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回 秦穆公将怀赢嫁比重耳 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当国君

2023-10-16 15:37:48林兆明27:19 7.1万
声音简介
《东周列国志》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是一部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

秦穆公送重耳回晋国夺位,晋文公称霸后,秦穆公后悔吗?

秦穆公是有过后悔的,在晋文公登基以后,晋国国力大增,击败楚国成为春秋霸主。后来秦晋结盟讨伐郑国,这就有了烛之武说秦师的故事。秦国单方面退兵,导致晋文公攻郑功败垂成。烛之武主要就是利用了秦穆公的嫉妒心里,挖掘出了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这里就可以看出,秦穆公内心是后悔的。后来,更是有了孟明视等三帅指挥的秦军被晋军伏击全军覆没的事件,秦穆公内心就更有理由后悔了。 秦穆公任用贤能,秦国的国力也大大的增强,但是在商鞅变法以前,秦国的实力是弱于晋国的。我们可以发现,在三家分晋以后,赵国和魏国都击败过秦国,并且威胁到秦国的安危,从这我们可以发现晋国有多强。 秦穆公早年就没有选择扶持重耳,担心的就是晋国过于强大。后来在晋国无主的情况下才选择了重耳,也是希望晋文公能给秦国好处。不过,史书记载的内容里是秦晋两国最终实现和好,这也就是成语秦晋之好的由来。从文人世大夫的的角度来说,贤者之间往往相得益彰,君子相交守信重义嘛不是。 无论秦穆公还是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贤君,秦穆公在遭到一系列打击后选择了晋文公,这成就了一代春秋霸主的晋文公,也成就了秦国。秦穆公最后是已经不后悔了,他为自己选择贤君的举动感到十分庆幸,秦国晋国最后也和好如初。

秦穆公送重耳回晋国夺位,晋文公称霸后,秦穆公后悔了吗?

应该是后悔的。本来秦国但是的国力很强大,已经没有什么对手了,没想到他的一个举动,给秦国埋下了一个大祸根。重耳回国后,励精图治,很快让晋国变强大,成为了秦国的一大威胁。

有关秦穆公的成语

展开全部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有关秦穆公的成语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秦穆公的介绍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秦穆公于是掉头向西发展。他用计将从晋国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来作谋士。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谥号穆,葬于雍(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郊)人。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 相关说明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南),谥号为穆(一作缪)。

有关秦穆公的成语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与秦穆公有关的成语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正升丛笑握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举樱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

看到秦穆公,你能联想到哪些成语典故

  拜赐之师 :出 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肴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厉兵秣马: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协作内应。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报后,觉得机不可失,便不听大夫蹇叔的劝阻,立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率兵进攻郑国。   蹇叔的儿子也随部队出征,蹇叔对自己的儿子哭着说:“你们一定会在淆这个地方遭军队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纤信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弦高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袭郑秦军的怀疑,使秦毁搭轮国怀疑郑国已做好了准备,所以进军犹豫不决。   郑穆公接到了弦高的报告枝腊后,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门查看,果然看见杞子的军队“束载、厉兵、秣马矣”,即人人扎束停当,兵器磨得雪亮,马喂得饱饱的,完全处于一种作为内应的作战状态。对此,郑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说:“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们的孟明就要来了,你们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怏怏地下令撤军。   成语“厉兵秣马”既来自于典故中“束载、厉兵、秣马矣”,指准备战斗 。   问贤伯乐   羊皮换贤   

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前621年),部份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孙枝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对秦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安葬于雍(今宝鸡凤翔东南),殉葬的人数达一百七十七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个人信息】中文名:任好别名:秦伯(自称秦公)国籍:秦朝民族:汉族(当时称华夏)逝世日期:公元前621年成就:称霸西戎主要事件:羊皮换贤主要成就:称霸西戎,春秋五霸之一重要事件:羊皮换贤谥号:穆【人物简介】秦穆公(?—前621)姓嬴,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

接下来播放