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史152、罪己诏

2018-12-19 20:05:00涛哥讲历史10:06 6.7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29 喜点
声音简介

诏安历史人物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招安第一中学08届高一三班的沈应松(外号:贱人松)

南诏大理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乐舞是什么

南诏大理枯毁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乐舞滚陆《南诏奉圣乐》没备备,是唐代民间乐舞的最高水平,后来被列为唐朝十四部乐曲之一。

爱的故事作文152怎么写

爱的故事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会想到身边有许多爱,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外面下着倾盆大雨。我全身滚烫滚烫,发了高烧。吃什么药也不管用。妈妈连忙背起我往外跑,豆大的雨点儿打在妈妈身上,可妈妈紧紧地抱着我,不让我淋到雨。雨越来越大,妈妈还是不顾一切地往前跑。 到医院的时候,妈妈已经全身湿透了。这时,医生为我打了点滴,我躺在病床上,一动也不能动。可我没想到,妈妈晕倒了。等到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才知道妈妈为了我,得了重感冒。我说不出话来,只是眼泪哗哗地往下掉。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该怎么感谢妈妈?该怎么回报妈妈的爱!这就是妈妈对我的爱,所有的爱都没有世间的母爱伟大! 世上有一种爱,不需要任何回报。只会为你无私的付出,只需要你一个淡淡的微笑。它就是母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再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让我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会有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它就是母爱的写照!

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152字

《中国神话故事》 走进神话传奇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 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 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与斗 争、 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 对纯贞爱情的讴 歌、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邪恶人物与势力的憎 恶等丰富细腻的感情……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 我们会认识许多可爱的人物: 用生命创造世界的 盘古与女娲; 为民造福的伏羲氏、 神农氏、 大禹、 羿;为理想奋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鲤鱼;为人 类文明发展立下功劳的燧、人氏、仓颉、嫘祖、 孔子; 为爱情唱起千古绝唱的韩凭夫妇、 牛郎织 女、 七仙女董永、 梁山伯祝英台; 承载着人们真、 善、美、梦想的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孙悟空、 八仙…… 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 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就要属《精卫填海》 ,故事主人公精卫在一次玩 耍中不幸掉入海水中, 被海水淹死了, 可是她不 愿就这么死去,于是,她便变成了一只精卫鸟, 夜以继日地从远处叼来石头和树枝,想要填平 海。 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 但夺不去她的勇气和 决心。 这是什么?这正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是 这种精神激烈着我们向前进, 最终超越自我, 使 自己达到了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 只有这样, 才 能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有收获;只有这样,才 能看到希望…… 现在看来,有些神话故事好像有些幼稚可 笑, 虚幻缥缈, 但是, 这正是生产力水平极其低 下的状况中, 远古人类对自然与宇宙探索的真实 记录, 也是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地执着精神的体 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 流淌着、凝聚着!

汉武帝的《轮台诏》真的罪己了吗?

我认为汉武帝的《轮台诏》脊梁确实算是罪己,迹野衫毕竟这《姿腔轮台诏》抒发的是刘彻对自己扩张政策的一种悔恨,显然他是以此来表达忏悔之情,确实是罪己。

第152期:面对陌生人 孩子该怎么办

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他们走如果强迫孩子叫 还在报警打110或求助周边的叔叔阿姨和大哥哥大姐姐。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是谁?

网上不让说!

梦溪一词出处

沈括托人在镇江买了一块园地。几年后沈括路过镇江,见其地,不禁又惊又喜,觉得宛若梦中所游之地",于是遂举家移居于此,建草舍,筑小轩,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 他在这里潜心撰著,完成了包罗他毕生科学研究结晶的不朽著作《梦溪笔谈》。

师旷求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旷论学 摘自网络 故事简介: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暮”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秉烛乎?” 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师旷便进一步解释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路。

我的百草园、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做出了批判。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