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秦穆公广招人才

2024-01-01 21:08:35念念西风06:58 20.1万
声音简介



秦原来是一个小国,地处西面,与戎、狄为邻。进入春秋后,秦国逐渐强盛起来,扩大了疆土和势力,但与中原诸国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秦穆公即位后,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依靠他们修明政治.发展军事,奖励生产,使国家实力大大增强。秦穆公选拔人才能够打破尊卑贵贱界限,选拔贵族以外的人,选用别国前来投奔的人,比如百里奚曾是个奴仆,他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从楚国换了回来。秦穆公广纳贤才的做法充分表明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国君。

人才有了,要完成霸业,还一定要得到民心。秦穆公很重视民心的向背,所以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强调取信于民。晋国闹饥荒,向秦国求援,他不计过去的恩怨,把大批粮食运到了晋国,说不能让百姓受罪。晋国臣民都称颂他的大德,他的威信大大提高。这使他深受下层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有了争霸的基础。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谋略。为了打开通道,争霸中原,他利用联姻与晋国结成同盟,以与中原诸强抗衡。他娶了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晋文公,并帮助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战胜了楚国。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认为时机已到,想取代晋成为霸主,但在肴之战中败于晋,暂缓了东进的步伐。

秦穆公认真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进一步整顿内政,及时改变战略方向,全力进攻西戎。西戎泛指泰国西边散布于广大地区的戎族国家。他通过投奔来的由余了解了西戎各国的山川形势,兵力部署,采用离间计、美人计等策略,突出奇兵,发动全面攻击,征服了这些国家,扩地千里。这样,东从陕酉、山西交界的黄河起,一直到遥远的西方,都为秦国所控制,秦穆公终于成为西方的霸主。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著积极的作用,加速了民族融合,发展了秦国经济。秦穆公开创的霸业,为战国末年秦统一整个中国打下了基础。


有关秦穆公的成语

展开全部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有关秦穆公的成语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秦穆公的介绍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谥号穆,葬于雍(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郊)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 相关说明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南),谥号为穆(一作缪)。

有关秦穆公的成语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与秦穆公有关的成语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正升丛笑握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举樱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

看到秦穆公,你能联想到哪些成语典故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纤信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毁搭轮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枝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问贤伯乐   羊皮换贤   

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前621年),部份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孙枝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安葬于雍(今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个人信息】中文名:任好别名:秦伯(自称秦公)国籍:秦朝民族:汉族(当时称华夏)逝世日期:公元前621年成就:称霸西戎主要事件:羊皮换贤主要成就:称霸西戎,春秋五霸之一重要事件:羊皮换贤谥号:穆【人物简介】秦穆公(?—前621)姓嬴,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

秦穆公的“穆公”是怎么来的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秦穆公封得伯爵

秦穆公亡马中秦穆公是个?

胸怀宽广,能体恤百姓的国君。 为人宽厚,不计得失,豪放阔达,能以德报怨,不为所失去的马迁怒于那些野人。 原文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 秦穆公曾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于是按次序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可以用出力(为君王)拼死作战,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解决困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这样的道德行为做出来,必然会有好事回来。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