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孝文帝(十)不回家了

2023-06-19 04:27:52自说自话的掌柜26:30 12.7万
声音简介

孝文帝,在掌柜心中有一个特殊的地位。我一直觉得,孝文帝虽然一声短暂,但是,他活出的都是浓缩的精华,这个人是个活的很精华的人。作为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皇帝,他带领自己的族群汉化,最终让自己民族融入汉族,在一片刀光剑影中突然死去,留下了无限的遗憾,讲好这个皇帝的故事,其实很难,所以,掌柜才想了这么久,因为,我觉得,我太想讲好这个故事了。


在山西大同有个云冈石窟,石窟里面有个北魏纪念馆,在纪念馆门口树立这一个标语牌,上面是余秋雨的一句话,中国从这里走向大唐。


就是这个问题,埃及人去了哪里呢?亚述人去了哪里呢?古希腊人在哪里呢?作为人类,他们仍然存在,只是那些久远的辉煌文明的记忆,现在需要欧洲人通过考古告诉他们。文明是一种文化的灭绝,是一种民族性的失忆。


对于,大汉朝,我心里其实有两件事:


第一件,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在世界其他的地方,你看世界史,都意味着奴隶主们的集体灭亡。并不是奴隶主们醒悟了,走了封建主义道路,不是,真相是很残酷的,是一些基因突变的新人类用血与火灭亡了旧的世界,通过暴力革命。然后,带着一些无法回忆的过去,走进了未来。新的辉煌城市,就建立在旧城市的废墟上。这是人类的进化。就是这样残酷。秦汉,对于我们原本也应该是一场灭绝。跟发生在地球其他角落的事情一样。埃及的命运,亚述人的命运,古希腊人的命运,其实,我们的剧本上原来也应该是这样写的。


第二件,我们是一个仅存的奇迹,所以,有一个问题萦绕在们的心中,我们的幸运在哪里?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这种幸运会永远吗?你看,我们有5000年历史,这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曾忘记。我们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变革中幸存了,我们又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大革命中幸存了,我们以一种与众不同屹立在世界。


第一次叫幸存,第二次叫幸运,如果还有第三次,那就叫必然了,我们当然应该想想这背后都道理,到底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什么力量让我们能一直屹立。


没错,就是这两个字,“屹立”。孤零零的站在风中。衣不遮体的颤抖着,满身是血,脸上刻满了沧桑,心中全是对未来的恐惧和彷徨,脑子中装满了屈辱和愤怒,各种不甘,但是,就是不肯倒下,我们到底在等待什么,在护卫着什么,到底为什么,上天要一次次眷顾我们,让我们幸存,我想,如果真的有上帝存在,如果一切的生存与死亡都是所谓道,那,我们的幸存一定是为了要揭示一种不可言说的道。天机也许不可泄露,那样的神秘。


这可能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因为,让一个人看清自己的伟大很容易,但是,让一个人认识自己的渺小其实很难。甚至,不讨好。尤其是,如果你讲述的伟大,是一种渺小,是一种敬畏。


所以,这一回,我很想讲讲北魏孝文帝,掌柜很想带着大家,我们跳出一个固有的框框,一个琅琊榜那样的民族视角,我们站在亚洲的上空,以一个世界人的视角,去看看那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到底是怎样从三国两晋的灰烬中站起来的。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从这里我们走向盛唐。我们的文明,到底是怎样在毁灭中继续的。


也许,有时候,羞愧会让我们痛苦,也许,有时候,真相会让我们更加迷茫,但是,真的,想一想,那些都将是未来,羞愧和迷茫,这些的背后就是伟大,明天的伟大源自于今天的羞愧和迷茫。伟大是一种内心的渺小。


你有做好准备,像历史上曾经的那样,勇敢的面对,一次次的复兴吗?带着谦卑,直视我们曾经的羞愧和迷茫。


在命运面前,我们也许没有选择,因为,如果可以选择,那就不叫命运了。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带着微笑迎接苦难,坦然的面对耻辱,命运。我想起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但可以轻如鸿毛,也可以重如泰山。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微笑,有一天当我们被后人想起,他们心中会有一种对先人的尊敬,即便,我们没有选择,甚至没有选择了但是没有选对道路,我们面带微笑的迎接命运的勇气,一定可以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方向。


掌柜48岁了,刚刚过完生日,很有趣,北魏也是一个只有48年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朝代短暂的真的不值一提。


