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2018-12-08 20:06:00我是君智09:40 1.6万
声音简介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的 夏日南亭怀辛大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送”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写出风的柔与细;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夏日南亭怀辛大作者孟浩然名句是什么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夏日南亭怀辛大》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全文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1] 注释译文 【注释】 ①山光:山上的阳光。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开轩:开窗。 ④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⑤恨:遗憾。 ⑥感此:有感于此。 ⑦终宵:整夜。 ⑧劳:苦于。 ⑨梦想:想念。 【译文】 山中的日光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慢慢升起。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2]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 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 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 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 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故人是谁

故人指的是友人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辛大是谁?

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辛大是孟浩然的一个朋友,当时和他分处异地。 辛大只是孟浩然漫游天下时结识的普通朋友而已,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必吹毛求疵。

唐朝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竹露滴清响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唐朝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欲取鸣琴弹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

夏日南亭怀辛大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全诗写景状物细腻入微,语言流畅自然,情境浑然一体,诗味醇厚,意韵盎然,给人一种清闲之感。

逻辑推理题:谁是凶手?

答案:C是凶手。 分析:用排除法: 1、根据(1),假设B和D在一起,A和C或E在一起。 1.1 ,若A和C在一起,根据(4)那么E和B或D在一起, 若E和B在一起,根据(5)D和A或C在一起。则推出A\B\C\D\E均在一起,矛盾,排除。 若E和D在一起,那么推出BDE在一起,AC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矛盾,排除。 1.2 若A和E在一起,那么根据(3)B和C或D在一起。 若B和C在一起,那么推出BCD在一起,A和E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若B和D在一起,那么推出AE在一起,BD在一起,C可为单独一人,成立。 2、根据(2)假设A和D在一起;那么C和B或E在一起, 2.1 若C和B在一起,那么根据(3)B没有和C或D在一起,除非A和E在一起; 推出A和E在一起,则ADE在一起,BC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矛盾,排除。 2.2 若C和E在一起,因为AD在一起,根据(5),推出B和E在一起,那么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3、根据(3)假设AE在一起,则B和C或D在一起 3.1,若B和C在一起,则根据(2),推出AD在一起,则ADE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3.2,若B和D在一起,则根据(1),推出A和C或者E在一起。 若AC在一起,则ACE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若A和E在一起,则有BD在一起,C可为单独的人,同1的分析一致,成立。 4、根据(4),假设A和C在一起,则E和B或D在一起。 4.1,若E和B在一起,则根据(5),有D和A或C在一起。 若D和A在一起,则ACD在一起,BE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若D和C在一起,同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4.2,若E和D在一起,则因为AC在一起,根据(1),推出BD也在一起,则有BDE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5、根据(5),假设B和E在一起,则D和A或C在一起 5.1,若D和A在一起,则根据(2)推出C和B或E在一起。 若C和B在一起,则有BCE都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若C和E在一起,同样,BCE都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5.2,若D和C在一起,因为BE在一起,根据(4),推出AC也在一起,则有ACE均在一起,没有单独的人,排除。 因此,只有条件AE在一起,BD在一起,C可为单独一人,成立。则C为凶手。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