27 06:32
其实残疾不特殊,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已的生命价值的,残疾人也不例外。 残疾不是某个人的错,他们只是我们中的不幸者,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风吹过,雨打过,总会有残损受伤的枝叶,但我们始终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他们不应被我们轻视漫待,甚至避而远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中,能想到去关心残疾人、关爱残疾人的人是少之又少了。但是,无数残疾人工作者想到了,我们的一届又一届残联领导班子、全体干部职工想到了,也做到了。为了那一双双渴望关怀的眼睛,他们有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几十年。在他们的心目中,残疾人的事无论多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无论多大都是小事!在他们的精神感召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扶残助残行列,为合水的残疾人事业、为和谐合水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艰难和困苦,他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尊重残疾孩子的受教育权、发展权,给他们以平等的权利、同等的机会,是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政府高度重视特教事业,加强了对特教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对特教的倾斜。残疾人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更是一项慈善事业,需要政府和会社会的共同关怀和支持。   对于残疾人,我们不能只有所谓的忘却和无视,而是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理解。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团结起来,爱才会传播到每个残疾人的心中。关爱残疾人,并不是一味的同情他,身为残疾人,同样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关爱残疾人,就要帮他克服自尊心,积极地面对生活。   关爱残疾人,不是口头上的一句关爱,而是附着于行动,用行动去捍卫他们的人格。良心使然,道义使然,责任使然!让我们向渴望平等的残疾孩子献出友爱之心,伸出友爱之手,扶助他们回归主流,走和社会。为最终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爱残疾人演讲稿相关阅读:   健全人尊重残疾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和尊重生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自有人类开始就有残疾人,残疾人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是人类的组成部分,残疾虽然发生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没有交通事故造成的残疾,就没有完整的交通法规;没有工伤造成的残疾,就没有劳动安全条例;没有出生缺陷,就没有现代的母婴保健。正是一部分人首先承担了残疾带来的痛苦,才促使现代人类社会在医学、遗传学、劳动保障、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因此,对残疾人更多一些尊重,是一种道义责任。   关爱残疾人,你会怎么做?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占用残疾人专座”成了大众普遍认为的关爱残疾人方式,投票率达65.79%。中科院心理学博士郑希耕表示,相对于其他关爱行动来讲,不占残疾人专座更具现实性,是最容易接触到的。如果连给残疾人让座都做不到的话,就更不用说扶残疾人过马路或者去当志愿者了。而且这一行为与整个社会文明礼貌风尚衔接最紧密。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强调企业对残疾人群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对残疾人的关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要环节,但这种关爱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同情、不歧视、救济帮助这些较浅的层面上,而是应该从各行业、各领城中体现和谐社会的优越性,在教育、医疗、通信、就业、交通等各领城切实推动所有帮助残疾人的行动。这种帮助不仅仅是帮助他们生存,更是要帮助他们生活,这就意味着残疾人群体应和苦通人一样,享受他们所应享受到的一切人权要素。关爱残疾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双手残疾属于几级残疾
1个回答2022-09-03 21:25
应该是3级残疾
女老师照顾班里腿残疾的孩子(最好是女老师或者有经验的女老师来回答,妈妈也可以回答,我给高分,谢谢)
1个回答2024-02-03 06:18
1.我会的。

2.是,会来。

3.那是一定的。

4.提醒他上厕所。

5.能背动,一定背。

6.向你描述的那样背。

7.因为尽量让孩子舒服。

8.让孩子早点解除痛苦哦。

9.坚持会,便完了就会好的。

10.不介意,并开玩笑说好热乎。

11.这是我的职责帮助她是应该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