北魏孝文帝,尽管修了云冈石窟,修了龙门石窟,修了大同和洛阳这样伟大的城市,他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水经注,齐民要术这样的不朽著作,但是,我们仍然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甚至很多人天天写魏碑,而其实不清楚,魏碑到底是哪个朝代,哪个民族人写的汉字。


那就让我带你,走进北魏,走进孝文帝,这个只活了33岁,在位28年,我们看看这个亲政只有九年的外族皇帝,是怎样,向余秋雨说的,带领大汉民族走向盛唐的,怎样,让我们成为一只孤独的恐龙。


幸存,绝不仅仅是一种幸运。


孝文帝的故事

即北魏孝文帝(467—499在位),名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抚养并代为摄政。 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公元490年,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孝文帝当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洛阳。

孝文帝

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和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的简介急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谁是孝文帝啊

拓跋宏,又称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和“北魏孝文帝”是不是一个人?

是同一人,北魏简称魏,只不过后来分裂了,三国时的魏朝没有叫孝文帝的,只有北魏孝文帝元宏

谁有孝文帝爱民如子的故事?

孝文帝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兴 礼仪,爱民如子,注重发展农业,到了播种的时候,亲自带领大臣到乡下耕地、播种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身为皇帝 非常虚心,而且知错就改,在位期间,没有建新宫室,把省下的钱用来照顾孤儿和老人 他治国有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贤明的皇帝,与汉景帝一起被誉为“文景之治”。 在他八岁时,高祖封他做代王,因为他是庶出的,母亲是薄姬,后来称薄太后 汉文帝的天性很孝顺,薄太后曾经生病整整三个年头之久,文帝心忧如荼①,早晚侍奉 毫无倦怠,和颜悦色来安慰自己的母亲,用亲情为母亲解忧,照顾得非常周到。夜间 睡觉的时候,衣不解带,每次端药都要亲自尝一尝后再给母亲喝,可见汉文帝的至孝 之心!虽然贵为天下之尊,奴婢成群,但他都亲自来侍候着自己的母亲,以自身的仁 孝治天下。

孝文帝是什么族的

孝文帝有两位: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也称汉文帝刘枝改明顷恒,是汉族人;另一位: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猛槐判位皇帝,是鲜卑族人。

有关汉文帝“孝”的典故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他母亲病重三年,不能下床,刘恒亲自尝试御医开的药,无误后才给母亲喝。且彻夜不眠,守候母亲。自己先亡与母亲,自认不孝…

求西汉孝文帝的简介

刘恒(公元前203年—前157年),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治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祝福同事话语

  1、阳光送出祝福,秋风吹来快乐,一首和谐音乐,奏出美妙曲调,友情轻轻问候,关怀体贴传到。愿凉爽的秋风吹掉你所有的烦恼,带给你一周的好运,周末快乐。   2、天冷了,白云做裳;地冷了,落叶为装;燕冷了,迁往南方;鱼冷了,水里深藏;冬天了,用祝福为你缝件关怀的衣裳,披在你心上,为你抵挡万里雪霜!   3、秋风,吹起一个个水波,吹起一阵阵回忆,水波在风中起起伏伏,回忆在风中断断续续,它吹散了高空的浮云,却吹不灭心中的思念。   4、周末了,向所有战斗在一线笑容真诚人品良善起早贪黑天天傻干累死累活仅够吃饭日子虽惨还有明天不能见面但很想念的朋友说声:要注意休息啊!   5、一声问候,精神抖擞;一句关怀,感动心怀;一个拥抱,暖似棉袄;一条短信,十分真心;天冷了,注意身体,祝你安康!   6、花儿清香,到处洋溢祝福的芬芳;阳光明亮亮,处处洒满幸福的光芒;风儿轻吹,吹给你我思念的心声。祝:朋友天天快乐。   7、流着鼻涕,打着喷嚏,后悔之前没在意;发条短信,给个信息,劝告朋友要注意,勤做锻炼,多添衣衫,寒流袭来病不欺!冬天到了,朋友注意保暖哦!   8、天虽高,没有爱情价更高,海虽深,怎比恋爱情深深,地虽大,哪有爱的胸怀广,山虽美,爱情多姿无比的景。咱俩的婚缘天作媒,一生一世不离弃。   9、看,那天气又冷了;听,那风携带着冰!给,这是送你的围巾。温暖的围巾在寒冷的天气里带给你温暖的祝福。   10、在忙啥呢?春光如此明媚,别把驿动的心拘禁,别让期待的眼失望。到郊外踏踏青,或者,就站在窗前凝望那嫩茸茸绿油油的草,让春天的快乐直达心底。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